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珍品欣赏:达摩渡江立像

德化窑雕塑鼎力之作 何朝宗瓷雕渡海 达摩赏析

福建德化窑雕塑以其着意刻画塑像的内涵而著称. 在德化的雕像中,被人熟知的是这尊带有何朝宗背款的渡海达摩立像.

达摩又称普提达摩.传谓南朝梁时的高僧.天竺人,本名菩提多罗. 于梁普通元年入华. 武帝迎至金陵后, 渡江往魏, 止嵩山少林寺. 面壁九年而化. 达摩提倡断绝一切想念杂思以求悟得佛理. 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此尊塑像通高 42 厘米. 达摩秃头长耳, 双眉紧锁, 双目有神, 脸部流露出缄默沉思的表情. 达摩身着通肩袈裟, 袒胸, 袖手合拱于胸腹间, 赤足. 立于汹涌波涛之中, 宛如乘风破浪飘洋过海. 立像胎体厚重, 洁白坚实, 外表施白釉, 釉面纯净莹润, 呈象牙白色. 内壁半釉, 座底露胎, 胎内坚细, 背部钤方形阴文篆书, 何朝宗印 四字印.

作者以其精湛娴熟的雕塑才华,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容貌威严, 身材伟岸, 风度轩昂的圣僧形象.

据查证, 何朝宗的祖籍在江西省临川县廿二都, 后移居南城县十六都四脚桥, 其先祖何昆源, 号德举, 明洪武二年 1369 任江西建昌府卫军, 七年调泉州, 右卫所任右营旗官, 十七年奉命拔军到德化县隆泰社, 厚苏村屯垦, 并定居开基该地. 其子:世祥, 孙:尚志, 皆习文. 先后出任莆田县儒学训导和古田县儒学教谕. 何朝宗生性聪慧勤敏, 自幼随父学艺. 为各地宫庙寺院雕塑修饰佛像. 青年时代何朝宗已是一位远近知名的佛像雕塑艺术巧匠. 他所塑的各种神仙佛像, 如: 福建省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高二米多的普陀观音, 德化县程田寺的善才,下尾宫的大使, 乐岳庙的小鬼等, 无不表现其各自独特的个性, 形态逼真, 栩栩如生. 这些佛像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国时代, 永春县古德院的普陀观音一直保存到六十年代. 素有东方艺术 之盛誉而闻名的何朝宗作品, 现珍藏在世上的已很稀少, 因此这尊渡海达摩立像倍觉珍贵. 收藏单位视若 拱璧, 列为国家一级品予以珍藏.

明代 德化窑白釉  何朝宗制  像高: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 隆日
明代 德化窑白釉  何朝宗制  像高: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 隆日

 

    达摩祖师身材伟岸,风度轩昂。身着袒胸通肩袈裟,头微低,广额深目,高鼻硕耳,满脸虬须。双手抱拳藏于衣袖之中,似乎蕴藏着无穷的劲道。身披袈裟,两眼凝视前方,赤足迎风,立于汹涌波涛之中。僧衣在江风中舒展飞舞,使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习习寒风。

明代 德化窑白釉  何朝宗制  像高: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 隆日
明代 德化窑白釉  何朝宗制  像高: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 隆日

    达摩全名“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今印度)人,梁朝普通元年(520),经海路抵达广州,梁武帝邀请他到金陵(今南京)论佛事,因话不投机,遂“一苇渡江”,在嵩山少林寺洞中面壁九年,为中国禅宗第一祖。一代瓷圣何朝宗正是抓住达摩渡江这一题材,通过凝神的双眸、宽广的额头、袒露的前胸、随风飘拂的衣衫和波涛汹涌的海水等各个局部细节的刻画,来表现这位苦行圣僧为弘扬佛法,艰苦跋涉的神韵。把达摩祖师超凡绝尘,淡定自若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整尊瓷雕形态神妙,气韵生动,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尤以“何朝宗”款最为著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外表施白釉,釉色质地润厚,釉面纯净莹润,呈“象牙白”色。背部钤方形阴文篆书“何朝宗制”四字印。作者以其精湛娴熟的雕塑才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容貌威严、身材伟岸、不畏艰险,飘洋过海传播佛法的高僧形象,是德化窑传世之极品。

