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镂空雕竹节花草海东青纹 和田玉牌

元 镂空雕竹节花草海东青纹 和田玉牌

Description

元 镂空雕竹节花草海东青纹 和田玉牌

参考:佳士得
5 10月 2015 | 現場拍賣 3446
古今∣佳士得
拍品 221
A RARE WHITE JADE OPENWORK PLAQUE
元/明初 白玉鏤雕胡人戲獅圖帶板

元/明初 白玉鏤雕胡人戲獅圖帶板
元/明初 白玉鏤雕胡人戲獅圖帶板

成交價 HKD 100,000
估價 HKD 80,000 – HKD 120,000

細節
元/明初   白玉鏤雕胡人戲獅圖帶板

狀況報告
謹請注意,所有拍品均按「現狀」拍賣,閣下或閣下的專業顧問應於拍賣前親自查看拍品以評鑑拍品之狀況。
-整體品相良好,惟邊沿有一兩處微磕,當屬正常現象

参考:苏富比
Emperors’ Playthings – A Connoisseur’s Collection
06 四月 2016 • 香港
拍品 3002
清乾隆 白玉透雕夔鳳紋「長宜子孫」珮 《乾隆年製》《重字六十二號》款

清乾隆 白玉透雕夔鳳紋「長宜子孫」珮 《乾隆年製》《重字六十二號》款
清乾隆 白玉透雕夔鳳紋「長宜子孫」珮 《乾隆年製》《重字六十二號》款

估價 4,000,000 – 6,000,000 HKD

描述
《乾隆年製》《重字六十二號》款
jade
13.7 公分,5 3/8 英寸
the lustrous white stone finely worked in openwork with four vertical characters reading chang yi zisun (‘to benefit future generations forever’), the circular disc enclosing the latter two characters flanked by four pairs of confronting mythical beasts, including two stylised phoenix with large sweeping wings canopying a pair of mythical beasts, the first two characters on the upper crest enveloped by sinuously undulating bodies terminating in stylised phoenix and human heads beneath two ruyi-shaped rings, the thin sides incised with a four-character reign mark on one side and a six-character inscription in kaishu on the other reading zhong zi liu shi er hao (‘number 62, character zhong’)

拍品資料及來源
此類「長宜子孫」珮,採璧為形,紋飾仿古,顯高宗崇古之好,以千字文編號,始製於乾隆初年,十五年(1750)後造辦處仍有延製。此珮「長宜」二字,兩旁透雕夔鳳人首,其身交纏,後者採側面、披長髮,尤為罕見獨特。清宮舊藏有一相類器例,現仍存北京,見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卷9:清,編號245。另有一珮,與此相近,刻「信字一百八十五號」,售於紐約蘇富比2013年9月17/18日,編號128。且有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13年4月8日,編號3040,但其「宜」字兩側飾以龍首而非人面,刻「貞字一百六十三號」。

側人面紋,或啓思自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飾樣。相類史前玉器,清宮有藏,時藝匠或諳其紋,繼而取其為飾,古為今用。清宮舊藏例,可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山東龍山文化玉圭,其中一面淺浮雕一正面尖牙神人,耳垂下綴人首,形與此甚為接近,同為側面、長髮,圖見《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導讀》,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2012年,圖4-3-4(藏品編號:故玉2100)。透雕玉璧之制,則可溯源東漢。東漢「長樂」乳丁紋璧,清宮舊藏有例,現存北京,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1995年,圖版217,另有一例,出廓部分較小,鏤雕「益壽」二字,圖版216。

另可參考「長宜子孫」四字皆透雕璧內之珮,如《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1995年,圖版127。香港蘇富比2003年4月27日且有一例,編號3,曾展於《玉緣:德安堂藏玉》,故宮博物院,北京,2004年,圖版21。劍橋費茲威廉博物館也有藏例,圖見於林政昇,《The Immortal Stone. Chinese Jades from the Neolithic Period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劍橋,2009年,圖版77a及b。還有一例,屬 L. de Luca 舊藏,售於香港蘇富比2011年4月8日,編號2805。

参考: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0 秋季拍賣
觀古II — 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765 玉鏤雕龍紋帶板(金/元)

玉鏤雕龍紋帶板(金/元)
玉鏤雕龍紋帶板(金/元)
玉鏤雕龍紋帶板(金/元)
玉鏤雕龍紋帶板(金/元)

8.2 cm. (3 1/4 in.) wide

白玉質,局部青花料,色澤沉蘊盎然。帶板呈橢圓形,拱面,無邊框,正面以多層次鏤刻浮雕一行龍穿梭於花葉、祥雲之中,龍身婉轉曲折,旁有折枝花卉紋。龍紋頭尖長,高額、圓眼、小鼻尖唇,閉口露獠牙,下顎有短須,橋形角,龍發后飄,細頸曲折,鋸齒形背鰭,身軀無紋,隱於雲中,肩部飾火焰紋,四肢粗壯有力,肘後生毛,爪趾拳握。祥雲環繞,雲紋以青花料玉質巧色巧雕,形似靈芝,部分雲頭有花蕊狀芽頭,此為元代玉雕中雲紋特徵之一。 整器雕工細膩,氣勢磅礡,佈局舒妙,琢製有序,層次分明,雲龍生動逼真、靈巧矯健、頗具動感,雲紋與主體龍紋搭配,刻紋粗深,高低錯落立體感十足,具有鮮明的元代工藝風格
來源:台灣藏家珍藏

