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弘治款 暗刻龙纹鸡油黄小盘

明 弘治款 暗刻龙纹鸡油黄小盘

Description

明 弘治款 暗刻龙纹鸡油黄小盘

参考:大明弘治 娇黄秞暗刻龙纹盘

大明弘治 娇黄秞暗刻龙纹盘
大明弘治 娇黄秞暗刻龙纹盘
大明弘治 娇黄秞暗刻龙纹盘
大明弘治 娇黄秞暗刻龙纹盘

此盘圆口,弧壁浅腹,圈足,胎质坚密,釉质莹润。整盘施黄釉,色泽素雅,无瑕。保存至今,品相完好,颇为珍贵。为皇家专用官窑器物。说明:撇口,浅弧腹,矮圈足。胎体轻薄,质地细腻,釉质莹润通体施黄釉。盘心双圈内绘云龙纹图,龙昂首拱背,须发后掠,矫健孔武。颜色釉瓷是历代官窑中的重要品种,而黄釉在其中占首要地位,“黄”与“皇”同音,因而黄色也成为皇家至尊之色,明清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国朝宫史》曰:“内外皆黄者,唯帝后用”。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铁为着色剂,后世均以弘治黄釉为楷模。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jrgxlnp.html

御用色瓷之美——故宫院藏明代黄釉瓷器

弘治朝黄釉器
圖0:弘治朝黄釉器

文 | 李衛東 刊於《藝術市場》雜誌2019年5月號

在故宮博物院的180餘萬件藏品中,陶瓷器佔36萬件,以明清兩代的宮廷舊藏為主——除數量可觀的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龍泉窯、元青花、樞府釉、釉裡紅等宋元瓷器外,絕大多數為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宮廷用瓷。這其中的1/3為黃釉瓷器(明代有600多件,清代高達11萬多件),藏品以帝后生活日用器皿為主,各式大小不一的黃釉碗、黃釉盤數量眾多,餘多為碟、杯、匙、瓶、壺等;亦有祭祀用的黃釉瓷器及陳設觀賞用的黃釉瓷器等,專供宮廷使用,滲透著濃郁的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

弘治款黄釉盘
圖2 弘治款黃釉盤

  以“黄”寓“皇”的黄釉瓷器

黄釉瓷器是诸多颜色釉瓷器的品种之一。“黄”“皇”同音,故在中国古代的很多朝代将金黄视为至尊之色。早在《周易》中就有关于黄色为吉利之色的记载,如“黄裳,元吉”。《汉书》也说:“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

按我国传统的“五行”思想来解释,“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分别代表“西、东、北、南”四方,“土”居中央,统率四方,而土色为黄。历代帝王崇尚土德,故黄色成为帝王之色,皇帝是中央集权的象征,把黄色用之于皇帝的衣食住行中,则象征皇帝贵在有土,有土则有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威。

自隋唐以后,黄色即成为皇帝的御用色,黄釉瓷器亦从诸多单色釉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室的御用瓷器,而且明清两朝只供宫廷使用。

我国传统的黄釉有两种:一种是以三价铁离子着色的石灰釉,这是一种高温黄釉。另一种是低温黄釉,也用含铁的天然矿物作着色剂,但基础釉是铅釉,这种低温黄釉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现(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第389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南窑笔记》记载:“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多施于陶胎上,且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初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历代均有烧造。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至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以弘治朝黄釉器成就最为突出—釉面匀净,呈色稳定,价值甚高。清代康熙后另有米黄釉,也是一种铁黄釉,其呈色十分淡雅;雍正时创烧的淡黄釉,为杂有粉质的乳浊彩釉,比浇黄釉更为浅淡,似淡黄色,又名“蛋黄釉”或“西洋黄”(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下册第98页,中国文物商店总店1983年)。

弘治娇黄碗
圖3:弘治款黃釉墩式碗,高7釐米,口徑13.4釐米,底徑7.3 釐米。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通體施黃釉。足內施白釉,有青花雙圈“大明弘治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故宫旧藏的明代黄釉瓷器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由宋代的百花争艳,经由元代的过渡,至明代变成几乎由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第4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遣中官督陶,专烧供宫廷使用的瓷器。青花、彩瓷、颜色釉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其中尤以颜色釉瓷器深受宫廷厚爱,许多品种甚至为皇家所垄断,突显其华丽富贵(《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第16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颜色釉瓷器2000多件,其中黄釉瓷器有600多件,以弘治、正德两朝数量较多,弘治朝168件,正德朝229件;其后嘉靖朝106件,万历朝69件,其余各朝收藏甚少。

