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中国瓷器釉彩釉色種類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一般以长石、石英、粘土等为原料。亦作 、油、锈、 砷 ,又称油水、釉汁、锈浆、釉药或垩泽。商代原始瓷器上已使用。釉的化学组成为氧代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经温式球磨调成油浆,用浸、喷、浇、荡等方法施于坯体表面焙烧而成。由于所含金属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的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白釉实是无色透明釉)。瓷器上釉不仅可使表面光洁,防止对液体、气体的吸收,提高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而且以各种釉色作为洪托,使瓷器器皿除实用外, 更具观赏性,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国瓷器生产源远流长,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由于装烧和施釉工艺的差异,各具自己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以这种特征反映在釉彩上便形成许多釉彩品种,如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釉里红……等等。

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釉彩品种,我们便可以比较准确地判定某一瓷器为何时何地的产品。因此,了解瓷器的釉彩品种,对于瓷器的鉴定,如断代和辨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釉彩的种类很多,每个种类当中又有许多品种,主要有:

  • 釉上彩 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 釉下彩 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 青 釉 主要品种有粉青、梅子青等。
  • 白 釉 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 黑 釉 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等。
  • 红 釉 又分铜红釉和铁红釉两类。铜红釉的主要品种有鲜红、朗窑红、豇豆红、宝石  红、釉里红等。铁红釉的主要品种有矾红、珊瑚红等。
  • 黄 釉 主要品种有娇黄、姜黄、蜜蜡黄、蛋黄等。
  • 低温釉 主要品种有胭脂红、孔雀绿等。
  • 结晶釉 主要品种有鳝鱼黄、茶叶末等。
  • 此外还有酒蓝、茄皮紫等。

釉上彩: 鬥彩、五彩、粉彩、素三彩、琺瑯彩

指在已燒好的素器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900℃的溫度烘烤而成,因彩繪在釉上,故名。最早見於宋代,明清景德鎮窯釉上彩廣泛應用,品種有鬥彩、五彩、粉彩、琺瑯彩等。

大清雍正 山石梅竹如意云纹斗彩莲子小罐
大清雍正 山石梅竹如意云纹斗彩莲子小罐
大清 康熙 才子佳人粉彩花瓶
大清 康熙 才子佳人粉彩花瓶
大清雍正 黄地素三彩夔龙夔团寿纹盘
大清雍正 黄地素三彩夔龙夔团寿纹盘

大清乾隆 绿松釉暗刻草 珐琅彩桃花鸟纹锥把瓶 (对)

釉下彩: 青花、釉裡紅、青釉褐绿彩、釉下三彩、釉下五彩

指在胎體上彩繪之後,再罩上一層無色透明釉,入窯經高溫(1300℃左右)一次燒成,因彩繪在釉下,故名。釉下彩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青釉褐綠色彩繪瓷器,元代景德鎮窯的青花、釉裡紅瓷,使釉下彩工藝更臻完美,明清兩代青花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

大明嘉靖 青花开光鱼藻纹罐大明嘉靖 青花开光鱼藻纹罐

大清康熙年制 青花五彩釉下三彩描金花鸟纹盘口棒槌瓶(口有残)
大清康熙年制 釉下三彩描金花鸟纹盘口棒槌瓶(口有残)

元末/明初 洪武 釉里红如意缠枝莲纹大盘元末/明初 洪武 釉里红如意缠枝莲纹大盘

塑蛙青釉褐绿彩水滴罐塑蛙青釉褐绿彩水滴罐

青釉

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釉中含有<1%~2.5%範圍的鐵量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焙燒,便呈現青色,故名。商周原始青瓷是青釉的始創期,漢代趨於成熟,宋代達於高峰,出現了粉青、梅子青等名貴品種。

宋官窯青釉花式洗-台北故宮藏
宋官窯青釉花式洗-台北故宮藏 故瓷017456N000000000 品名 官窯 青瓷花式洗 Flower-shaped washer with celadon glaze, Guan ware
尺寸 高3.4公分 口徑12.4公分 底徑9.0公分 時代 南宋-元 西元13-14世紀 說明: 花口洗,模製成形,周壁分八瓣,平底無足,底面微凹。全器採滿釉支燒法燒製,通體施青釉,釉色灰青。口下有拭釉及鑲嵌痕跡,口沿釉薄處,現出褐色邊。釉面滿佈棕色紋片,底面沿邊排佈六枚支釘,支痕中露出深灰色的胎體。器形及支燒點的特徵與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窯址出土的殘件標本類似,清宮傳世以此類作品居多,例如原藏另一件青瓷花式洗(故瓷017149)即為同類例證。這類器形周壁有八、九、十瓣不同的變化,以八瓣最為常見。
宋官窯青釉花式洗-台北故宮藏
宋官窯青釉花式洗-台北故宮藏
宋官窯青釉花式洗-台北故宮藏
宋官窯青釉花式洗-台北故宮藏
宋官窯青釉花式洗-台北故宮藏
宋官窯青釉花式洗-台北故宮藏

白釉

釉料中的含鐵量降低到0.75%以下,施於潔白的瓷胎上,入窯經高溫燒制,就會產生白釉。大陸目前所見最早的白釉,是東漢墓葬出土的白瓷。唐代邢窯白瓷、宋代定窯白瓷、元代景德鎮窯卵白釉、明代永樂甜白釉、明清德化窯象牙白釉等都是有名的白釉品種。

新00056580 宋定窯印花龍紋盤
新00056580 宋定窯印花龍紋盤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北宋,高5.2厘米,口径23.3厘米,足径10.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牙黄,口沿无釉。盘外壁光素,内模印花装饰,内壁饰祥云纹,内底为一矫健行龙。  定窑瓷器上常见龙凤纹装饰,表明定窑瓷业生产应与宫廷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撰稿人:黄卫文 关键词: 定窑 印花 龙纹 行龙
新00056580 宋定窯印花龍紋盤
新00056580 宋定窯印花龍紋盤
新00056580 宋定窯印花龍紋盤
新00056580 宋定窯印花龍紋盤

