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 趟佯历史长廊 :上海博物馆 (27) 中国古代陶瓷馆 清 雍正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促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总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

 

大清雍正 单色釉瓷器
大清雍正 单色釉瓷器

 

    雍正一朝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艺成就却是清代官窑的顶峰。其制品以造 型规整、纹饰精细、秀丽典雅著称于世,有些产品的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康熙、乾隆瓷。无论是珐琅彩、斗彩、粉彩、杂釉彩、颜色釉、釉下彩器,均有精绝之作, 如珐琅彩为康雍乾三朝之冠,釉里红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雍正瓷器冠清朝主要原因是,朝廷相继派遣像唐英那样的督陶官,景德镇也有大批技艺高超的匠师,雍正帝本人又十分醉心于赏玩瓷器。唐英是内务府员外郎,雍正 六年始任景德镇御窑协理官。他到任后,细心钻研制瓷技法,与工匠打成一片,深谙制瓷技巧。至雍正十三年,官窑烧造就已十分辉煌,仿古、创新品种不断涌现。

大清雍正 瓷器
大清雍正 瓷器

 

大清雍正 瓷器
大清雍正 瓷器

 

 

一. 釉下彩瓷器

1. 纤纹柔俊青花秀:青花瓷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 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 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

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仿古铜器纹方尊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仿古铜器纹方尊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仿古铜器纹方尊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仿古铜器纹方尊

青花仿古铜器纹方尊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雍正时期瓷器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
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如这件仿古青铜方尊,形制尺寸符合古器,兽首衔环形韵也用青花留白方式凸显,除腹部兽面纹及全器回字纹仿古铜器纹,
颈部蕉叶、胫部仰莲纹却仿自元、明代青花瓷饰纹。仿古铜器纹饰中加入前代流行的纹饰组合,形成另一新颖的风格。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仙芝祝寿纹瓶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仙芝祝寿纹瓶

   青花仙芝祝寿纹瓶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高40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2.1厘米。
撇口,束颈,鼓腹,收胫,撇足,浅圈足,足脊宽而呈浑圆的”泥鳅背”。釉色白而泛青,釉内有大量气泡,是釉色闪出柔光。瓶身绘灵芝寿桃,寓意仙芝祝寿。画法采用点染法,画意仿永乐宣德青花,用浓笔点染以仿黑铁斑。底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双行楷书款,工整典雅,为雍正官窑之精品。
雍正瓷器器物底部处理十分讲究,特别是官窑器的圈足部位,抚之有细腻柔润感,呈滚圆的“泥鳅背”。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四系尊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四系尊

清雍正 青花折枝 三果纹瓶
清雍正 青花折枝 三果纹瓶

 

2. 青花釉里:青花釉里红瓷

       雍正时期是当之无愧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工艺最为成功的历史时期。青花为钴,釉里红为铜,两者对于烧成气氛的要求明显不一致,但雍正青花釉里红却将两者都烧得十分鲜艳,可见当时技术之纯熟。 

       这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综合式的装饰,既有青花青翠品澈、幽靓素雅的特色,又有釉里红瑰丽而沉静、艳 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的特色。两者的长处有机融合,既素雅又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这种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铜和钴彩 绘的工艺,可谓精彩华美之至,也价值非凡。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折枝瓜果纹瓶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折枝瓜果纹瓶

 

青花釉里红花果纹瓶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高35.6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13.4厘米。
瓶 小口短颈,广肩弧腹,胫部内敛,圈足,器底有双圈两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胎体细腻洁白,瓶是分口部、颈肩部、腹部、胫部和底部分段制作,然 后粘接,但器身上简直看不到接胎痕迹。所施透明釉细润。瓶身的装饰分为四部份,颈、口部是青花小花朵装饰,肩部是莲瓣纹,足部是蕉叶纹,器腹主题纹样是荔 枝等的折枝花果,以青花釉里红绘画,幽菁的青花树干、枝叶,和浓艳欲滴釉里红果实,相互映衬。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镶红是中国古陶瓷中烧造最好的,那时的景德镇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还原气氛。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清朝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碗清朝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碗

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天球瓶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天球瓶始烧于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偶有仿制,多见有是雍正、乾隆时的作品。雍正器型极似永、宣,器口微撇,短颈,腹部扁圆,此例合度,较乾隆时的秀美,为雍正时大器之一。
     云龙纹或海水龙纹,是最常见、价值最高的青花釉里红图案,它以青花绘出云朵和翻腾的海水,以铜红绘出飞舞的巨龙,二者相得益彰。在雍正朝,青花和釉里红这 两种釉下彩结合得非常完美,不仅吸收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云龙纹与海水龙纹各自的题材,最终创造出海水云龙纹图样。这种纹样超越了明代图案化取向将器物纹 饰提升至绘画的高度。它以青花表现瓶底部的海水及器物腹部的云气,色调或浓或淡,都非常鲜亮;釉里红以淡绘的呈色技法表现出红龙翻滚于怒涛汹涌的大海上,形象极为生动。青花发色还时有晕散,这都是仿明宣德青花的色调。 