  宫廷生活用瓷

用于宫廷生活的日用类器物一直是景德镇御窑厂最大宗的产品,传世品也最多。黄釉瓷器作为帝后用品,历朝均大量烧造。器型主要以碗、盘、碟、杯等日用器皿为主,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起着点缀和美化生活的作用。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黄釉瓷器中,器型以日用生活餐具为主,各式大小不一的碗有355件(弘治104件,正德86件);盘233件(弘治55件,正德141件),余为杯、蝶、瓶、罐等。从传世品看,明代黄釉瓷器在宣德朝已烧制得相当成功,成化时期的黄釉瓷器制作已很精致。

 成化款黄釉盘
圖1 成化款黃釉盤  如圖1:成化款黃釉盤,高4.5釐米,口徑21.2釐米,底徑13釐米。盤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通體施黃釉,足內施白釉,有青花雙圈“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此盤造型呈窩狀,故俗稱“窩盤”。釉層均勻,呈色嬌嫩,燒製水平較高,為著名的弘治黃釉瓷生產奠定了基礎。

成化款黄釉盘

成化朝瓷器,不仅因斗彩的空前绝后而负盛名,其青花和颜色釉瓷同样是明瓷中的珍品(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第5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但传世的成化朝黄釉器极少,故宫博物院仅藏成化黄釉盘4件。

弘治一朝18年,官窑烧造活动并不很多,传世实物也较少,以弘治娇黄为最负盛名,后世烧造均以其为典范。如图2:弘治款黄釉盘,高4.5厘米,口径21.6厘米,底径13.2厘米。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造型呈窝状,俗称“窝盘”。通体施黄釉,足内施白釉,有青花双圈“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盘釉面匀净光亮,釉色娇嫩淡雅,是弘治黄釉器中的典型器。

正德黄釉器制作是继承弘治之作,但呈色不如弘治黄釉那样浅淡嫩雅,黄色偏重,胎亦略厚。如图4:正德款黄釉碗,高9厘米,口径19.6厘米,底径7.9厘米。碗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黄釉,釉面光亮。足内施白釉,有青花双圈“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图5 正德款黄釉盘
圖5:正德款黃釉盤,高4.1釐米,口徑17.8釐米,底徑10.4 釐米。盤敞口微撇,弧壁,圈足。通體施黃釉,足內施白釉,有青花雙圈“大明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嘉靖黄釉颜色由浅淡到深黄均有,釉面略显不平;万历时黄釉发色深沉,釉面较厚,已无娇黄之感。如图6:嘉靖款黄釉碗,高13.4厘米,口径30.3厘米,底径13 厘米。碗敞口微撇,弧腹,圈足。通体施黄釉,足内施白釉,有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图7 万历款黄釉碗
圖7:萬曆款黃釉碗。高7.8釐米,口徑15.5釐米,底徑7 釐米。碗敞口微撇,弧腹,圈足。通體施黃釉,足內施白釉,有青花雙圈“大明萬曆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礼祭诸祀、陈设用瓷

黄釉瓷器除被用作御用餐具外,明代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洪武二年,诏定祭祀用瓷器(《大明会典》卷一六一《工部十五》),瓷器开始成为明代法定祭器。以礼仪、等级制度来维护和谐的统治秩序,是历代王朝政治的共同点。

敬天法祖的祭祀活动是历代政府奉行的国家大事,黄色是宗庙祭器的重要颜色。黄釉瓷罐、爵、尊等宫廷祭祀用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计各坛陈设,太羹碗一、和羹碗二、毛血盘三、著尊一、牺尊一、山罍一、代簠簋笾豆瓷盘二十八、饮福瓷爵一、酒盅四十、附余各一。”(《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工部二十一》)

据增补《江西大志》记载,从嘉靖八年开始至万历二十二年,御窑厂明确记载烧造的祭礼器物有爵、酒盅、羹碗、毛血盘、毛血碟、笾、豆、尊、牺尊、山罍、壶、瓶、盏等。集中烧造的时间,主要在嘉靖二十二年,391件;三十六年,6360件;万历十一年,各样祭器4290件〔(明)陆万垓增补:《江西大志》卷七,“陶书·供御”〕。