黑釉

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釉中含有5%以上的鐵量在高溫中焙燒,便呈現黑色,故名。東漢時早期越窯已燒制出黑釉,但黑釉不純。東晉到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窯,燒制的黑釉瓷釉面光澤,色黑如漆。唐宋時期由於飲茶的盛行,黑釉茶盞風靡一時,把黑釉瓷的製作推向新水平,成為大陸傳統的瓷器品種之一。

東晉 德清窯黑釉雞頭盤口把壺
東晉 德清窯黑釉雞頭盤口把壺 新00054782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高17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3厘米。  壶洗口,细颈,圆腹,平底。肩部一侧雕塑一凸起的鸡头形流,相对一侧饰安一曲柄,柄连于肩、口之间,另外两侧各饰一桥形系。壶身里外施釉,外壁釉不到底。釉色黑如漆。 此壶为东晋时期所制,器形完整,风格古朴,釉色莹润匀净,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窑上品。 撰稿人:蔡毅 关键词: 德清窑 桥形系

紅釉

釉料以銅為主要著色元素,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焙燒,便呈現紅色,故名。宋代鈞窯、元明清景德鎮窯釉裡紅、鮮紅、郎窯紅、豇豆紅等,都是銅紅釉的名貴品種。

元景德鎮窯紅釉暗刻雲龍紋執壺
元景德鎮窯紅釉暗刻雲龍紋執壺【景德镇窑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新00124739  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元,高12.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5.3厘米。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曲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盖一侧及壶口沿外侧各置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通体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珍品。壶身的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梨形壶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的造型,形体小巧,应是用于餐桌上。 撰稿人:陈润民 关键词: 红釉 龙纹 执壶 景德镇
元景德鎮窯紅釉暗刻雲龍紋執壺
元景德鎮窯紅釉暗刻雲龍紋執壺

青白釉

又稱影青。以含鐵量很低的氧化鐵為著色元素,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白中泛青,青中有白,故名。宋代景德鎮窯始燒,胎質潔白細膩,刻、印暗花。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瓷窯亦都有燒制,形成南方「青白瓷系」。

南宋景德鎮青白瓷斜倚仕女瓷枕
南宋景德鎮青白瓷斜倚仕女瓷枕  南宋景德镇青白瓷斜倚仕女瓷枕高11.1厘米长22.9厘米,萨缪尔·彼得斯1926年馈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卵白釉

釉呈失透狀,色白微青,好似鵝卵色澤,故名,元代景德鎮窯始燒,元代軍事機關樞密院在景德鎮訂燒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間印有對稱的「樞府」二字款,故又稱「樞腐瓷」。卵白釉瓷延燒到明初。

元 十四世紀 景德鎮窯 卵白釉印花番蓮紋碗
元 十四世紀 景德鎮窯 卵白釉印花番蓮紋碗
元 十四世紀 景德鎮窯 卵白釉印花番蓮紋碗
元 十四世紀 景德鎮窯 卵白釉印花番蓮紋碗 內壁印「樞府」款 台北博物馆  圓侈口,斜壁折腰,小圈足,足壁微向外斜,外足底心有輪製痕及尖臍狀突起,足底切削平整,外足底緣及足裡均無釉。施罩卵白色釉,釉汁平勻、凝脂如玉,胎膩而細。器外壁僅淺淺飾有三道弦紋;器內則印花繁複齊整,內底心為纏枝蓮花四朵,周內壁為轉枝花卉紋,花間一側印有陽文楷書「樞」字,對側為「府」字。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鎮新燒完成的一種白釉,色調微微偏青,釉面具失透性而不甚流動,釉厚而無開片紋。明初洪武年間,曹昭所著《格古要論》一書曾提到元代有燒小足、印花,內有「樞府」字的景德鎮瓷器;而目前傳世及出土器有「樞府」字樣者,皆為卵白釉,因此一般稱卵白釉器皿為「樞府窯」,以折腰碗為最常見。

甜白

白釉的名貴品種之一。明代永樂景德鎮窯創燒,在有暗花紋飾的薄胎器物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器物見有有小盤、小罐等。

明 永樂 甜白梅瓶(「內府」銘)
明 永樂 甜白梅瓶(「內府」銘)
明 永樂 甜白梅瓶(「內府」銘)
明 永樂 甜白梅瓶(「內府」銘)文物圖檔編號:K1B012840N000000000PAD 明代的內府有十二監、四司、八局負責供應官方用器並提供各種服務。此外,明代承襲元代的制度,朝廷燒製的瓷器,都先由內府「定奪樣制」,才發給瓷窯照樣製作。這一件梅瓶的口部內斂、捲邊、肩部豐滿、器腹內斂、淺圈足。胎質厚實,器表施白釉,圈足底露出緻密胎體。全器無紋飾,僅在肩上以青花書寫「內府」二字,顯示其為宮廷所用的性質。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收藏同樣帶「內府」銘且帶青花蓋的白釉梅瓶一對,北京首都博物館則藏有一件「內府」銘收腰梅瓶,可能皆為明初內府用器。

粉青

青釉的品種之一。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施釉較厚,入窯後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色青綠之中顯粉白,有如青玉,故名。粉青釉為南宋龍泉窯制,清代雍正景德鎮窯的粉青釉產品十分成功。

宋龍泉窯粉青琮式瓶
宋龍泉窯粉青琮式瓶 宋 龍泉窯 粉青琮式瓶 南宋 龍泉窯 青瓷琮式瓶 琮式瓶為南宋始有的瓷器造型,器形仿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方形長柱式而有底,上下短頸與矮圈足則作圓形,四角的騌靻紋簡化為長短稜線紋。此類琮式瓶在南宋常見,以杭州老虎洞者內為圓柱、外接四角的方式最素樸,屬初創期的造型。龍泉窯者則為模製成型,胎體相對較薄,數量亦多;在四川遂寧窖藏中還有銅質、木質的琮式瓶,推測或也用於祭典中。明代則用此類器為花瓶,名為「蓍草瓶」,大者用於廳堂,小者於書齋為一枝瓶。