 

二、釉上彩瓷器1. 釉下青花釉上红:青花矾红瓷

    青花矾红是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在制作工艺上,先烧成青花瓷器,再在釉上用矾红描绘图案,然后低温烘烤。
矾红,又名“铁红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红釉,色泽略显橙红。清代《景德镇陶录》记载:“矾红釉,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广胶合成。”矾红是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比烧成高温铜红容易得多,虽不及铜红纯正艳丽,但呈色稳定。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红彩云龙纹盘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红彩云龙纹盘
  青花矾红云龙纹盘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这是雍正官窑代表性器物。大盘形制硕大,胎壁轻薄,釉面细腻。盘内心蓝地白花海水上,浪花生动、传神,用红彩绘一条正面立龙形象;内外壁则分别绘四条行 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内外九条龙笔画严谨,所绘龙纹,布局疏密得宜,气势逼人,画工堪称清代瓷器之冠,在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愈显得艳丽夺目,取得更好的装饰效果,色泽艳丽,对比强烈,此盘能完整传世,极为难得。

2. 中西合璧生异彩: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陶器,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法国传入的珐琅技法和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彩瓷品种。

雍正朝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朝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多仿自金属珐琅器。雍正朝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清雍正 珐琅彩墨竹图碗
清雍正 珐琅彩墨竹图碗
珐琅彩墨竹图碗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碗高7.6厘米、口径16.1厘米、足径4厘米。
口部微微外撇,圆唇,深腹,腹体下端略小,与口部相差不大,平底,圈足,胎体虽极薄却有敦实丰满之感。 
器里光素,器外珐琅彩绘于素白瓷地上,内容以墨彩竹石为主,配以诗句。
诗句为行书五言诗句:“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诗句引首有“凤彩”胭脂水朱文长方印。句后为“彬然”白文印和“君子”朱文方印。底有蓝料双方栏“雍正年制”宋体字款。
此碗画意清逸典雅,书法圆润流利,制作极为讲究,堪称一代佳器。
3. 疏朗精细淡五彩:五彩瓷      雍正时期由于粉彩的盛行,五彩已退居次要地位。这时五彩的特点是器型秀丽,画面小,花纹精细,用彩也比较清淡。
 清雍正五彩草虫图盘
清雍正五彩草虫图盘
 清雍正五彩草虫图盘
清雍正五彩草虫图盘

五彩草虫图盘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盘心绘玲珑石、草花、天牛;内壁绘三只姿态各异的草虫,形象逼真生动。红彩用得极少。在大片白釉衬托下,愈益显得清雅宜人,与以淡雅著称的粉彩瓷异曲而同工。
      雍正时,五彩瓷的花纹疏朗、纤细、飘逸,往往留出较多的空白地,因而画面上的景物显得悠远辽阔,清新悦目。4. 渐层晕散渲染彩:粉彩瓷
      粉彩别名"软彩"因为在材料中加如玻璃白,能用中国画的的渲染技巧施彩,绘图时可以随意增减颜色的浓淡和层次,特点是色阶多,彩柔和,过度效果明显,立体感强,能体现物体的深浅、阴阳、向背。
      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现一种哑光的感觉,但图案更为立体。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桃果纹盘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桃果纹盘
  粉彩桃果纹盘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在绘彩的技法上,粉彩用“渲染法”。依照原先画成的饰物轮廓范围,先填上一层玻璃白,由于它不透明,需空出所画笔痕,等于以后,再以色料进行渲染,使饰物浓淡明暗之感。
雍正粉彩的蟠桃一般用胭脂红着色,往往在桃尖部分保留的色料最多最厚。从桃尖到果底往下,红色洗去得愈多,使色料本身就造成不同层次的立体感,这是五彩单线平涂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如这件粉彩桃果纹盘。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过枝桃蝠纹盘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过枝桃蝠纹盘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过枝桃蝠纹盘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过枝桃蝠纹盘
  粉彩过枝桃蝠纹盘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敞口,弧壁,圈足。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润。通体白釉上绘粉彩八桃过枝纹;一桃枝由盘外壁延伸至盘襄,外壁绘三个桃子,五只红蝠;盘襄绘五个桃子,三只红 蝠。硕果累累,红蝠翩翩,带有福寿双全的吉祥寓意。纹饰着色浓淡相宜,构图亦生动活泼,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这种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俗称“过枝花”。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牡丹纹盘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牡丹纹盘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牡丹纹盘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牡丹纹盘