圖8:明弘治黃釉描金雙獸耳罐,高32釐米,口徑19釐米,底徑17.5釐米。罐廣口,短徑,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部兩側各有獸頭形耳。器裡施白釉,外施黃釉,外壁黃釉地自上而下飾金彩弦紋九道。底部素胎無釉,無款。此罐是當時宮廷祭祀用器。明代黃釉金彩罐為弘治朝所獨有,除雙獸耳罐以外,還有綬帶耳罐。
圖8:明弘治黃釉描金雙獸耳罐,高32釐米,口徑19釐米,底徑17.5釐米。罐廣口,短徑,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部兩側各有獸頭形耳。器裡施白釉,外施黃釉,外壁黃釉地自上而下飾金彩弦紋九道。底部素胎無釉,無款。此罐是當時宮廷祭祀用器。明代黃釉金彩罐為弘治朝所獨有,除雙獸耳罐以外,還有綬帶耳罐。
圖9:明弘治黃釉描金罐,
圖9:明弘治黃釉描金罐,
圖9:明弘治黃釉描金罐,高32.3釐米,口徑19.8釐米,底徑18釐米。罐廣口,短徑,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凹底。器內施白釉,外通體施黃釉,有七道金彩儲存完好的描金弦紋。底部素胎無釉,無款。此罐黃釉呈色均勻,色澤淡雅柔和,是弘治黃釉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圖9:明弘治黃釉描金罐,高32.3釐米,口徑19.8釐米,底徑18釐米。罐廣口,短徑,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凹底。器內施白釉,外通體施黃釉,有七道金彩儲存完好的描金弦紋。底部素胎無釉,無款。此罐黃釉呈色均勻,色澤淡雅柔和,是弘治黃釉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图10 黄釉描金爵
图10 黄釉描金爵

  故宫旧藏黄釉瓷器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藏黄釉瓷器均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专供宫廷使用并大量收藏。器型有盘、碗、碟、杯、匙、瓶、壶、罐、尊、爵、豆等,纹饰多为素面无纹、暗刻龙纹、云龙纹、云凤纹、缠枝花、折枝花纹等,款识有青花楷书款、青花篆书款或刻款多种。可谓质量精湛、数量庞大、流传有序。

明代黄釉器创烧于明初的景德镇官窑,历朝均有烧造。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遣中官督陶,专烧供宫廷使用(包括朝廷对内、外赐赏和交换所需)的瓷器。御窑厂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瓷匠,使用最优质的制瓷原料和烧瓷用燃料,以雄厚的资金做保证,一切按照宫廷的发样和要求,不惜工本,烧造出大量至精至美的产品。

 

圖11:嘉靖款黃釉暗劃龍紋高足碗,高10.5釐米,口徑15釐米,底徑4.5 釐米。碗撇口,弧腹,瘦底,下承中空高足。通體施黃釉,暗劃龍紋,足內施白釉,橫書“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書款。高足碗又稱“靶碗”“靶杯”,用作供器,亦稱“佛碗”。盛於元代,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
圖11:嘉靖款黃釉暗劃龍紋高足碗,高10.5釐米,口徑15釐米,底徑4.5 釐米。碗撇口,弧腹,瘦底,下承中空高足。通體施黃釉,暗劃龍紋,足內施白釉,橫書“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書款。高足碗又稱“靶碗”“靶杯”,用作供器,亦稱“佛碗”。盛於元代,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

如“宣德八年(1433年)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差本官一员,关出该监式样,往饶州府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大明会典》卷一九四《工部十四》)。万历十九年(1591年)命烧造瓷器15.9万件,既而复增8万(《明史》卷八二《食货志》)。而历年投入御窑厂瓷器生产的银两,每批都以数万两、数十万两计。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载:“陶有料价,明时初系布政司公帑支给。嘉靖二十五年,烧造数倍十百,加派合省随粮带征银一十二万两,专备烧造。节年支尽。三十年又加派二万两亦烧造支尽。”(《浮梁县志》卷之五,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圖12:明嘉靖黃釉僧帽壺,高22釐米,口徑21釐米,底徑7.5釐米。壺闊頸,鼓腹,瘦底,圈足,因壺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稱“僧帽壺”。壺身一側口邊至頸部置寬頻形曲柄,相對一側出鴨嘴狀流槽,有圓鈕傘形蓋。通體施黃釉,底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僧帽壺原式為藏傳佛教使用的金屬器皿,瓷製品始見於元代,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曾大量燒造。
圖12:明嘉靖黃釉僧帽壺,高22釐米,口徑21釐米,底徑7.5釐米。壺闊頸,鼓腹,瘦底,圈足,因壺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稱“僧帽壺”。壺身一側口邊至頸部置寬頻形曲柄,相對一側出鴨嘴狀流槽,有圓鈕傘形蓋。通體施黃釉,底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僧帽壺原式為藏傳佛教使用的金屬器皿,瓷製品始見於元代,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曾大量燒造。