梅子青

青釉的品種之一。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採用多次施釉法,釉層比粉青更厚,入窯後經高溫強還原焰燒成,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故名。梅子青是南宋龍泉窯創制的傑出青釉品種。

南宋龍泉窯雙龍耳直壁瓶
南宋龍泉窯雙龍耳直壁瓶 17.1釐米 瑪麗·斯蒂爾曼·哈克內斯1950年遺贈

兔毫釉

黑瓷的名貴品種之一。在黑釉器上透出黃棕色或鐵銹色條紋,狀如毫,故名。其成因是由於高溫下釉料中金屬的飽和溶液在緩冷過程中析出的晶體而形在宋代福建建窯燒制的毫盞最為著名,江西、四川、山西等地瓷窯也有燒造兔毫盞的。

宋 十一至十三世紀 建窯 黑釉兔毫盞
宋 十一至十三世紀 建窯 黑釉兔毫盞 侈口,深腹壁,小圈足,器內口沿下有一道淺凹槽,與帶明顯凹槽的「束口碗」略微不同。胎骨厚重,施罩黑釉,釉色濃稠烏黑,帶有流動性,器外壁施釉不及底,釉層上薄下厚,口沿呈現赭褐色「褐口邊」,外底邊有積釉流淌的垂釉痕跡,釉表帶黃色條縷絲紋,類似野兔毫毛,故宋人稱之為兔毫茶盞。器外底刻有一楷書「律」字款。宋代文人之間盛行點茶、鬥茶的活動,為襯托熱水點茶的白色茶沫,以及便於分辨水痕,厚胎保溫的建窯黑釉盞遂成為當時流行的品類,也是茶詩中經常提及的茶器。
宋 十一至十三世紀 建窯 黑釉兔毫盞
宋 十一至十三世紀 建窯 黑釉兔毫盞
宋 十一至十三世紀 建窯 黑釉兔毫盞
宋 十一至十三世紀 建窯 黑釉兔毫盞

油滴

黑瓷的名貴品種之一。在黑釉器上布滿具有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形如油滴,故名。其成因是由於燒成時鐵的氧化物富集某處,冷卻時這些局部形成飽和狀態,從赤鐵礦和磁鐵礦中析出晶體而成。盛燒於寧代,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瓷窯都有燒制,以山西臨汾窯為多。

 中國南宋時期 建窯油滴天目
中國南宋時期 建窯油滴天目
中國南宋時期 建窯油滴天目
中國南宋時期 建窯油滴天目 九州國立博物館 重要文化財產 高度7.0 口徑12.6 南宋時期(12 至 13 世紀)在中國南方的窯爐(建窯)製造的天目茶碗。它的名字來自高溫窯中發生的極其罕見的化學變化,在陶器表面形成看起來像油滴的圖案。從漆黑的底部到邊緣逐漸變藍的顏色變化非常精緻,使得Yuteki天目茶碗如此美麗,價值極高。 雪天目 天目/茶碗/窯爐/掉落

釉裡紅

釉下彩品種之一。以氧化銅為著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繪,施釉後經高溫焙燒而成,白地紅彩,紅彩在釉下,故名,始於元代景德鎮窯,明清時產品更為絢麗。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蓮紋碗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蓮紋碗【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故00145493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厘米,口径20.6厘米,足径9.1厘米。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釉里红装饰。内外口沿均绘回纹,内壁绘缠枝菊纹,内底双线圈内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外墙绘回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的造型和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洪武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其釉里红纹饰的发色,在传世或出土的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称得上较为纯正。撰稿人:郑宏 关键词: 釉里红 缠枝 回纹 折枝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蓮紋碗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蓮紋碗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蓮紋碗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蓮紋碗

鮮紅

銅紅釉品種之一。以氧化銅為著色元素,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焙燒而成,由於這種紅具有鮮艷的紅色,故名。明代永樂景德鎮窯的鮮紅產品,紅艷勻潤,極為珍貴。

明 永樂 祭紅暗花雙龍戲珠紋高足碗(帶款)
明 永樂 祭紅暗花雙龍戲珠紋高足碗(帶款)
明 永樂 祭紅暗花雙龍戲珠紋高足碗(帶款)
明 永樂 祭紅暗花雙龍戲珠紋高足碗(帶款) 侈口微撇,深弧壁,高圈足。全器施祭紅色釉,勻潤光亮,口足均現白邊,口沿一處有傷缺後補磨痕跡。碗心錐拱龍紋、雲紋與火紋,作雙龍戲珠狀,神態威武逼真。面有款「永樂年製」。

寶石紅

銅紅釉品種之一。因釉色中閃爍出紅寶石一樣的色澤,故名。又因這種釉色常作祭祀用器,又稱「祭紅」。創燒於明代宣德景德鎮窯,品種有盤、碗、洗、高足碗等。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壺口沿呈現三階段漸高邊,形似僧伽帽,尖流,如意形扁平把,長頸碩腹,矮圈足,寶珠形鈕圓頂蓋,加飾一圓形小繫。胎骨薄而堅實,施銅紅釉,色澤豔麗如同紅寶石,器內及外底施白釉,圈足底緣無釉露白胎,壺口沿邊稜角皆見有白邊。宣德寶石紅釉為世所稱,口、足或轉折稜邊常見留一道白釉「燈草邊」。 器外底鐫刻乾隆皇帝〈題霽紅僧帽壺〉詩:「宣德年中冶,太和齋裏藏。撫摩欽手澤,吟詠識心傷。潤透硃砂釉,盛宜沆瀣漿。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誰常」御製詩。詩末署「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紀年銘(乾隆四十年,1775),並落「古香」和「太璞」兩枚鈐印。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

