国宝档案—中国馆藏传世古玉器(连载3)

国宝档案—中国馆藏传世古玉器(连载3)

玉璋 商代 最长29.4、最宽9.6、最厚0.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玉中有黑点和大片白色斑痕,并有黄褐色沁斑。边缘有旧伤缺。体扁平,首部内凹成月牙状刃边,刃薄。柄呈长方形,上有单面钻孔。柄体连接处两侧出单齿牙栏。栏上方饰倾斜的阴刻线及交叉线,两面均有,线条极细。从器型上看,类似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牙璋。
玉璋
商代
最长29.4、最宽9.6、最厚0.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玉中有黑点和大片白色斑痕,并有黄褐色沁斑。边缘有旧伤缺。体扁平,首部内凹成月牙状刃边,刃薄。柄呈长方形,上有单面钻孔。柄体连接处两侧出单齿牙栏。栏上方饰倾斜的阴刻线及交叉线,两面均有,线条极细。从器型上看,类似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牙璋。
直线纹玉圭 商代 长15.5、宽3.5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黄色。顶端有圆弧形双面钝刃。两面阴刻五组平行直线纹,中下部对穿一孔。其形制与殷墟妇好墓所出玉圭极似。
直线纹玉圭
商代
长15.5、宽3.5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黄色。顶端有圆弧形双面钝刃。两面阴刻五组平行直线纹,中下部对穿一孔。其形制与殷墟妇好墓所出玉圭极似。
玉璜 商代 长10.2、宽3.8、厚0.3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大片褐斑。弧形,扁平,素面,两端各有一单面孔。
玉璜
商代
长10.2、宽3.8、厚0.3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大片褐斑。弧形,扁平,素面,两端各有一单面孔。
龙纹玉璜 商代 长4.9、宽1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青色。体呈半环状,通身雕龙纹。嘴、尾部两端各有一圆孔以供穿缀。
龙纹玉璜
商代
长4.9、宽1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青色。体呈半环状,通身雕龙纹。嘴、尾部两端各有一圆孔以供穿缀。
弦纹有领玉璧 商代 直径12.1、璧面宽3.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灰色。璧体薄匀,孔缘起棱,两面各阴线刻四组弦纹。类似器物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江西新干大墓都有出土。
弦纹有领玉璧
商代
直径12.1、璧面宽3.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灰色。璧体薄匀,孔缘起棱,两面各阴线刻四组弦纹。类似器物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江西新干大墓都有出土。
有领玉璧 商代 直径9.5、孔径6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扁圆形,大孔窄边,孔壁两面突起呈圆口状。此类器物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中多有发现。
有领玉璧
商代
直径9.5、孔径6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扁圆形,大孔窄边,孔壁两面突起呈圆口状。此类器物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中多有发现。
玉牙璧 商代 外径13.3、内径6.7、厚0.5厘米 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环形,外缘有三处出廓和三组齿牙,每组各六枚齿,两面光素。
玉牙璧
商代
外径13.3、内径6.7、厚0.5厘米
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环形,外缘有三处出廓和三组齿牙,每组各六枚齿,两面光素。
玉牙壁 商代 外径13.8、内径4.9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黄褐色,局部有褐黑色沁斑。呈扁平状圆形,中央有一圆孔。外缘有三个形状及方向均相同的锯齿状凸脊,凸脊间又分别雕琢出六个齿牙,齿牙间距不等。