明万历二十八年工科给事中王德宪说:“瓷器节传二十三万五千件,约费银二十万两。”( 《明经世文编》第四四四卷,《王都谏奏疏》)可知每件瓷器的平均烧造费用约为一两白银。有些大件器物的烧造费用很高,如大样瓷缸,每口估价银五十八两八钱;二样瓷缸,每口估价银五十两(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第363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

低温黄釉瓷器在宣德时最早烧制成功,其釉面肥厚,釉色娇嫩而略深。但以弘治、正德时期在历史上受到的评价最高,特别是弘治黄釉,发色纯正,色调均匀一致,釉面平整,如鸡油般光润,恬淡娇柔,清澈晶莹,习称“娇黄”或“浇黄”(《中国陶瓷史》第389页),它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后世烧造黄釉均以其为典范,并多有仿制。

弘治黄釉瓷器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底矮,圈足光滑,盘底均有塌凹现象,署青花双圈“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除盘、碗外,以用于各种祭祀的罐、尊最具代表性,器型较大,有双耳、双牺耳等装饰,平砂底,有火石红斑,并多有描金装饰,无款。

正德款黄釉大碗
圖6 正德款黄釉大碗

正德官窑瓷器上承成化、弘治,下启嘉靖、万历,常见器物以青花、黄釉品种为多。正德黄釉器制作是继承弘治之作,影响到以后几代的典制,专以黄釉器作宫廷用品,但呈色不如弘治黄釉那样浅淡嫩雅,胎亦略厚。多署“正德年制”或“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嘉靖黄釉颜色由浅淡到深黄均有,釉质肥厚,釉面略显不平,并多在黄釉上绘红彩。有青花和暗刻款两种,器型亦以盘、碗、碟、罐居多。

万历时黄釉发色深沉,釉面较厚,已无娇黄之感,器型亦略欠规整(《明清瓷器鉴定》上册第141页)。

  等级森严的黄釉瓷器

黄釉是皇家严格控制的一种釉色,明、清两代官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得生产,如有违犯,重者杀头。《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三年(1438年)十二月丙寅“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及馈送官员之家。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明英宗实录》卷四九);正统十二年(1447)十二月甲戌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命都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黄釉器的使用,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贵贱有级,服位有等”,任何人不得僭越。明史记载:“闪黄,乃上用服色也。”(《明史》卷六七《舆服三》,1640页。)

黄釉在中国陶瓷史的发展趋势是由低至高,最终登上陶瓷地位的最高峰。以皇,建立皇权形象,强调等级,这已超越陶瓷自身的含义,其生产及运输均被官府严格控制。

明代御窑厂烧造的瓷器经检验合格者以水运和陆运两种方式送达京师,“查往陶厂,皆自水运达京,由陆运者中官裁革后始也”〔(明)王宗沐:《江西大志》卷七,“陶书·解运”〕。落选和残次品大都集中销毁并掩埋。

上解瓷器挑选极为严格,大多“百选一二……识者谓檠台凉墩之类,百不得一。龙缸花瓶之类,百不得五,谓之难成”(《明经世文编》卷三七九,“陈恭介公奏疏·为钦奉圣旨疏乞免难陈烧造疏”)实际烧造数量比上解数字超出数倍或数十倍,成本极高,运输徭役繁重,耗费的人力、财力可想而知。

  嘉靖款黄釉碗
圖4 嘉靖款黄釉碗

黄釉瓷器在清代景德镇御窑更是大量烧造,专供宫廷生活使用。品种也从单一变成有明黄、淡黄、正黄等,传世品甚多。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黄釉瓷器有11万多件。乾隆朝最多,达3万多件;康熙、道光两朝各有两万余件;嘉庆朝1.3万多件。其余各朝均有大量收藏。20世纪50年代,故宫仍有未开箱的贡瓷,其中大部分是皇家用的黄釉日用器皿。