粉彩牡丹纹盘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牡丹花纹是清代瓷绘的主要题材之一,历朝画法不一,雍正时期的牡丹纹多作圆形盛开状,风格更为写实,同时在其周围常绘以菊花、玉兰、海棠等其他花卉,有些还绘有彩蝶,如这一件粉彩牡丹纹盘。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

粉彩蟠桃彩蝠纹瓶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橄揽,故此又称”橄揽瓶”。
      此胎骨坚致细腻,釉色纯白,釉层肥腴莹润。在白净的外壁上以流畅清新的线条,粉彩绘出果实累累的桃树和嬉戏穿梭的红蝠,融白净典雅与缤纷鲜丽于一体,既洋溢着福(蝠)寿(桃)双全的喜庆气氛,又具有克制内敛的情致。
画面上饱满丰硕的桃实和绽放幽香的花朵,正是粉彩中最典型的胭脂红色,再配合洋黄、洋绿、翡翠等色的桃叶,真正是娇艳欲滴、引人垂涎,将粉彩瓷器的长处表露无遗。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花鸟纹碗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花鸟纹碗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花鸟纹碗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花鸟纹碗
粉彩花鸟纹碗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雍正朝景德镇瓷纹饰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如这件粉彩花鸟纹碗,绘一鸟棲息在竹林之中,竹叶青翠,鸟儿体态纤细,尾巴修长,似寿带鸟,寓意长寿。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

粉彩人物图笔筒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传世清代瓷器中有很多笔筒的形制,有大小两种,以康熙朝烧造的产品为最多,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民窑烧造,很少见到官窑器。雍正朝大笔筒明显减少,小笔筒稍多,但大都是民窑所烧,所以雍正官窑笔筒更显得名贵。
      另外,雍正瓷器纹饰以以花果蝶鸟为主,次为山水,少见人物故事绘画。

5. 新创粉彩斗青花:斗彩瓷

      雍正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色泽、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雍正斗彩在呈色制作方面,除了传统的斗彩制作,即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另一类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这种新型的斗彩工艺,开始于粉彩盛行的雍正朝。

清雍正  景德镇窑斗彩蟠桃提梁壶清雍正  景德镇窑斗彩蟠桃提梁壶
清雍正  景德镇窑斗彩蟠桃提梁壶清雍正  景德镇窑斗彩蟠桃提梁壶
斗彩蟠桃提梁壶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上海博物馆的蟠桃提梁壶更是极具匠心,此壶将捏塑与彩绘融为一体, 是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壶体小巧,惹人喜爱。此壶纹饰布局合理,腹部四面均用淡描青花内填染粉彩的技法,描绘四组团桃图案,每组枝叶穿插盘绕,桃花盛开,果 实累累,组成的团花状,设色明净,鲜明而真实,在绿叶的烘托下,桃花红艳火炽,硕果仿佛已臻纯熟之境,非常喜人。而壶的盖顶塑四蟠桃为钮,用浓重的红、绿 加浅黄彩渲染,如见其饱含的果汁,极为生动。

6. 描金堆花添粉彩绿釉粉彩彩瓷

三、单色釉与仿宋瓷器

      雍正官窑单色釉瓷的烧造在继承康熙朝已烧造的红、黄、蓝、白、绿、青、紫、黑、酱等色瓷器的同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创烧了仿官、哥、汝、钧及湖绿、茶叶末、炉钧釉等品种。

      雍正十三年唐英记载当时仿烧历代名窑各色釉彩瓷达57种,以单色釉器为多。

1. 古瓷青釉闪翠色:青釉

      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是以铁为呈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的一种高温釉。青釉包括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

清代烧制的青釉主要继承了龙泉青瓷的特点,而最成熟的青釉产品是清代雍正所烧,并且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青釉康熙时为多,乾隆次之,雍正较少。雍正时,釉色幽淡隽永,再加上追摩仿古,成品更为引人入胜。

景德镇窑青釉古铜器纹瓶 清雍正(公元1723-1735)
景德镇窑青釉古铜器纹瓶 清雍正(公元1723-1735)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釉云龙纹缸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釉云龙纹缸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釉云龙纹缸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釉云龙纹缸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釉云龙纹缸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釉云龙纹缸

青釉云龙纹缸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此缸高45.5cm,口径40.6cm,腹径达62cm。口,圆唇,丰肩,肩以下渐收敛,矮圈足,砂底。里外施粉青釉,器外凸雕游龙两组,衬以云朵,每组龙两条,互相追逐,呈双龙戏珠形态,腹下饰海水纹。形制硕大规整,烧造不易,为雍正青釉器中精品。

2. 莹白透青现光影青白釉

      青白釉是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的一种釉色,由含铁量低于1%的釉料在1200摄氏度高温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白度达70%,特点是白中闪青,宛如青白玉,莹润透亮,光照见影,又称影青釉。