玉牙壁
商代
外径13.8、内径4.9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黄褐色,局部有褐黑色沁斑。呈扁平状圆形,中央有一圆孔。外缘有三个形状及方向均相同的锯齿状凸脊,凸脊间又分别雕琢出六个齿牙,齿牙间距不等。
玉牙璧 商代 直径14.49、厚0.5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呈极不均匀的色泽,有深浅不一的褐红色大块斑,半透明。素面玉璧形,环周缘在四个等分点上,各雕刻出一个尖牙,再于牙间各雕刻出一组扉牙;此器出牙缺乏犀利感,尤其是扉牙的部分,是商代常见的稍带方板的牙组形式。早年不少学者以为,此种带牙之玉璧是一种天文仪器,称其为“璇玑”,今此说已不为人们所接受。
玉牙璧
商代
直径14.49、厚0.5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呈极不均匀的色泽,有深浅不一的褐红色大块斑,半透明。素面玉璧形,环周缘在四个等分点上,各雕刻出一个尖牙,再于牙间各雕刻出一组扉牙;此器出牙缺乏犀利感,尤其是扉牙的部分,是商代常见的稍带方板的牙组形式。早年不少学者以为,此种带牙之玉璧是一种天文仪器,称其为“璇玑”,今此说已不为人们所接受。
玉戈 商代 长28、宽6.3厘米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灰色沁。阔援微曲,前锋峻峭尖锐,中有脊,两侧有刃,内作长方形,有穿孔,末端有锯齿状突脊,表面光亮润泽。商代玉戈一般都是平直的“一”字形,或略有弧度,一般援与内之间的装饰有凸齿,这类凸齿是商代玉器装饰的一个特点。一般而言,商代的戈中部有一条隐起的脊线,脊线两侧微凹。刃部与边部刃有一凸起的小隔线。
玉戈
商代
长28、宽6.3厘米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灰色沁。阔援微曲,前锋峻峭尖锐,中有脊,两侧有刃,内作长方形,有穿孔,末端有锯齿状突脊,表面光亮润泽。商代玉戈一般都是平直的“一”字形,或略有弧度,一般援与内之间的装饰有凸齿,这类凸齿是商代玉器装饰的一个特点。一般而言,商代的戈中部有一条隐起的脊线,脊线两侧微凹。刃部与边部刃有一凸起的小隔线。
玉戈 商代 长44.2、宽8.8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碧玉质,绿色中夹有姜黄色斑纹,材质坚硬,有较好的玻璃光。器扁薄,援呈三角形,戈双刃向前聚成锋,略斜,中部起脊,直内,近栏处居中有一圆孔。内部有两组双阴刻线,末端有五组扉牙。
玉戈
商代
长44.2、宽8.8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碧玉质,绿色中夹有姜黄色斑纹,材质坚硬,有较好的玻璃光。器扁薄,援呈三角形,戈双刃向前聚成锋,略斜,中部起脊,直内,近栏处居中有一圆孔。内部有两组双阴刻线,末端有五组扉牙。
玉戈 商代 最长16.5、最宽5.5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呈鸡骨白色,有红色朱砂。器扁薄,援前锋呈三角形,有中脊和上下刃,锐利。内略呈长方形,近阑处居中有一圆孔,内后端有较宽的平行阳线五组,整器制作规整。
玉戈
商代
最长16.5、最宽5.5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呈鸡骨白色,有红色朱砂。器扁薄,援前锋呈三角形,有中脊和上下刃,锐利。内略呈长方形,近阑处居中有一圆孔,内后端有较宽的平行阳线五组,整器制作规整。
玉戈 商代 长10.7、宽3.2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玉质褐色。器扁薄。援前端呈三角形,前锋尖利,两侧有刃,中间起脊线。援后端中部有一小圆孔。直内。原清宫旧藏。
玉戈
商代
长10.7、宽3.2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玉质褐色。器扁薄。援前端呈三角形,前锋尖利,两侧有刃,中间起脊线。援后端中部有一小圆孔。直内。原清宫旧藏。
玉戈 商代 长22.2、宽4. 6、厚0.7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牙白色,沁色较重。援部较长,三角形锋,有中脊及边刃,援后部有上下阑。长方形内,前端中央处有一单面钻圆穿,后端阴刻两条平行竖线,其后减地雕刻三组双阳线纹,尾端呈齿牙状,体局部有朱砂痕。两面纹饰相同。
玉戈
商代