“黄”与“皇”同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是凌驾于一切颜色之上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颜色。内外普施黄釉的瓷器被尊称为“黄器”,又称“殿器”。在皇室成员中,能使用和拥有纯黄釉器的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三人,皇贵妃用白里黄瓷器,贵妃、妃用黄地绿龙瓷器,嫔用蓝地黄龙瓷器,贵人用绿地紫龙瓷器,常在用五彩红龙瓷器。一般臣庶严禁使用,民间绝无拥有,故大量清宫旧藏的黄釉瓷器均完好地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些黄釉瓷器主要以碗、盘、碟、杯等宫廷日用器皿为主,其中又以各式碗为最多;亦有相当部分的陈设、赏玩、祭祀用器等。

在宫廷生活中,这些精制的黄釉瓷器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起着点缀和美化生活的作用。这种尊崇黄色的做法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色彩观的反映和封建集权专制下森严等级制度的体现。

参考: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1996年秋季拍卖会
中国瓷器、玉器杂项
LOT号: 0766 明嘉靖 黄釉盘

0766 明嘉靖 黄釉盘
0766 明嘉靖 黄釉盘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21cm
作品分类 陶瓷>明代单色釉瓷器
创作年代 明嘉靖
估价 HKD  120,000-150,000
成交价 流拍
专场 中国瓷器、玉器杂项
拍卖时间 1996-11-05
拍卖公司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1996年秋季拍卖会
《大明嘉靖年制》款

参考: 苏富比 29
天民樓﹕歷代華瓷萃集
清雍正 黄釉小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清雍正 黄釉小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清雍正 黄釉小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清雍正 黄釉小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清雍正 黄釉小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清雍正 黄釉小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清雍正 黄釉小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150,000 — 200,000港幣
拍品已售 1,937,500 港幣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拍品詳情
清雍正 黄釉小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10.9 公分, 4 1/4 英寸

狀況報告
整體品相良好,惟見一盤足約0.3公分期輕磕,另一足部一處爆釉。

來源
仇焱之(1910-1980年)收藏
香港蘇富比1981年5月19日,編號509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140

相關資料
可比較一相若雍正款盤,尺寸稍大,為 Brian S. McElney 舊藏,現藏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並見於該館之開幕展《Inaugural Exhibition》,巴斯,1993年,卷1,編號205。香港蘇富比曾售兩類例,其一為霍爾家族雅蓄,售於2000年5月2日,編號549,其二售於2008年4月11日,編號2976。另見一對,售於倫敦蘇富比1985年6月18日,編號173。Paul Manheim 亦存一例,後售於紐約佳士得1997年3月20日,編號126。

天民樓﹕歷代華瓷萃集
2019年5月30日 | 上午 10:00 HKT
香港

参考:佳士得 拍賣 12175
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紐約|2016年9月16日
拍品1323|PROPERTY FROM A PRIVATE MIDWEST COLLECTION (LOTS 1323-1335)
明弘治 嬌黃釉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
HONGZHI SIX-CHARACTER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WITHIN A DOUBLE CIRCLE AND OF THE PERIOD (1488-1505)

明弘治 嬌黃釉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
明弘治 嬌黃釉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
明弘治 嬌黃釉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
明弘治 嬌黃釉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

成交總額
USD 56,250

估價
USD 8,000 – USD 12,000

明弘治 嬌黃釉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
8 ½ in. (21.6 cm.) diam.

参考:佳士得 拍賣 12289
中國瓷器、工藝品及紡織品(第一部分)
倫敦南肯辛頓|2016年5月11日
拍品137 明 弘治 黄釉盘
A YELLOW-GLAZED DISH
HONGZHI SIX-CHARACTER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WITHIN A DOUBLE CIRCLE AND OF THE PERIOD (1488-1505)

拍品137 明 弘治 黄釉盘
拍品137 明 弘治 黄釉盘

成交總額
GBP 4,000

估價
GBP 2,000 – GBP 3,000

A YELLOW-GLAZED DISH
HONGZHI SIX-CHARACTER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WITHIN A DOUBLE CIRCLE AND OF THE PERIOD (1488-1505)
The dish is covered in a rich egg yolk-yellow glaze, pooling to a darker tone around the rim.
6 3/8 in. (16.3 cm.) diam.

來源
The Private Collection of a European Lady.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