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树叶纹银罐

树叶纹银罐

Description

树叶纹银罐

参考:镇江博物馆
宋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镇江博物馆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镇江博物馆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镇江博物馆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镇江博物馆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镇江博物馆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镇江博物馆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镇江博物馆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镇江博物馆 “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

宋朝金银器皿的制作趋于商品化、社会化,不仅皇室、王公大臣与富商巨贾享用金银器具,就连富有的平民和酒肆茶馆也大量使用金银器。

从出土情况看,与较早时期的礼仪性用品相比,宋朝金银器皿更富于实用性,也更富于人间烟火味。以盏来说,从五曲到十二曲不等,曲瓣式样造型丰富多彩,花形写实,莲花盏、桃形盏、蕉叶盏等造型的器皿均为唐朝所不见,艺术风格幽雅含蓄,其洗练精纯亦非唐所及,形成独特的风格。

金银器上的纹饰一改唐朝的雍容华贵,转为素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寓意繁荣幸福和美好吉祥的纹饰最为盛行,如瑞果、鱼藻、牡丹、童子戏球等。纹饰注重写实性,包括飞鸟、菊花、缠枝牡丹、莲花、桃子等。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与变化多姿的器物造型巧妙结合,和谐统一。装饰技法上则运用立体浮雕形凸花工艺和镂雕的装饰工艺将器型与纹饰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器物的立体感与真实感。

收藏于镇江博物馆的“寿比蟠桃”桃形涂金银盏,1982年出土于溧阳县平桥乡小平桥村宋代窖藏,采用立体装饰在半桃形盏的沿口焊接出写实的枝叶作为把手,口沿内錾刻一周卷草纹带。枝叶形态逼真,枝干断面上还精心錾刻出多圈年轮,以示蟠桃的年岁古老。底部模压篆书“寿比蟠桃”四字,寓意“祝庆长寿”,外口沿刻“李四郎”款。纹饰、枝叶及器底题铭处均鎏金。

百善孝为先,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尊崇孝道,民间传统为老人祝寿的习俗由来已久。《诗经·豳风·七月》中就记载了当时的祝寿礼仪:“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而为老人贺寿时,常以桃作为祝寿象征。《神农本草》上记载:“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神异经》中有:“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这都是用桃祝寿蕴含祝颂的意义。

“寿比蟠桃”当为寿筵敬酒之劝杯,是在祝寿风气下发展起来的流行样式,用于上寿酒,亦即寿筵上的敬酒。此器形状、纹饰、寓意、实用完美结合,再加上器表的色泽,光彩夺目,充分体现了宋朝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推杯换盏间,宾主同欢,“满斟蕉叶融春色,共指蟠桃祝寿期”。

从“寿比蟠桃”涂金银盏的制作工艺看,自秦以来流行的掐丝镶嵌、焊缀金珠的技法已几乎不见,而较多运用锤鍱、錾刻、铸造、焊接等技法。构思奇特,精美无比,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跃然于上。

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银器制造业的兴盛。史料证明,宋的财政收入不仅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王朝,也远在后来的明清之上。金银器的大量使用,足以看出宋人的生活富裕奢华,注重生活品质。

宋朝金银产量较唐朝增加许多,金银行业也采取开放的政策。很多金银器上都标明了成色和重量,银器上大量流行文字刻铭,如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等,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扩大销路,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一现象亦说明了当时金银器的商品性质,加深了银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色彩。

适逢盛世,衣食无忧,自然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一向为皇室贵族阶层享用的金银器物就这样走向了民间,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团宠”。相较于唐朝金银器的气势博大、丰满富丽,宋朝以典雅秀美、清雅脱俗、轻薄精巧而别具一格。有文献明确记载,宋代普通的饭店中,用来盛放饭菜和酒的用具都是银器,加起来可重达两三百两。宋人的奢华精致生活令人惊叹。

(张剑 马彦如)

参考: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1 春季拍賣
觀古II — 金石文房藝術
1000
黃花梨葵花形香盒

黃花梨葵花形香盒
黃花梨葵花形香盒

6.2cm. (2 1/2 in.) wide

香盒以黃花梨為材,木紋清晰,紋理美觀。香盒呈六瓣葵花形,盒與蓋子母口相扣合,精緻小巧,盈手可握,乃古代盛放煉香之器。蓋面與盒網底飾相同,中心飾有突起花蕊,剔地浮雕六稜花瓣襯托,與六出花口相呼應。整體構思巧妙,器物雖小,但工藝不簡,雕琢細膩,刀法精湛,立體感強,包漿潤澤,令人玩味心儀。

來源:台灣藏家珍藏

估價 : HKD: 40,000 – 60,000 USD: 5,200 – 7,700
成交價: HKD: —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