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赏石漫谈系列之一 逸情励志话赏石

2014年01期收藏

赏石是健康高雅的精神生活之一。

先秦《山海经》有“岷山,江水出焉,其下多珉”句。珉,即是一种白色似玉的美石。“多白玉”、“多水玉”、“水精石”、“文石”等语,书中曾多处表述。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也记载了“铅松怪石”、“泗滨浮馨”,并将它们列为进贡物品。

从现有资料可知,我国赏石文化起步于秦,发展于唐,成形于宋,恢复于明,繁荣于今。在历史的更替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貌,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对赏石对象的称谓还比较繁多,有奇石、怪石、巧石、顽石、雅石、水石、寿石、灵石、趣石、珍石、丑石、美石等等。我们不妨暂将这些名词,统归于观赏石门下,可能更为妥帖。

观赏石,顾名思义,即天然形成、可移动置放、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它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 一是天然性。观赏石必须是在自然状态下天然生成,不能人为地通过雕刻、打磨、拼接、染色等手段去改变石头的天然面目。天然性决定它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这是观赏石与工艺石的重要区别。
  • 二是观赏性。任何一块天然石头都是奇特的,但奇特的石头未必就具有观赏价值。必须使人能产生独特感受、唤起自由想象和体会愉悦享受的石头,才能成为观赏石。这是普通石头与观赏石的重要区别。
  • 三是采置性。观赏石应独立成块,可以挖采、移动、随意置放。这是观赏石与自然景观石的重要区别。
御花园绛雪轩 木变石
御花园绛雪轩 木变石 (位于御花园东南部)前的庭院内, 石高约1.3米,宽约0.18米,坐落在高约1.1米的圆盆形石座上。其外观类似于被切开的树干,正面平整,背面呈弧形。石材表面纹理清晰,与周边细小的斑片巧妙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木变石上的乾隆御笔
木变石上的乾隆御笔
这块木变石是清代时,黑龙江将军富僧阿进献给乾隆帝的礼物。乾隆帝命人将其放在御花园,并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在石块正立面刻诗:“不记投河日,宛逢变石年。磕敲自铿尔,节理尚依然。旁侧枝都谢,直长本自坚。康干虽岁贡,逊此一峰全。”乾隆帝在诗中特地说明: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官员几乎每年都要进贡木变石,但是每块木变石的尺寸很小(不足一尺),只能当磨刀石;但这块木变石不一样,不仅尺寸长、体形大,而且表面尚有清晰木纹,敲之又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因而是一块难得的木变石。
木变石的形成,主要源于树木与泥沙之间的交代作用。“交代”为化学变化及置换作用,即原有矿物分解、新矿物同时生成的过程。树木因地质或气候的变化而被推倒,并进入河湖的泥沙中。在成千上万年的地质时光中,密封在泥沙中的树木以水为媒介,与周边的矿物质产生交代作用,使得二氧化硅等物质取代了树木的组织结构。