郎窯紅

銅紅釉品種之一。清康熙時督陶官郎廷極,在景德鎮仿照明永樂、宣德紅燒制的新品種,以其姓氏命名。釉色紅艷奪目,釉面除大片裂紋外,還有不規則的牛毛紋。器物口部呈淡白色,器物底邊由於釉汁的流垂凝聚,但又不流至底足,故世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品物以厚胎大件瓶、尊為主。

康熙郎窯紅釉鳳尾尊
康熙郎窯紅釉鳳尾尊 【郎窑红釉凤尾尊】,高45.5厘米,口径12.7厘米,足径14.4厘米。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无款。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器型。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其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多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此尊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这种特殊釉色的器物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撰稿人:郭玉昆 关键词: 郎窑红釉 红釉 凤尾尊 观音尊 观音 巡抚 御窑厂

豇豆紅

銅紅釉品種之一。在淺紅色釉中有深紅色暈點和綠色苔點,釉色似紅豇豆,故名。清康熙時景德鎮窯創燒,器物多是小件文房用具,如柳葉瓶、大白尊、水丞、印盒等。清末至民國時,有仿品,但很粗劣。

本站提供生活中的小技巧、家事技巧、生活小竅門、生活實用技巧、生活小秘訣、有趣的生活小技巧、家事達人推薦、家事秘訣、家事達人收納、家事撇步等內容,想看更多請點擊首頁。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豇豆红釉莱菔尊】 ,高19.9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3.9厘米。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长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三行款。 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 莱菔尊又称萝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状类似萝卜,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蓝釉、苹果青釉等品种。 清代康熙朝晚期景德镇创烧的豇豆红釉属于高温铜红釉,它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名。由于红釉的深浅及绿色斑点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等美称。清人洪亮吉(1746—1809年,号北江)曾作诗赞誉其釉色“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豇豆红釉瓷器常见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为主,另见有盘,无大件器。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豇豆红釉 红釉 弦纹 青花 萝卜尊 天蓝釉 蓝釉 青釉 景德镇 洪亮吉 菊瓣瓶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礬紅

鐵紅釉品種之一。以氧化鐵為著色元素,在氧化氣氛中燒制而成的低溫紅釉。雖沒有銅紅釉艷麗,但呈色穩定,燒造工藝較簡單。同時它也作為紅色彩料廣泛應用,如明清景德鎮窯多用礬紅與多種色彩相配描繪龍鳳、人物、花卉等各種紋飾,畫工精細,色彩鮮艷

雍正礬紅地白花蝴蝶紋圓盒
雍正礬紅地白花蝴蝶紋圓盒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2厘米。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花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堪称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撰稿人:董健丽 关键词: 矾红 缠枝 青花

珊瑚紅

鐵紅釉品種之一。以氧化鐵為著色元素,經低溫烘烤而成,因釉公可與天然珊瑚媲美,故名。清代景德鎮窯燒制,康熙、雍正兩朝,多以珊瑚紅作地色,上面繪以五彩或粉彩。乾隆時多在珊瑚紅上描金,可能用其來裝飾器耳。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圖碗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圖碗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圖碗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圖碗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圖碗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圖碗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圖碗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圖碗

嘉德2020 秋季拍賣
觀古I — 瓷器
311礬紅地五彩「九秋同慶」碗(清康熙)
11 cm. (4 3/8 in.) diam.

「康熙御製」四字二行楷書款
碗,撇口,弧腹,圈足,內壁施白釉,溫潤潔白,外壁施珊瑚紅釉為地,色澤豔麗,色澤勻淨濃妍,以諸色彩料繪就牡丹、秋葵、菊花、蘭花、罌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藥、梔子花等九種秋天盛開的花卉,構成九秋圖,圖中花枝招展,風姿綽約,妍美嫵媚之態在秋日華光之下一展無遺。畫匠以墨彩勾勒花枝葉脈,覆以各式彩料,斑斕絢麗,其中墨綠一色極為凝厚鮮亮,翠韻悠然,為後世所不及,釉上藍彩淡雅悅目,為康熙後期彩瓷的重要色彩;繪畫技巧高超,藉以彩料之濃淡的變化來表現花葉的陰陽向背,突出花卉的立體質感。佈局繁密而有致,不減清疏之氣,益見設計構圖之佳妙。因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遂採集九種秋草於一圖,寓意九秋同慶,共賀豐收。康熙時期的五彩器受到琺瑯彩的影響,紅色花頭採用暈染之法表現出濃淡漸變之感,增加了色彩暈色的層次效果。此碗底部有青花方框楷書款「康熙御製」,為御製九秋同慶碗的傑出代表,是清宮御瓷的精品。

來源:歐洲私人舊藏

參閱:《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4
《典雅富麗—故宮藏瓷》國立故宮博物院,廖寶秀,2013年,頁48,圖1
《徐氏藝術館•陶瓷篇Ⅳ•清代》,香港,1995年,圖版123
《華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1973-1974年,編號108

估價 :
HKD: 1,800,000 – 2,200,000
USD: 232,300 – 283,900

胭脂紅

低溫顏色釉品種之一。在燒成白瓷上,吹上一層以金為著色劑的釉料,再經800℃低溫烘烤而成,釉汁勻淨,色如胭脂,故名。始於清康熙景德鎮窯,精於雍正、乾隆之間,器物造型小巧秀美,如小碗、小盤和小瓶等。

清雍正 胭脂紅釉暗花「趕珠雲紋」紋撇口碗
清雍正 胭脂紅釉暗花「趕珠雲紋」紋撇口碗
清雍正 胭脂紅釉暗花「趕珠雲紋」紋撇口碗
清雍正 胭脂紅釉暗花「趕珠雲紋」紋撇口碗
清雍正 胭脂紅釉暗花「趕珠雲紋」紋撇口碗
清雍正 胭脂紅釉暗花「趕珠雲紋」紋撇口碗