 

3. 茶叶末釉鱔鱼黄茶叶末釉

      茶叶末釉其实是一种结晶釉,所结得晶体很小,黄绿色或者黄褐色。
茶叶末釉开始烧制于唐代,如当时的耀州窑就是大量生产茶叶末釉的窑场。茶叶末釉有高铁、高钙、高镁含量的特点。尤其是镁的含量,一定不能少于2%,这是保 证烧成茶叶末釉黄绿色结晶体的重要条件。北方地区多产白云石,这种白云石富含镁,所以茶叶末釉在清代以前多产于北方,南方很少烧造。明、清时它为景德镇官 窑所生产,清代景德镇仿造的尤为成功。

 

4. 娇艳可人如胭脂胭脂红釉

      胭脂又称胭脂、金红、粉红釉、洋红等。胭脂是一种带紫色调的粉红色,以金为发色剂。在800℃—850℃的低温中焙烧可得到柔美的胭脂红,康熙以前不见,雍正、乾隆时期金红仅在御窑厂里所用,民间根本无法知晓其真面目及烧造工艺。含金量的多少影响胭脂的呈色,大约在釉中掺入万分之二的金即得到较为浓艳的胭脂色;掺入万分之一的金,即呈浅粉红色。

 

5. 圆润碧绿玉松石松石绿釉
      清代雍正年间创烧,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的一种低温釉,因釉色与松石相似而得名。釉色青绿,较后朝乾隆时期所烧造的松石绿釉更加柔和悦目。乾隆时期烧制的松 石绿釉普遍较绿,无雍正时期的淡雅。至乾隆朝以后,此种釉色多用于粉彩器上,搭配使用,极少单独出现,釉质也大大减低。
清雍正天蓝釉清雍正天蓝釉

松绿釉仿古铜纹碗   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年

      碗底款识:“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碗呈淡绿色,柔和悦目,宛如天然的绿松石色泽。外壁浮雕回纹和天鸡纹,“天鸡”为神鸟,居桃都山大树之上。日出 时,天鸡鸣叫,天下之鸡随之齐鸣。雕工规整而不失华丽,釉面色泽典雅,圈足修整极为细致,圆润似玉,可鉴胎骨之精良,楷书底款,规整端庄,自有一股尊贵气 息扑人眉宇,为雍正单色釉罕见品种

6. 高粱红融松石绿炉钧釉

      炉钧釉瓷是以铜和钴为呈色剂的一种混合低温釉,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烧制的方法是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故称“炉钧”。釉中掺有粉剂,因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开细小片纹,其结晶体呈深浅不一的红、蓝、紫、绿、月白等色,并熔融于一体呈高粱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的效果。

      雍正时期烧制的炉钧釉中,红点中带紫色,恰似成熟的高粱麦穗之色,故有“高粱红”之称。           

 

7. 铁骨大观开片纹仿官釉

      清代历朝仿官窑作品很多,以雍正仿官窑水平较高,所仿器物,釉质凝厚滋润,有粉青、灰青等色,釉面有冰棱形几何开片纹,胎也仿官窑黑胎,模仿“紫口铁足”特征,仿品一般书“雍正年制”青花篆书款。

      仿官釉是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生产的仿古釉色之一,由于雍正、乾隆时期的仿官釉瓷器的胎中,配了紫金土,所以胎骨呈现铁黑色。雍正时期的仿官釉被称为“铁骨大观釉”,而乾隆时期的仿官釉被称为“大观釉”。那个时期的仿官釉有月白、灰青、粉青等,数量在清雍正仿古釉中最多。其造型繁多,釉质直逼宋官窑瓷器,呈现出较**制水平。

 

8. 金丝铁线嵌满璧仿哥釉
      雍正时期仿哥窑器物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在显微镜下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较浓密,通体布满交织的开片纹,开片由大而深以及小且浅两种线条组成,俗称“金丝铁线”。宋代哥窑瓷器在明代成化朝时有少量仿制,到雍正时期由于仿制比较成功,水平高超,故才出现较大件的器物。

 

 

 

 

青花矾红云龙纹盘 雍正时期公元1723-1735年
青花矾红云龙纹盘 雍正时期公元1723-1735年
漳州窑白釉贴花松竹梅鹤鹿纹葫芦瓶(清雍正1723-35)
漳州窑白釉贴花松竹梅鹤鹿纹葫芦瓶(清雍正1723-35)
漳州窑白釉贴花松竹梅鹤鹿纹葫芦瓶(清雍正1723-35)
漳州窑白釉贴花松竹梅鹤鹿纹葫芦瓶(清雍正1723-35)

清雍正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碗
清雍正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碗
清雍正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碗
清雍正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碗

 

 

 

清朝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碗
清朝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碗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