长22.2、宽4. 6、厚0.7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牙白色,沁色较重。援部较长,三角形锋,有中脊及边刃,援后部有上下阑。长方形内,前端中央处有一单面钻圆穿,后端阴刻两条平行竖线,其后减地雕刻三组双阳线纹,尾端呈齿牙状,体局部有朱砂痕。两面纹饰相同。
铜柄玉戈 商代 长26.2、宽6、厚0.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戈身玉质已受沁为鸡骨白色,边缘有刃,薄而短平。铜柄镂空,饰凤鸟纹,可能原嵌有绿松石。
铜柄玉戈
商代
长26.2、宽6、厚0.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戈身玉质已受沁为鸡骨白色,边缘有刃,薄而短平。铜柄镂空,饰凤鸟纹,可能原嵌有绿松石。
玉斧 商代 长11.3、宽5.8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黄褐色,局部泛白,温润亮洁。长方扁形,刃部稍宽,钝口,无使用痕迹。上端微窄,圆角,上有一单面穿孔。
玉斧
商代
长11.3、宽5.8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黄褐色,局部泛白,温润亮洁。长方扁形,刃部稍宽,钝口,无使用痕迹。上端微窄,圆角,上有一单面穿孔。
铜柄玉斧 商代 长21.8、宽8.07、厚0.76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与铜复合器。扁平长方体。斧体宽扁,玉质青色,有灰白色沁。斧为双面弧刃,中部有脊线,底部钻一圆孔。内与斧的一部分为铜质。长方形内,有上下阑,下阑较长,内顶端于长方形框内铸一兽面纹,旁侧有一圆孔。两面纹饰相同,有使用痕迹。
铜柄玉斧
商代
长21.8、宽8.07、厚0.76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与铜复合器。扁平长方体。斧体宽扁,玉质青色,有灰白色沁。斧为双面弧刃,中部有脊线,底部钻一圆孔。内与斧的一部分为铜质。长方形内,有上下阑,下阑较长,内顶端于长方形框内铸一兽面纹,旁侧有一圆孔。两面纹饰相同,有使用痕迹。
玉钺 商代 长12.2、宽9.1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黄褐色,边缘有较深的褐色斑。顶端有一半圆形缺口,左右角各有一小孔。上部有一圆穿。刃为弧形,刃口薄而锋利。两侧边仍有齿牙状饰,疑为由玉钺改制而成。
玉钺
商代
长12.2、宽9.1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黄褐色,边缘有较深的褐色斑。顶端有一半圆形缺口,左右角各有一小孔。上部有一圆穿。刃为弧形,刃口薄而锋利。两侧边仍有齿牙状饰,疑为由玉钺改制而成。
玉钺 商代 长14.7、宽7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色,泛淡绿色,有褐色白色斑。体为扁长形,上窄,下宽,通体素面无纹,钺的上端顶部有一圆穿孔。此钺上端及左下角残缺。
玉钺
商代
长14.7、宽7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色,泛淡绿色,有褐色白色斑。体为扁长形,上窄,下宽,通体素面无纹,钺的上端顶部有一圆穿孔。此钺上端及左下角残缺。
兽面纹玉戚 商代 长15、宽14.7、孔径6.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受沁为黄褐色。玉戚中穿大圆孔,刃部为七个连弧。两侧各有两组凸齿。兽面纹臣字眼,卷云形长眉,卷耳,两眼之间有一方菱形。两面纹饰相同。戚为兵器,玉戚为商代礼仪用器,也是权力的象征。
兽面纹玉戚
商代
长15、宽14.7、孔径6.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受沁为黄褐色。玉戚中穿大圆孔,刃部为七个连弧。两侧各有两组凸齿。兽面纹臣字眼,卷云形长眉,卷耳,两眼之间有一方菱形。两面纹饰相同。戚为兵器,玉戚为商代礼仪用器,也是权力的象征。
玉戚 商代 长11.4、宽6.9、厚1.25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褐色沁斑。扁平体。顶平直,扇形弧刃,双面刃,两侧各分布二组牙饰,每组三齿。器上端有单面钻圆穿,无使用痕迹。
玉戚
商代
长11.4、宽6.9、厚1.25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褐色沁斑。扁平体。顶平直,扇形弧刃,双面刃,两侧各分布二组牙饰,每组三齿。器上端有单面钻圆穿,无使用痕迹。