清 雍正西元1723-1735年,陶瓷器,高4.7公分 口徑9.5公分 底徑3.5公分
Bowl with dragon pattern in rouge red glaze
說明 撇口,深弧壁,矮圈足。外壁施胭脂紅釉,器內及足內施白釉,內壁白釉下印飾雙雲龍紋。器壁勻薄、透光,器內白釉凝如羊脂白玉,胭脂紅釉色近紫紅。底青花書「雍正年製」四字二行楷款,外加雙方框。 胭脂紅釉色如女子絳唇胭脂之色故名,又稱玫瑰紅、薔薇紅、洋紅等,康熙年間由西洋傳入,以微量黃金做為呈色劑,二次低溫焙烤所得。底款(外)年號:大清雍正年製

孔雀綠

低溫顏色釉品種之一。因色如孔雀尾翎上的翠綠羽毛,故名。元代已有燒造,成化時有綠釉下畫青花魚藻紋飾,十分名貴。清代亦有燒制,器物以盤、碗、瓶等為主。

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盘
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盘

重量:495g 尺寸:高5.05cm,口径23.5cm,足径15.15cm

此盘口微敛,弧形浅壁,盘心微凸,圈足宽大,为明成化一朝流行的盘式。器内及圈足底部的釉面均匀光亮,白中微泛青。画面上莲花盛开,荷叶亭亭,形态各异的四尾鱼游弋其间。器底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二行六字双圈楷书款。

青花之上并非按照惯例罩透明釉,而是施一层鲜丽明艳的孔雀绿釉,青花的色泽因此而呈现蓝黑色调。这种装饰手法极为罕见。在孔雀绿釉的掩映下,青花愈发幽深,蓝绿相融,恰似一江春水。馥郁的色彩,活泼的纹饰,为这件成化官窑瓷器,赋予了灵动的气息。

鱼藻纹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瓷器纹饰。鱼纹多是顺向追逐游动,鱼谐音“余”,鱼水相融,寓意富足吉祥。瓷盘外壁以青花绘鲭鱼、鲌鱼、鲤鱼、鳜鱼,取“清白”谐音,间以荷花及水藻,寓意“清白廉洁”。莲花盛开,荷叶亭亭,四尾鱼游弋其间。形态各异,妙应天然,别具雅趣。

孔雀绿釉青花是明代景德镇窑新创烧的品种,俗称“法翠”,又称翡翠釉,此种釉色烧成后呈翠绿色调,色泽宛如孔雀的羽毛。其烧造法或在素胎上直接掛釉烧造,或在白胎或青花器上施釉二次烧成。在景德镇御窑厂的永乐地层中,考古发现了明早期的孔雀绿釉制品。

相比于永乐、宣德青花的厚重沉稳,成化时期青花所用青料以国产“平等青”取代了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青花趋于柔和淡雅,清新脱俗。“淡妆浓抹总相宜”,两种青花瓷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这件鱼藻纹盘是成化官窑的精心之作,用青料绘制鱼藻纹饰,通体遍施孔雀绿釉,入窑再次焙烧。此时的青花呈现出馥郁的黑蓝色,翡翠色的湖水中,鱼类与水生植物产生了一种神奇的立体感。古人运用色彩的功力,可见一斑。

保存如此完好的成化孔雀绿釉的作品,存世数量极为稀少,极其珍贵。此器由藏家陈器成于1980年捐赠,入藏上博。陈先生分别于1962年和1980年两次共捐赠给上海博物馆210件珍贵文物,其中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标签:明 成化 孔雀绿釉 鱼 景德镇窑 鱼藻纹 盘

灑藍 又稱「雪花藍」

以鈷為著色劑,經高溫燒成後,淺藍色地的釉面上呈現深藍色斑點,猶如灑下的雪花,故名。明宣德景德鎮窯創燒,清康熙時最精,灑藍描金裝飾較多見。

明宣德灑藍釉缽
明宣德灑藍釉缽
明宣德灑藍釉缽
明宣德灑藍釉缽

首博的灑藍釉缽,高11.4厘米,口徑25.3厘米,敞口,腹下漸收,整器造型規整,胎體厚重,外施灑藍釉,內施白釉,釉色美觀,矮圈足內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此碗又叫「骰盔子」,據傳是宮廷中用來擲骰子博大小時所用的工具,而它最珍貴的地方想不到竟是被當初賣家誤認為是缺陷的地方,被稱為灑藍釉的工藝。

如今,這件珍貴的灑藍釉珍瓷究就靜靜地陳列在首都博物館中,欣賞這件稀世珍品的時候,更應慶幸有如此奇珍典藏於世,灑藍釉於宣德時期為景德鎮所創燒,之後不久停燒,到了清代康熙時期,才又恢復生產,人們對於灑藍瓷器認知度不高,不是因為其不夠珍貴,恰恰是因為它的存世量太過稀少,難得一見,才使得人們對它的認知有限。

所謂灑藍釉,乃是因為其在淺藍底上有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猶如灑落的藍色水滴一般,故稱「灑藍」,灑藍釉製品的燒制工藝較為特殊,首先上白色釉,在燒成的白釉上用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於是形成了薄厚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余白釉底如同飄落的雪花,也因此,灑藍釉又被稱為「雪花藍」,又像是魚籽泛於釉中,所以也被稱為魚籽藍釉。

在首都博物院館藏的這麼一件館藏精品,名為「灑藍釉缽」,說完這件灑藍釉缽之後,我們先帶大家回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天,一位老太太帶著一隻瓷碗來到了北京文物商店,想賣掉換錢,工作人員仔細端詳這隻碗,這是一隻藍色的大碗,胎體厚重,釉色濃淡均勻,不過再往碗裡一看,工作人員卻愣了,碗裡有些磨痕,而且還有污垢。