至于观赏石的分类,方法较多。下列三种方法较为简便实用。

    • 一是以大小和置放位置可分为:园林石、厅堂石、几案石和把玩石。
    • 二是以外部形状和特征可分为:造型石、图纹石和色彩石。观赏石的意趣主要通过这三种形式来表达。奇妙的是,有些观赏石同时具备两种或三种构成特征。如图1赵立云收藏的戈壁石《岁月》,就是把造型、图纹、色彩同融一体,将老妪饱经风霜、慈祥仁爱、倔强不屈的精神和气质表露无遗。又如雨花石,它主要靠图纹和色彩表现造型功能,如图2王庆中收藏的雨花石《芦苇荡》。尽管一块观赏石几种构成因素同时存在,但其中必有一种因素起主要作用,我们就把起主要作用的这个因素当作划定归类的依据。
图1赵立云收藏的戈壁石《岁月》
图1 赵立云收藏的戈壁石《岁月》
图2王庆中收藏的雨花石《芦苇荡》
图2王庆中收藏的雨花石《芦苇荡》
    • 三是以与自然对象象形程度分为:具象石、意象石和抽象石。一看就知道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石头叫具象石,如图3邱秀敏收藏的泥石《吉祥鸟》。关键形态或形势,能引起赏石者联想到某种自然对象,并赋予它某种情景或情感的石头叫意象石,如图4李明收藏的大化石《月光曲》。与自然对象完全没有相近之处,不能对应客观世界的对象,更多地表现主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的石头叫抽象石,如图5林同滨收藏的摩尔石《太古》。
图3邱秀敏收藏的泥石《吉祥鸟》
图3邱秀敏收藏的泥石《吉祥鸟》泥石是新疆特有石种之一,鄯善、若羌等区域也产一些其他质地,细腻坚硬的黄色或黑色戈壁石,石友也称泥石,无纹饰,体量稍大。主要品种:1.哈密泥石;2.托克逊泥石。主要产地:新疆哈密、鄯善、托克逊。
大化石 荷趣 | 张浩罡
大化石 荷趣 | 张浩罡

 

赏石,属于动词范畴,是观赏者与观赏石之间的互动过程。其效果如何,既取决于观赏石本身的品质,也取决于观赏者本人的素质。同一块石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认识,这种差异来源于人们思想、知识、性格、阅历和对赏石标准认识上的差别。

图6太湖石《云骨》
图6太湖石《云骨》
图7陶之白收藏的黄龙玉《金不换》
图7陶之白收藏的黄龙玉《金不换》

判断一块石头的优劣,我们应从六个方面去观察考虑。

  • 一是形。指形状,形态,形势,形象等因素。形贵在自然,最忌雕琢。代表石种有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摩尔石等。如图6太湖石《云骨》,就是以形取胜。太湖石的价值主要是在形上,“瘦、皱、透、漏”其实都是形,是形的细化和具体所指。
建福宫延春阁未焚毁前英石
建福宫延春阁未焚毁前英石
建福宫延春阁未焚毁前英石
建福宫延春阁未焚毁前英石
建福宫延春阁前英石
建福宫延春阁前英石
  • 二是质。指质地、质感、结构、密度、硬度、质量等因素。多以细、密、温、苍、古、润为好。硬度适中,一般在4~8摩尔度之间,太低易风化剥蚀,不易保存,过高则不易具有委婉多姿的曲线。代表石种有大化石、戈壁石、黄蜡石、松花石等。如图7陶之白收藏的黄龙玉《金不换》,就是以质取胜。
珊瑚石之“海参石”
珊瑚石之“海参石” 天一门前的庭院西侧,与纹理石相对的位置,有一块珊瑚石。由于其外观犹如成百上千条海参凝聚而成,因而又被称为“海参石”。此“海参石”高约0.65米,最宽处约0.75米,底部最厚处约0.15米,坐落在高约0.45米的长方形须弥座上。从单体外观看,每个珊瑚石的长度相近,体形均为中间粗、两端细并略带弯曲的管状物,且表面密布米粒大小的颗粒物,与海参的外形极其相似,不由令人感叹自然造物之奇妙。 “海参石”为珊瑚石单体互相粘连而形成,其数量众多,色泽鲜明,彼此之间纵横交织、错落有致,给人以视觉上的灵动感。从整体造型看,“海参石”外轮廓近似扇形,又犹如大量海参组成的一个插屏,形成御花园中的一处别致景观。由于珊瑚单体堆积的方式为自然而成,因而并非处处密实状态,部分珊瑚的堆积处形成孔洞,增添了视觉上的欣赏乐趣。
  • 三是色。指色彩。有单色、两色、多色之分。以色沉、静、纯、雅、艳、亮为上,多色还要求色彩结合自然、巧妙、灵动、协调。代表石种有灵璧石、彩陶石、雨花石、矿物石等。如图8陈应书收藏的朵美石《红运当头》,就是以色取胜。
  • 四是纹。指纹理、纹路。以纹路清晰、节奏明快、构成奇妙为佳。代表石种有灵璧纹石、八公山石、来宾纹石、云锦石、徐公石、泰山石、泥石等。如图9李明收藏的来宾纹石《律动》,就是以纹取胜。
图9李明收藏的来宾纹石《律动》
图9李明收藏的来宾纹石《律动》
图10刘开建收藏的三江石《荷塘春雨》
图10刘开建收藏的三江石《荷塘春雨》
  • 五是图。指图案、图形、图画。代表石种有雨花石、黄河石、鲁彩石、长江石、菊花石、景纹石等。如图10刘开建收藏的三江石《荷塘春雨》,就是以图取胜。
  • 六是声。指声音、声响。代表石种有灵璧馨石、响石、音乐石等。
故宫建福宫中的英石供置
故宫建福宫中的英石供置