估價 :
HKD: 250,000 – 350,000
USD: 32,300 – 45,200

成交價:
HKD: —

参考: 苏富比 52
百獸呈祥:英國私人肖生動物珍藏
明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 青白玉鏤空穿花龍紋飾

明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 青白玉鏤空穿花龍紋飾
明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 青白玉鏤空穿花龍紋飾

10,000 — 15,000英鎊
拍品已售 22,500 英鎊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拍品詳情
明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 青白玉鏤空穿花龍紋飾
10.3 公分,4 1/8 英寸

邊沿及口沿見少許小磕。葉枝見少許細磕。

出版
Roger Keverne, 《Jade》, 倫敦, 1991年, 圖34, 頁142

相關資料
一近例雕鏤空五爪龍紋,藏於西雅圖藝術博物館,錄於屈志仁,《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Seattle Art Museum》,西雅圖,1989年,圖版51。另有一例展於敏求精舍四十五週年紀念展《千祥雲集 : 中國吉祥圖案文物》,香港藝術館,香港,2005年,編號3。

参考:苏富比 248
中國藝術珍品
明十六世紀 白玉鏤雕穿芝龍紋牌

明十六世紀 白玉鏤雕穿芝龍紋
明十六世紀 白玉鏤雕穿芝龍紋

4,000 — 6,000英鎊
拍品已售 5,000 英鎊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拍品詳情
明十六世紀 白玉鏤雕穿芝龍紋牌
7.7公分, 3英寸

狀況報告
品相良好。背面邊緣見四處小磕,正面左上邊緣見一處小磕。實物呈色較圖錄所示略微顯深,偏青白。

來源
Jacques Poberejsky(1885-1949)收藏

中國藝術珍品
2015年5月13日 | 上午 11:00 BST
倫敦

参考: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 明清瓷器玉器珍玩 > 明 白玉透雕梵文佩、透雕花鸟佩 (两件)

 明 白玉透雕梵文佩、透雕花鸟佩 (两件)
明 白玉透雕梵文佩、透雕花鸟佩 (两件)

估价:20,000-30,000 RMB
成交价: 66,700 RMB (含买家佣金)
尺寸:
长3.3cm;长4.3cm

拍品说明:
梵文佩器型成片状,器中心镂雕一梵文,代表佛祖庇护。光泽较好,器周饰火焰纹,有层次感。花鸟佩同样采用镂雕工艺,整器呈菱形,主纹饰透雕花鸟纹饰,拉丝工艺精湛。来源:文物公司旧藏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6》,第205页,图189,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1月。

“春水玉”和“秋山玉”的情怀

  辽金时期,契丹族与女真族的帝王每年都要举行春秋两季的游猎活动,春季在冰雪消融、大地回暖时,到沼泽地带捕猎天鹅或大雁,秋季在冰雪封山前,深入山林猎取鹿、熊或虎等,契丹语称为“春捺钵”、“秋捺钵”,女真族灭辽后改称“春水”、“秋山”,因而,以反映这种草原民族特有的捕猎活动为题材内容的玉器,被分别称为“春水玉”、“秋山玉”。

“春水玉”和“秋山玉”的情怀
“春水玉”和“秋山玉”的情怀

  “春水玉”表现的是用鹘(海东青)捕捉天鹅或大雁的场景,而“秋山玉”则以鹿、虎、熊、柞树、山石象征山林间的狩猎活动。考古发掘迄今尚未发现辽代的“春水”和“秋山”题材玉器,北京房山金太祖世陵出土的“春水玉”和黑龙江绥滨县奥里米墓群出土的“秋山玉”(双鹿纹玉佩),则为金代“春水玉”和“秋山玉”的制作、使用与流行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从出土资料来看,金代“春水玉”和“秋山玉”突出题材重点,图案简约朴拙,如“春水玉”直接雕琢鹘紧紧攫住鹅首、啄食鹅脑的情景。据此特征,考古学家把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的鹘直接抓住鹅首的“春水玉”带板,定为金代的遗留物。

  元代“春水玉”和“秋山玉”更为流行,并由北方草原向南方扩散。器形除了平面镂雕的带板、绦环等,还出现了帽顶等立体化镂雕的作品,图案与情节也趋向复杂化、多样化。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出土的“春水玉”带环,以多层镂雕的技法,表现一只惊慌失措的天鹅往水草深处躲藏,而凶猛的鹘居高临下正准备俯冲追逐,正是元代“春水玉”图案最典型的格式。比之金代鹘攫鹅首的直截了当,元代“春水”图案因增加了水草等环境背景而显得更加情节跌宕,扣人心弦。

  元代“秋山玉”数量远比“春水玉”少,而且与“春水玉”激昂紧张的强烈动感不同,“秋山玉”虽以山林虎鹿为主题,却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祥和气氛。为了烘托北方山林的秋日景象,元代“秋山玉”多采用玉料红褐色的皮壳俏色来雕琢秋林红叶和虎、鹿的皮毛。

  明清时期,“春水玉”仍十分流行,只是明代玉工已不了解“春水”、“秋山”的确切意义,因而“春水玉”中已无捕猎的主角鹘,逐渐演化为雁穿水草芦苇的题材,并传承至清代。至于“秋山玉”,明代也只剩下玉带板上的松鹿纹一点孑遗了。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