老太太說這碗最早是家裡裝鹽的,後來覺得太大不好用,就用來裝雞食餵雞了,工作人員這才明白,難怪碗裡還有污垢,老太太說這隻碗在她家裡已經很多年,該是有點年頭的古物,不過,這碗雖然看著結實,但藍色中還有白點,可能也不是什麼太好的東西,關於價錢,看著給就是了,最後,工作人員給了老太太80元人民幣買下了這隻灑藍釉缽。

後來工作人員在清洗這隻碗的時候,碗內底的污垢洗掉後顯露出「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年款,筆畫纖細規整,證明這件器物很可能是明朝宣德年間的瓷器,那至少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而且這件瓷器的款識在碗的內心,這是非常少見的,當天下午,眾多文物專家學者聚集於此,一致認定這是一件燒制於明朝宣德年間景德鎮的瓷器。

灑藍釉瓷器屬名貴窯器,當我們在除了讚嘆它獨特的風貌,更應該了解其背後的文化,宣德皇帝也是一個貪玩成性、遊戲無度的皇帝,他酷愛鬥蟋蟀,每年都要地方官進貢上等的蟋蟀供他玩耍,為了鬥蟋蟀,宣德皇帝專門讓景德鎮御窯廠為其燒制青花雲龍紋蟋蟀罐,以滿足其遊戲所需,一直到了後來,宣德皇帝又迷上了擲色子的賭博遊戲。

擲骰在歷代宮廷中都曾流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文中就有這樣的描述:「醉翻衫袖拋小令,笑擲骰盤呼大采,」宣德帝下旨要求景德鎮御窯廠燒制一種專門玩色子用的瓷器,御窯廠的工人接到聖旨不敢怠慢,經過艱苦研製,最終燒制出了這類灑藍釉瓷器,灑藍釉看似簡單,其實工藝非常複雜,因為要二次燒制,所以成功率很低。

明代後宮擲骰聲聲,也是盛況空前,灑藍釉缽就是擲骰時用的骰盤子,在後宮,宣德皇帝經常和貴人、妃嬪一起用灑藍釉缽玩擲骰遊戲,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駕崩了,宣宗死後,擲骰的遊戲不再流行,之後的皇帝也曾下令燒過灑藍釉瓷器,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複雜,成功率極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所以就停燒了。

傳世宣德期間的灑藍釉製品極為少見,已知全世界現存有三件,除了藏於首都博物館的這件之外,其中一件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另外一件原收藏於僑居瑞士的仇焱之老先生手中,1980年11月25日,在蘇富比拍賣行於香港舉行的拍賣會上,以370萬港幣被香港趙氏所得,慶幸在經歷如此多的滄桑之後,首博的灑藍釉缽可以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青花

釉下彩的一種品種。以氧化鈷為著色元素,在瓷胎上繪畫,再罩以透明釉,經高溫燒成白地藍花,故名。唐代河南鞏縣窯已有燒制,元代景德鎮窯臻於成熟,明清兩代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19厘米。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撰稿人:刘伟 关键词: 青花 缠枝 缠枝莲 弦纹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青花釉裡紅

在一件瓷器上同時用青花和釉裡紅兩種色彩裝飾,故名。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由於燒成難度大,一直被視為大陸古瓷的名貴品種。明清時色彩更加絢美,所繪龍、鳳、纏枝花卉等,十分綺麗。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35.4cm 成交价:RMB 29,900,000
保利拍卖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35.4cm 成交价:RMB 29,900,000

LOT号 5115
尺寸 高35.4cm
估价 15,000,000-25,000,000

本品是为乾隆官窑早期仿永宣中的绝佳上乘之作。圆口,短颈,丰肩,鼓腹,收腰,圈足。颈部与底胫部饰一周蕉叶纹,瓶腹绘满缠枝莲纹,莲花硕大饱满,莲瓣层层打开,露出花心,柔美娇嫩,莲叶舒展,缠绕于花间。底部落款“大清乾隆年制”。整器隽秀典雅,一如佳人玉立,胎釉精良莹亮,纹饰层次丰富。釉里红一色妍丽而不炫,恰如其分,含蓄之美宛如美人初醉,与青花苍妍深沈之色,相互辉映。此烧造工艺繁复,讲究物理变化之妙,本品二色俱佳,殊为不易,青花与釉里红均鲜妍欲滴,恰到好处,益见其难能可贵。

本品具有显著的清乾隆时期梅瓶的特征,乾隆时期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其纹饰、青花发色带有明显的仿照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烧造的特点,永宣青花备受乾隆帝推崇,明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乾隆帝曾多次责令景德镇御窑厂慕古创新,研习永宣青花烧造技巧。此件梅瓶,以花卉纹为饰,题材与15世纪早期流行的海水云龙纹大不相同,更突显梅瓶的雅致,既慕古,亦创新,为乾隆官窑早期的仿明代宣德的精品。

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因此成功率极低。清康熙年间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到了乾隆时期,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与本件拍品相同例证可查,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227页,图207,釉色、形制、款识与本件拍品完全相同。香港望星楼亦珍藏一例,收录于《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图书出版社,2004年,页78-80,图版25。另有一例释出于香港佳士得,2000年4月30日,编号527,与本件拍品极为相似,为前法国国家博物馆委员会副主席Édouard Aynard 的旧藏。再有一例,“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龙纹梅瓶”,释出于香港苏富比,1980年春季拍卖会,编号148,形制与本件拍品相同,仅纹饰不同,均为乾隆官窑早期精品。

此梅瓶为HUBER家族于19世纪40年代购买自瑞士古董商MOINAT SA(1920年设立的古董商店,MOINAT家族第五代至今仍在经营此古董店)。著名国际收藏家、国际当代艺术经纪人、策展人 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 曾于瑞士日内瓦开设画廊Art & Public Gallery梅瓶为其家族前人购买后流传下来,保存至今,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一直将其放在书架上。