玉戚 商代 长10.7、宽5.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经侵蚀为姜黄色,上部呈灰质白色。体扁薄精巧,呈梯形,肩平窄,两面磨刃。玉钺腰两侧琢磨出外凸的六个齿牙,间距不等,左右对称。内上端有一个单面钻圆孔。
玉戚
商代
长10.7、宽5.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经侵蚀为姜黄色,上部呈灰质白色。体扁薄精巧,呈梯形,肩平窄,两面磨刃。玉钺腰两侧琢磨出外凸的六个齿牙,间距不等,左右对称。内上端有一个单面钻圆孔。
玉刀 商代 长36.8、宽4.4、厚1.3厘米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有裂纹,裂纹处受沁呈褐色。器体厚重,刀脊平直,有短刃;柄部自然呈鱼嘴状,并有一圆穿。
玉刀
商代
长36.8、宽4.4、厚1.3厘米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有裂纹,裂纹处受沁呈褐色。器体厚重,刀脊平直,有短刃;柄部自然呈鱼嘴状,并有一圆穿。
兽面纹玉韘 商代 高3、直径2.9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严重受沁。一面减地浮雕兽面纹,兽面方形眼,上卷角。一面光素,有一斜横槽。下棱穿有一孔。整体尺寸较小,可能为童子所戴。韘是古人射箭时套在拇指上的扣弦器,商周至战国时期,玉韘还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汉以后演变为玉韘形佩,为装饰佩器。
兽面纹玉韘
商代
高3、直径2.9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严重受沁。一面减地浮雕兽面纹,兽面方形眼,上卷角。一面光素,有一斜横槽。下棱穿有一孔。整体尺寸较小,可能为童子所戴。韘是古人射箭时套在拇指上的扣弦器,商周至战国时期,玉韘还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汉以后演变为玉韘形佩,为装饰佩器。
玉柄形器 商代 长10.4、宽2.8、厚0.6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带黄色沁斑,光泽莹润略透明。器为扁平长条形,顶端平,中上部分略向内收并饰凸弦纹两周,其他部分光素无纹,底部斜磨出尖,通体无孔,碾磨精细。
玉柄形器
商代
长10.4、宽2.8、厚0.6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带黄色沁斑,光泽莹润略透明。器为扁平长条形,顶端平,中上部分略向内收并饰凸弦纹两周,其他部分光素无纹,底部斜磨出尖,通体无孔,碾磨精细。
弦纹柄形玉器 商代 长10.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色青中闪黄,质坚硬,局部有赭红色沁斑。器作扁方长条形,通体纹饰分为五节。顶端平,略向里收并有一道凸弦纹。中段有三道凸起的弦纹,并有一对穿孔。弦纹之间形成凹槽,略向内收。中段与下部相连出一台痕,末端出四棱锥形榫头,可嵌接木柄。棱纹刚劲规整,之间饰以弦纹。
弦纹柄形玉器
商代
长10.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色青中闪黄,质坚硬,局部有赭红色沁斑。器作扁方长条形,通体纹饰分为五节。顶端平,略向里收并有一道凸弦纹。中段有三道凸起的弦纹,并有一对穿孔。弦纹之间形成凹槽,略向内收。中段与下部相连出一台痕,末端出四棱锥形榫头,可嵌接木柄。棱纹刚劲规整,之间饰以弦纹。
花瓣纹玉柄形器 商代 长9.9厘米,截面长1.4、宽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泛青绿色,局部有沁斑、绺裂。造型为长条方柱状,顶端平,四面为斜坡状,通体以弦纹分节,并用浅浮雕技法琢饰出较为对称的花瓣纹,底部出尖,光素,似作榫头。
花瓣纹玉柄形器
商代
长9.9厘米,截面长1.4、宽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泛青绿色,局部有沁斑、绺裂。造型为长条方柱状,顶端平,四面为斜坡状,通体以弦纹分节,并用浅浮雕技法琢饰出较为对称的花瓣纹,底部出尖,光素,似作榫头。
龙首玉觹 商代 长4.9、宽1.1、厚0.3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泛黄色。体呈半弧状,两面纹饰相同。一端平齐,雕出龙首形象,臣字眼,嘴微张,头部皆为减底平凸雕刻技法,嘴部有一圆孔以供穿缀;另一端逐渐收尖。
龙首玉觹
商代
