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佛像辨伪: “死位”砂眼

周三的下午,飘着春雨,在文昌北路的岭南古玩市场。从事古董行业三十余年的资深藏家老地,正在打理店铺。目睹过佛像交易市场的起起落落,老地坦言现在的广州藏家出手过于谨慎,每个周二来这里“赶墟”的买家九成都是外地人。他建议消费者在请购佛像时,可留意手指缝、胳肢窝等“死位”有无砂眼,并留意黄金成色的沧桑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买入赝品。——广州本地资深藏家老地为“辨伪”支招。

  精美鎏金佛超过33厘米的非常少见

  在老地的店铺,记者看到两尊二十多厘米高的鎏金铜像,沧桑的岁月并没有把其庄严曼妙的姿容遮掩。老地介绍,这两尊佛像都出自明朝宣德时期的“天家”作品,一尊莲座底部刻有经文,另一尊则镶嵌有绿松石,市场价都已经过百万元。“永乐的会更贵,而乾隆时期的没有这个价了,会低一些”,他说,“鎏金佛像以乾隆时期为分水岭,过了乾隆就不靓了,那时国家开始孱弱,铸造质量打折,不舍得下金,所以成色不足。盛唐、永乐宣德、康雍乾等都是高峰期。”

  纵观历年拍场上的鎏金佛像,大规格的并不多见。对此,老地介绍说,精美的鎏金佛,超过33厘米的非常少见,超过24厘米的都可以算是精品了,而一般的都只有十几厘米高。这是限于制作工艺和成本,规格越大,成本越高。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鎏金佛像,无论是否有款识证明其御制身份,只要是大尺寸,造型精美,其价格必定会上涨,升值的空间较大。

  店里还藏有一尊据说出自宋朝的千手观音,记者看到,其至少有50厘米高。老地说,这是泥金而不是鎏金,就是把金粉直接涂于其上制作完成,表面会比鎏金的看起来略显粗糙,这种佛像的价位现在也在百万元以上了。

  在手指缝、胳肢窝、莲花瓣上,仿品会有砂眼

  鎏金佛像相对比较珍贵,那么造假者多不多?老地坦言,有,但是只要掌握了一些技巧,就可以分辨真赝。

  鎏金佛像的制造工艺繁琐,增加了它的价值。老地介绍,佛像的铜胎做好并打磨之后,就进入鎏金的工序,工匠用水银溶解黄金变成“金泥”涂抹在佛像上,然后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扁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使水银蒸发,最后把镀金压平。这样的制作对于工艺和工匠健康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老地说,凡是用模制作出来的器物,一定有瑕疵,铸造一定有砂眼。因为倒模时有空气,有部分铜不是太纯,于是砂眼产生。以前铸造佛像很多都是政府行为,舍得下重本,安排了工匠准备着一条条尺寸各异的铜柱铜芯等,一旦发现砂眼,就用凿子把有砂眼的地方稍微凿大,把铜芯铜材填进去,从而补平了器物上的“麻子”。现在的仿制者,已经不可能有时间和成本这样精雕细作,所以现在新造的鎏金佛,在一些“死位”,比如佛像的手指缝和胳肢窝、底座的莲花瓣上等不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一定会有蜂窝状的砂眼。“要精致仿古是没有可能的,成本太大,它们一定有砂眼”。

  旧金发红,新金带青,岁月沧桑无法造假

  此外,还可以通过佛像表面的黄金成色判断。老地说,以前,如果是朝廷送给西藏,或者送给外国使者的佛像,一定是下重本,鎏完再鎏,层次厚重。鎏金看朝代,王朝强盛时,鎏金的次数也会相应增多。现在的黄金贵,像一尊二十多厘米的佛像,要鎏得漂亮,至少要花费两三万元的黄金。造假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没有可能达到当年的呈现效果。