若从赏石的角度,在以上六项基本条件外,还应加上“名”和“座”。前六项乃石头本身之美,后两项是因石而作,属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好的底座能起到稳固主体、烘托主体、展示主体的功能,并能补石之不足,掩石之瑕疵。而好的名字,更是能起到提炼、升华主体的作用。如图11《不暮红尘只爱家》,主体是一块灵璧石小狗,若起名小狗、卧狗、黑狗,则降低了这块石头的品位。现在的名字,对主体加入人格化的成分,从道德与精神层面寓于新意,就丰富了内涵,提升了意境。

图11《不暮红尘只爱家》
图11《不暮红尘只爱家》

观赏石的美感、美妙和意韵,正是通过其自身的形、质、色、纹、图、声中的一项或几项共同作用,而引起赏石者的自由联想和有趣意象,产生出象、势、意、韵、境。并且这种象、势、意、韵、境,又能给赏石者带来美好的感受、审美的体验和心灵的启示。这就是赏石的意义与价值。如图12杨振华收藏的灵璧石《泥公鸡》,是通过形、纹、色而产生出象与意;图13笔者收藏的灵璧石《御风》,主要是通过形产生出势与意;图14李泽华收藏的罗甸石《母与子》,则是通过形与质产生出势与意、韵与境。

图12杨振华收藏的灵璧石《泥公鸡》
图12杨振华收藏的灵璧石《泥公鸡》
图14李泽华收藏的罗甸石《母与子》
图14李泽华收藏的罗甸石《母与子》
纹理石之“诸葛拜北斗”石
天一门前的庭院西侧 纹理石之“诸葛拜北斗”石  其纹理形状犹如一名古人朝北斗七星作揖,因而又被称为“诸葛拜北斗”石。“诸葛拜北斗”石整体为上大下小,呈僧帽形,高约0.7米(含假山形底托),最宽处约0.66米,坐落在高约0.45米的长方形须弥座上。岩石正面的颜色以褐色和灰色为主。褐色区域位于岩石正面的右侧,呈竖向宽条状,似乎把岩石从左往右分为“灰—褐—灰”3块。中间褐色区域内的下部,有若干灰色的小圆形,组成一个类似北斗七星的形状;左侧灰色区域的下部,有古人拱手、面向北斗七星作揖的褐色形状。上述天然纹理形成的造型,与《三国志》中诸葛亮拜北斗七星续命的故事相似:诸葛亮长年征伐劳顿,自知寿命殆尽,因而设七星灯阵,每日祈拜延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北斗七星”掌管人的死亡)。“诸葛拜北斗”石为自然形成的纹理,但又与古代历史有巧合,因而增添了这块石头的人文特色。

石不能言,境由心造。石中天地,畅达万里。面对这些大自然的精华,我们除了惊喜、叹服、沉醉和感动,更多的只能是与石共语、与石交融了。赏石者追求的是过程的高雅、精神的纯粹、心灵的静乐和思想的洞达。通过赏石,力求达到人石合一,心物合一,逸情励志,实现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共振、共进和共和。赏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蓝天白云的大门。也许,我们所有对精神的渴望,自由的热爱,心灵的修饰,品质的坚守,都能在这里得到实现和满足。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