长4.9、宽1.1、厚0.3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泛黄色。体呈半弧状,两面纹饰相同。一端平齐,雕出龙首形象,臣字眼,嘴微张,头部皆为减底平凸雕刻技法,嘴部有一圆孔以供穿缀;另一端逐渐收尖。
龙首形玉觿 商代 长7.1、宽4.1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牙黄色。状若兽角。上端刻龙首,瓶形角,觿中部刻三角纹,下部呈双面刃状。龙首对钻一孔。《诗·卫风·芄阑》: “童子佩觿。”《礼记·内则》:“左佩小觿,右佩大觿。”《说文》:“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均对觿的用途作了说明。
龙首形玉觿
商代
长7.1、宽4.1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牙黄色。状若兽角。上端刻龙首,瓶形角,觿中部刻三角纹,下部呈双面刃状。龙首对钻一孔。《诗·卫风·芄阑》: “童子佩觿。”《礼记·内则》:“左佩小觿,右佩大觿。”《说文》:“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均对觿的用途作了说明。
人首形玉饰 商代 高4.3、宽3.4、厚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有白色黄褐色沁斑。圆雕一人首,正面弧凸,背面内凹。人首臣字眼、大鼻、阔嘴,大耳。头发以短直阴线刻出,双目间有一穿孔,可供系挂。
人首形玉饰
商代
高4.3、宽3.4、厚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有白色黄褐色沁斑。圆雕一人首,正面弧凸,背面内凹。人首臣字眼、大鼻、阔嘴,大耳。头发以短直阴线刻出,双目间有一穿孔,可供系挂。
玉人面饰 商代 高2.3、宽2.3、厚0.3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鸡骨白色。长方扁形,面微凸。高束发上阴刻细小竖线,宽额,竖八字眉,鼓目,大鼻,阔嘴,两侧有对等的耳朵。背面内凹,无纹饰。正面抛光均匀。
玉人面饰
商代
高2.3、宽2.3、厚0.3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鸡骨白色。长方扁形,面微凸。高束发上阴刻细小竖线,宽额,竖八字眉,鼓目,大鼻,阔嘴,两侧有对等的耳朵。背面内凹,无纹饰。正面抛光均匀。
兽面纹玉饰 商代 高4.5、宽3.6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灰白色沁。本器的装饰纹样与青铜器的装饰效果极为相似,以商代晚期常见的双阴线纹手法和兽面纹作装饰。从整器的形状看,其原料可能是玉琮残片改制,以原琮外方一角为兽面的正中,头戴牛角状冠,“臣”字眼、硕鼻,下部一穿代表嘴,整体风格商代特征十分明显,定为商器较为可信。商代晚期玉器制作工艺与青铜器制作工艺并行,其整体装饰风格趋于一致。
兽面纹玉饰
商代
高4.5、宽3.6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灰白色沁。本器的装饰纹样与青铜器的装饰效果极为相似,以商代晚期常见的双阴线纹手法和兽面纹作装饰。从整器的形状看,其原料可能是玉琮残片改制,以原琮外方一角为兽面的正中,头戴牛角状冠,“臣”字眼、硕鼻,下部一穿代表嘴,整体风格商代特征十分明显,定为商器较为可信。商代晚期玉器制作工艺与青铜器制作工艺并行,其整体装饰风格趋于一致。
人首形玉饰 商代 高3.4、宽2.6、厚2.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受沁为灰白色,并有土斑。长圆球形,背部有孔。两面均以阴线雕琢人面纹。正面人面臣字眼,高额、竖鼻,以几道阴刻线表示嘴纹,脸颊及额头均有双勾阴线雕琢的连弧纹、三角纹及卷云纹。反面雕工粗犷,长方形眼,仅以横、竖阴线雕琢额、脸、面颊。此物造型少见,纹饰独特,对其表达意义还有待研究。
人首形玉饰
商代
高3.4、宽2.6、厚2.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受沁为灰白色,并有土斑。长圆球形,背部有孔。两面均以阴线雕琢人面纹。正面人面臣字眼,高额、竖鼻,以几道阴刻线表示嘴纹,脸颊及额头均有双勾阴线雕琢的连弧纹、三角纹及卷云纹。反面雕工粗犷,长方形眼,仅以横、竖阴线雕琢额、脸、面颊。此物造型少见,纹饰独特,对其表达意义还有待研究。

羽冠人形玉饰 商代晚期 高12、宽3.5、厚0.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沁成白色,不透明。体扁平,双面剔地浮雕。玉人呈蹲踞状,侧平视,头微扬。头顶高高耸立羽冠,边缘呈脊齿状。“臣”字形大眼,鼻与眼距离较远,斜直高鼻,嘴部较小,略向前倾,与鼻距离较近,大耳。手臂弯曲,握拳,放于胸前,腿呈蹲立状,臀部刻“ ”纹,下有一穿孔。下肢紧帖臀部,足部较大,无纹饰刻画,足下有榫。似用来插嵌或与其他器物结扎使用。