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先生1941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据其家人讲述,Huber家族18世纪从德国来到瑞士,家族涉及手表、医药、艺术品方面的经营,现如今瑞士依然有着享誉世界的HUBER家族品牌企业。

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先生简介:

  • 1984年在瑞士日内瓦开设第一家画廊Galerie Pierre Huber,收藏及代理了20世纪60-80年代欧洲一些重要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 1992年在日内瓦成立艺术与公共画廊(Art & Public Gallery)。
  • 1995年作为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评委会委员,重组创立了“Art Kommission”,发布了Art Umlimited和Art Statement两个新主张,至此,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始向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成员开放。
  • 1995年他主持成立了瑞士画廊协会,并担任主席。之后数年同时还担任全球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主席。
  • 2003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艺术和文学勋章。
  • 2007年创办并主持亚洲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OCAT),并担任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和创意总监。
  • 2008年在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设立“Pierre Huber奖(于贝尔奖)”,致力于培养更过的青年艺术家和支持艺术教育。
  • 2017年76岁的Pierre Huber先生宣布退休,关闭了Art & Public Gallery,此后在葡萄牙的Azenhas do Mar的别墅度过晚年。

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先生从1993年便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他是最早将中国当代艺术家介绍给国际艺术市场的几位艺术商人之一。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家顾德新成为在他的画廊里举办展览的第一个中国艺术家,之后仇晓飞、陈箴、黄永砯、张培力、王度、严培明、卢昊、周铁海等均在他的画廊里举办过展览,他本人收藏了大量中国各类艺术品,其与世界各地的现当代艺术家互动频繁,也多次在中国策划当代艺术展览及作为访问学者授课。作为著名收藏家,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先生所收藏、经手的艺术品频繁出现在佳士得、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其中其个人收藏专场拍卖于2007年纽约佳士得“Beyond Selectio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Pierre Huber”举办,专场总成交额1678万美金。

五彩

釉上彩的一種品種。亦稱「硬彩」。在燒好的白瓷上用紅、黃、綠、藍、紫五種基本彩料繪畫,再經低溫烘烤而成,故名。明清兩代景德鎮窯均有燒制,約在明宣德年間出現,嘉靖、萬歷時普遍應用,至清代康熙時最負盛名,以民窯多見。紋飾畫筆生動,色彩繽紛。

明 萬曆 五彩百鹿尊國立故宮博物院 尺寸 高34.6公分;口徑20公分;底徑16.3公分 百鹿尊唇口,略侈,短直頸,緩弧肩,碩腹,腹略內收,平底。口沿飾青線兩道,頸部裝飾以間替出現的折枝朵花及桃實紋。肩部繪青花雲紋,並垂飾有褐、綠二色相間的飄帶紋。中央主紋於岩石、草叢、林木、雲朵之間,滿繪五彩群鹿八十九頭。近足底處並加飾有或為土地的圖案紋一周,紅綠相映,熱鬧非凡。罐底露胎,僅在中央凹陷處上釉,並以青花書「大明萬曆年製」楷體款識。 萬曆時瓷器燒造量大增,朝廷為此花費甚鉅。主要製品除了延續前期官窯的典範風格外,在器形、紋飾及裝飾技法上也持續發展,其中,以五彩為代表的各式彩繪盛行,題材經常可見描繪吉祥或仙人等佛、道紋樣。《江西省大志》中即記載了當時朝廷對瓷器器形、件數、裝飾元素的詳細要求,可以推想此時製樣下發的大致情況及規模。其中,萬曆十九年是降發樣式與數量最多的一年,而該年下令燒製的「五彩百鹿永保乾坤罈」很可能是像本件這樣的作品。
明 萬曆 五彩百鹿尊
明 萬曆 五彩百鹿尊
明 萬曆 五彩百鹿尊
明 萬曆 五彩百鹿尊
明 萬曆 五彩百鹿尊
明 萬曆 五彩百鹿尊

鬥彩

在瓷胎上以青花鉤繪花紋輪廓線,施釉,經高溫燒成後於輪廓線內填以紅、黃、綠、藍、紫等多種色彩,再經低溫烘烤而成,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鬥媲美,故名。畫彩技法不僅有填彩,還有染彩、點彩、加彩等多種。明代成化景德鎮窯創燒,成化時鬥彩雞缸杯最為著名,胎薄體輕,色彩艷麗,為絕代精品。清代仍有燒制,風格趨於清逸淡雅。

明成化鬥彩天字罐
明成化鬥彩天字罐
明成化鬥彩天字罐
明成化鬥彩天字罐 明 成化 「天」字款青花鬥彩夔龍蓋罐 國立故宮博物院 尺寸: 通高11.3公分 口徑6.2公分 底徑9.2公分 寬12.8公分 蓋高1.8公分 寬7.6公分 這件蓋罐的器口寬直,短頸,肩部稍寬,腹部上豐下斂而呈微弧圓,至底足內收。本件作品在腹部兩側各畫一尾夔龍首尾相接。龍首鼻梁部分如象鼻高揚,張嘴舌吐蓮花,雙足呈龜足狀帶有四爪,龍身成波曲狀行走,龍翼與龍尾繪畫成卷草紋狀,青花輪廓線內填以綠色釉彩,在行龍的周邊畫如意雲,以青花渲染之,器肩部及腹部底邊畫以俯仰的變形蓮瓣紋,再填以黃釉彩,蓋面寬平,蓋緣邊點以小花,花瓣內填紅釉彩,外底心以青花書一「天」字,整件圖飾活潑,色彩清晰可愛。「天」字蓋罐是成化鬥彩瓷器中極為特殊的一個類象,景德鎮珠山明代御廠故址附近一帶曾出土