达摩携禅来】
  迦叶尊者承接佛祖传授,创立禅宗后,又传于阿难尊者为第二代祖师。经千年历代相传,到了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大师。时当中国南北朝时代,印度佛教已处于衰微不景气时期。达摩大师慧眼观望,认为东土震旦(中国)有大乘气象,所以便携佛祖心印渡海东来,于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到达广州,当时广州刺史表闻上奏梁武帝。武帝遣使迎至金陵,达摩大师向梁武帝宣扬禅宗心法,但梁武帝却醉心于广造寺庙,大做佛事,而不重修持德行,领悟佛理,豁达心性,与禅宗主张大相径庭。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达摩大师便肩负传佛心印,宣扬正信佛教心法的使命,渡江北去,直到嵩山少林寺住下来,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九年之久,其用心人莫之测。

 

   传禅在少林】
  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经年面壁,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到中国来?达摩回答说:我来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意思是要找一个能通晓禅理而坚信不移的人作为传人,让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而这时在洛阳恰恰有一翩翩少年名叫姬光,博览群藉,尤善谈老庄。但他在精研诸子百家的学说之后,却每自慨叹:孔子、孟子的教化,只是关于建立人文礼教与世风学术的规范,《庄子》、《易经》等书,虽然高深玄奥,但仍然未能穷尽宇宙的妙理。于是他便放弃研究世间的学问,出家为僧,更名神光。从此一心向佛,精研大乘和小乘的佛学教义。到了三十三岁时,在香山静坐八年,冥思苦想,后慕达摩大师之名,便到少林寺参见达摩大师。尽管神光百般求教,达摩却始终面壁不语,直到寒冬大雪,神光彻夜侍立于大雪之中,积雪已然过膝,达摩才向他:你彻夜立于雪中,要求什么?神光痛哭流涕,极为虔诚地说:惟愿大师慈悲,开示象甘露一样的法门,藉以广度众生。但达摩大师却以训斥的口吻说:诸佛无上的妙道,要经历无数劫的精勤修持,经过数不清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段炼,才能悟到,那能就凭你这样的小德行,小智慧,以轻忽娇慢的心情,就想求得真正的道果,你是白费心机!神光听了这番训斥,当下取出锋利的戒刀,自己砍断了左臂,送到大师面前,以表达自己求道的恳切心情和坚定决心。这样,达摩大师才认可他可以担当大任,为他更名为慧可,教给他修持的方法,并吩咐他要以楞伽经来印证自己修悟的工夫与见地。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所说的“达摩大师在中国初传禅宗,传授二祖神光”的故事。此故事说明:禅宗初祖达摩和二祖神光均出于少林,中国禅宗的产生及最初传承都发生在少林寺。


此后,自南北朝到隋唐百余年间,经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传到五祖弘忍大师,禅宗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大为发扬光大,弟子达数千之多。后五祖又将心法与衣钵亲传六祖慧能,慧能大师在民间匿居精研15年后,才到广州法性寺大弘禅道,使得禅宗在中国南方大大兴盛起来,复又影响中原乃至全国,并溶入中国文化,与儒、道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精华。

   【一代“瓷圣”何朝宗】

    福建陶瓷家: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中国明代瓷塑家。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乡隆泰后所村人。祖籍江西,先祖何昆源,号德辉,先在江西军伍任职,明洪武七年(1374年),调泉州右卫所,旋升右营旗官;洪武十七年,奉命拨军到德化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屯垦定居。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

 

    何朝宗之前的宗教雕塑,几乎是清一色的大型雕塑。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大足石窟等石窟佛雕,乐山大佛、泉州老君石佛等摩崖石雕,苏州保圣寺《罗汉》等塑壁,寺观里的泥塑佛像、木雕佛像……基本上都是大型雕塑,它们大多会集大批能工巧匠,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这些大型宗教雕塑及雕塑群并非个人的独立创作,而是一大批人的集体创作。况且,从功能上看,此时的宗教雕塑艺术是服务于宗教和政治,艺术的意义是从属的,工具性的。而何朝宗的每一件瓷塑作品从取材、构思到制作的全过程都是独立完成的,他的作品服从于材质,服从于内容,服从于人类的精神诉求,体现出艺术独立的、自主的品质特征。因而,说何朝宗是中国宗教雕塑艺术第一人并不为过。

    何朝宗的瓷塑推动了佛教民族化、世俗化的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