  同时,新造的佛像由于没有经过岁月的沧桑,旧金和新金的区别明显,如何造假都不行。包浆的皮壳,时间越长越沧桑,鎏金的金色,岁月越久越发红,新金始终都会带青。

  鎏金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古代鎏金的方法大体可为五个过程。

  (一)仿“金棍”。预备一根铜棍,将前端打扁,略翘起,沾上水银,晾干即成“金棍”。

  (二)煞金。即溶解黄金,用水银溶解。待金溶解后,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为稠泥状,叫做“金泥”(三)抹金,即在器物上涂抹金泥。

  (四)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变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以蒸发金泥中的水银,使黄金紧贴器物表面。

  (五)压光。用玛瑙或硬度达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压子在镀金面反复磨压,把镀金压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老地说,好的艺术品会慢慢聚集回中国;不过——

  目前回流的90%都是民间的大路货

  目前,不少鎏金佛像精品都漂流海外。老地说,中国的鎏金佛大量流出境外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时西北还比较穷,有很多台湾人,他们的鉴赏水平比较高,纷纷到西北淘宝,价格距离现在无疑已经相差数十倍。当时老地也亲眼见到不少流出的精品,有的尺寸巨大,一个佛像的手掌上便可站立一人;有的则是残损件,譬如单独的一根“手臂”,也有几米长。

  “我在这行做了三十年,现在的趋势是,好的艺术品会慢慢聚集回中国。不少藏家的经济条件成熟了,人生经验丰富了。不过,目前回流的90%都是大路货,民间的。中国的古董分三大境界:天家的、士大夫的、商家的。天家文化的藏品回流得还是较少,因为在这方面,外国人比我们有智慧,他们的收藏理念和层次更高。”老地说。

  老地对入市者作出提醒:现在行家很多,基本上没捡漏机会

  在古董行业浸润了几十年,老地提醒想入市者:“入市主要看经济能力,没经济能力的别碰收藏。当代的仿古鎏金佛成本都几万元了,古董自然价格高得多。不一定是古董就值钱,要看是哪个朝代的,工艺是否精湛。”

  他说,鎏金佛像目前在中国还远未到价位,行情还将继续上涨很长一段时间。不过,现在的行家很多,如果抱着捡漏的心态进入这个市场,是一定会失望的,好东西谁都会发现,所以基本没有捡漏的机会。

  对于初入门者,老地建议他们可以请购木头材质的佛像,清代的小尺寸木雕佛像一般几千元就有成交,材质多数为樟木。

  
  可从锌的含量进行佛像断代鉴定

著名藏家邢继柱用高科技测试270座佛像的金属元素

  著名收藏家、北京瑞宝阁主人邢继柱以佛像收藏而闻名。不过对于鉴定,他做了个惊人之举:“我的收藏我做主”,那就是将佛像底部边缘锉磨之后分析金属元素的特点。

  据《文物天地》报道,2010年底,邢继柱利用美国X荧光合金分析仪对所藏金铜佛像进行了金属元素分析。测试方法是将佛像底部边缘锉磨之后,用酒精清洗,使用X荧光分析法,以期系统归纳分析每一时期每一地域用铜的特点,找出规律。

  邢继柱关检的270余尊铜佛,自十六国时期至清乾隆末期(4-18世纪末)横跨1500余年。根据测试他发现,中原地区晚至明初才用锌。考古结果是明中期开始使用金属锌,对中原地区制造的佛像基本可以认定为明初至明中期开始使用矿炼低锌黄铜,而明中期以后则使用金属锌制造的中锌黄铜,直至清乾隆时期,有的佛像锌含量逐渐增至30%,这时为高锌黄铜。

  对于高古佛像而言,每个地区使用的合金组成数百年基本不变,这为科技手段断代提供了基础。邢继柱补充:“我们用微量分析元素法可以准确判定12世纪中叶以前的西北印度、东北印度及永宣佛造像的真伪。不过,这种科学检测的方法对于鉴定佛像真伪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可替代传统的鉴定方法。”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