羽冠人形玉饰
商代晚期
高12、宽3.5、厚0.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沁成白色,不透明。体扁平,双面剔地浮雕。玉人呈蹲踞状,侧平视,头微扬。头顶高高耸立羽冠,边缘呈脊齿状。“臣”字形大眼,鼻与眼距离较远,斜直高鼻,嘴部较小,略向前倾,与鼻距离较近,大耳。手臂弯曲,握拳,放于胸前,腿呈蹲立状,臀部刻“ ”纹,下有一穿孔。下肢紧帖臀部,足部较大,无纹饰刻画,足下有榫。似用来插嵌或与其他器物结扎使用。
人形玉饰 商代 高8.1、宽1.5、厚0.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温润。玉人呈直立形,“臣”字眼,大鼻,阔嘴,双手相交于腹部,腹部有心形装饰。腿较短,镂雕,饰勾云纹。脚五趾以阴刻线分出,两面纹饰相同。下端有扁长榫,故此器可能为插嵌件或柄形器。
人形玉饰
商代
高8.1、宽1.5、厚0.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温润。玉人呈直立形,“臣”字眼,大鼻,阔嘴,双手相交于腹部,腹部有心形装饰。腿较短,镂雕,饰勾云纹。脚五趾以阴刻线分出,两面纹饰相同。下端有扁长榫,故此器可能为插嵌件或柄形器。
龙形玉佩 商代 高4.85、宽4.35、厚0.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有褐色铁锈沁及土沁。器呈龙形,中有孔。器形似玦形,但未开缺口。龙体卷曲,“臣”字眼,蘑菇形角,卷尾。以双钩阴线雕琢回纹,装饰于龙之身躯,线条简练。
龙形玉佩
商代
高4.85、宽4.35、厚0.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有褐色铁锈沁及土沁。器呈龙形,中有孔。器形似玦形,但未开缺口。龙体卷曲,“臣”字眼,蘑菇形角,卷尾。以双钩阴线雕琢回纹,装饰于龙之身躯,线条简练。
龙形玉玦 商代 高4、宽3.05、厚1.3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局部玉表已严重受沁。玦为夔龙形,卷曲,头足间断开。夔龙吻部前伸,凸圆球形眼。身上以双勾结合压地隐起技法雕琢纹饰。玉玦造型与妇好墓出土者类似,为商代之器。
龙形玉玦
商代
高4、宽3.05、厚1.3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局部玉表已严重受沁。玦为夔龙形,卷曲,头足间断开。夔龙吻部前伸,凸圆球形眼。身上以双勾结合压地隐起技法雕琢纹饰。玉玦造型与妇好墓出土者类似,为商代之器。

龙纹玉饰 商代 长3.5、宽4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绿色。浅浮雕正视为一盘龙,瓶形角,一足,体饰回纹。
龙纹玉饰
商代
长3.5、宽4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绿色。浅浮雕正视为一盘龙,瓶形角,一足,体饰回纹。

虎形玉佩 商代 高2.9、宽8.2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白色,有褐色斑。虎呈半卧形,尾上卷。以阴线勾勒躯肢轮廓,勾云形方耳,张口,嘴尾各穿一孔。
虎形玉佩
商代
高2.9、宽8.2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白色,有褐色斑。虎呈半卧形,尾上卷。以阴线勾勒躯肢轮廓,勾云形方耳,张口,嘴尾各穿一孔。

虎形玉佩 商代 通长5.3、宽2.2、厚0.6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青色。呈片状,卷尾蹲坐,圆眼,张口,身上双面皆为单阴线雕刻,尾上卷,虎口和卷尾处各有一孔以供穿缀。该玉器属于商代晚期的佩饰,其雕工遒劲流畅,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玉器。
虎形玉佩
商代
通长5.3、宽2.2、厚0.6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青色。呈片状,卷尾蹲坐,圆眼,张口,身上双面皆为单阴线雕刻,尾上卷,虎口和卷尾处各有一孔以供穿缀。该玉器属于商代晚期的佩饰,其雕工遒劲流畅,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玉器。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