粉彩

釉上彩的一種品種。亦稱「軟彩」。在燒好的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粉料暈染作畫,再經低溫烘烤而成,色調淡雅柔和,有粉勻之感,故名。清康熙晚期景德鎮窯創燒,雍正時盛行,產品精致。

清乾隆綠地粉彩開光菊石紋茶壺
清乾隆綠地粉彩開光菊石紋茶壺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故00154604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清乾隆,通高13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9.2厘米。 壶身方扁、曲柄、短流、圈足。壶盖隆起,金彩宝珠顶,壶口沿、盖沿处饰金边。壶通体饰绿地粉彩团花纹,腹部两面饰长方形开光,内绘粉彩写生菊花、山石、灵芝纹。底部松石绿釉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壶造型精致,施彩淡雅,颇具雅逸之趣。撰稿人:徐巍 关键词: 粉彩 开光 团花 灵芝 松石绿釉
清乾隆綠地粉彩開光菊石紋茶壺
清乾隆綠地粉彩開光菊石紋茶壺

鱔魚黃

結晶釉的一種品種。釉料中含鐵、鎂和矽酸,經高溫氧化焰燒成時析出結晶,釉色黃潤,帶黑色或黃褐色斑點,猶如黃鱔皮色,故名。清雍正景德鎮窯為著名。

清雍正鳝鱼黄釉钵
清雍正鳝鱼黄釉钵 【清雍正鳝鱼黄釉钵】 故00156951 高32.7厘米,口径30.6厘米,足径27.3厘米。 钵敛口,圆腹,腹下渐收,瘦底,圈足。钵内外通体施鳝鱼黄釉,底阴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鳝鱼黄釉属于铁、镁结晶釉,是雍正时期唐英创烧的釉色品种。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载,景德镇御窑厂“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这三种均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只是因烧成气氛的不同而呈色不同。清期厂官釉品种名目繁多,如蟹甲青、鳝鱼黄、瓜皮绿等。雍正厂官釉器以瓶类琢为多见,造型既有传统造型,又有仿古青铜器。此钵器型规整,釉色偏黄,色如鳝鱼皮,釉面细腻、匀净,为典型的雍正朝制品。 撰稿人:郑宏 关键词: 鳝鱼黄 黄釉 阴刻
清雍正鳝鱼黄釉钵
清雍正鳝鱼黄釉钵

茄皮紫

以叫珠料(含錳量較高的鈷土礦)為著色元素的釉料,經低溫燒成後呈現如茄皮一般的紫色,故名。清康熙景德鎮窯最為流行,器物以瓶居多。

清乾隆茄皮紫釉爵 茄皮紫釉爵,清乾隆。湖北省博物馆藏。高10.9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4.9厘米。爵仿青铜器爵造型。釉色为“茄皮紫”,因颜色像成熟的茄子皮一样,故名。釉质肥厚光润。
清乾隆茄皮紫釉爵 湖北省博物馆藏。高10.9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4.9厘米。爵仿青铜器爵造型。釉色为“茄皮紫”,因颜色像成熟的茄子皮一样,故名。釉质肥厚光润。

茶葉末

結晶釉的一種品種。釉料中含鐵和錳,經高溫還成焰燒成時析出結晶,釉呈失透的黃綠色,在黃綠底色上閃出猶如茶如細末的黃褐色細點,故名。宋代耀州窯已有燒制,以清代雍正、乾隆時景德鎮窯制品最多最精。

清乾隆 茶葉末釉綬帶耳葫蘆瓶
清乾隆 茶葉末釉綬帶耳葫蘆瓶 【乾隆款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 故00160514-2/94 乾隆款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清乾隆,高25.8厘米,口径2.8厘米,足径8.2厘米。 瓶葫芦式、束腰、圈足。束腰处模印莲瓣纹,瓶体两侧饰有细长的绶带耳,通体满施茶叶末釉。外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厂官釉为高温结晶釉,始烧于唐代。制作时将釉料中含铁、镁的着色剂挂于坯胎上,经一次高温烧制而成。釉面呈黄绿色泽,釉中散布不规则的黄色星点,有的酷似茶叶末,有的颇似鳝鱼皮,有的如蟹壳色,因此又有茶叶末、鳝鱼黄、蟹甲青等名称。 清乾隆时期厂官釉颜色品种繁多,如鳝鱼黄、蟹甲青、茶叶末釉等。此瓶为传统样式,釉面呈黄绿色,古朴雅致,为典型的乾隆朝官窑制品。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葫芦瓶 葫芦式 束腰 模印 莲瓣纹 阴刻 鳝鱼黄
清乾隆 茶葉末釉綬帶耳葫蘆瓶
清乾隆 茶葉末釉綬帶耳葫蘆瓶

琺瑯彩

釉上彩的一種品種。系仿銅胎琺瑯效果。琺瑯彩料主要成份是以鉛、硼、矽系統的組成為基料,加入適量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繪畫在燒好的白瓷上,經低溫烘烤而成。清康熙景德鎮窯創燒,雍正、乾隆時期愈加精巧。琺瑯彩瓷是宮廷壟斷的高級藝術品,畫面立體感強,色彩瑰麗,精美異常。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图碗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图碗【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图碗】 故00148313 清康熙,高6厘米,口径10.8厘米,足径4.4厘米。 碗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内壁施透明釉,外壁黄地开光画珐琅彩装饰。黄地上绘4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松石绿釉为地,各绘一幅折枝牡丹、菊花图。开光外留白位置绘折枝莲花纹饰。外底施透明釉,署红料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红料彩双方栏款。此碗以黄色为地,纹饰工整细腻,色彩鲜艳夺目,展现出这一时期宫廷用高等级画珐琅瓷器的面貌。撰稿人:郑宏 关键词: 开光 珐琅彩 珐琅 花卉 黄釉 松石绿釉 折枝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图碗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图碗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