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骈文名篇赏析:西漢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白话文注释及古董文玩

王褒 (西漢)  聖主得賢臣頌

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羹藜唅糗者,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今臣僻在西蜀,生於窮巷之中,長於蓬茨之下,無有游觀廣覽之知,顧有至愚極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應明旨。雖然,敢不略陳愚心而杼情素!

記曰: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衆。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及至巧冶鑄干將之璞,清水淬其鋒,越砥歛其鍔,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忽若篲氾畫塗。如此則使離婁督繩,公輸削墨,雖崇臺五層,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庸人之御駑馬,亦傷吻弊筴而不進於行,胸喘膚汗,人極馬倦。及至駕齧膝,驂乘旦,王良執靶,韓哀附輿,縱騁馳騖,忽如影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故服絺綌之涼者,不苦盛暑之鬱燠;襲狐貉之煖者,不憂至寒之淒愴。何則?有其具者易其備。賢人君子,亦聖王之所以易海內也。是以嘔喻受之,開寬裕之路,以延天下之英俊也。夫竭智附賢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樹伯跡。昔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隆;齊桓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由此觀之,君人者勤於求賢而逸於得人。

人臣亦然。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於鼎俎,太公困於鼓刀,百里自鬻,寗戚飯牛,離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蔬釋蹻而享膏粱,剖符錫壤,而光祖考,傳之子孫,以資說士。故世必有聖智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虎嘯而谷風冽,龍興而致雲氣,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陰。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詩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故世平主聖,俊乂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獲稷契皋陶伊尹呂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雖伯牙操𥳠鐘,蓬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

故聖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俊士亦俟明主以顯其德。上下俱欲,懽然交欣,千載一會,論說無疑。翼乎如鴻毛遇順風,沛乎若巨魚縱大壑。其得意如此,則胡禁不止,曷令不行?化溢四表,橫被無窮,遐夷貢獻,萬祥必臻。是以聖主不遍窺望而視已明,不殫傾耳而聽已聰。恩從祥風翱,德與和氣游,太平之責塞,優游之望得。遵游自然之勢,恬淡無為之場。休徵自至,壽考無疆,雍容垂拱,永永萬年。何必偃仰詘信若彭祖,呴噓呼吸如喬松,眇然絕俗離世哉!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蓋信乎其以寧也!


【参考白话文譯文】

“临渊阁主” 重新整理翻译白话文版 2022/11/21

衣衫襤褸的人,怎知絲綿的温暖舒適;粗茶淡飯的人,何談牛羊肉的鮮香美味。來自西蜀偏鄉的微臣,自幼生長於茅屋,無緣遊歷名山大川增長見識,無暇博覽群書拓展智慧。因此,擔憂自己思慮淺薄,不足以满足君王的期望,擔當重任。雖如此,按聖上的安排,只好略舒己見。

史記有載:「嚴格遵循《春秋》的“五始”記事流程,是判定君主正統統治的標準」。賢德之才,是國家的重器。任用賢能的官吏,辦事進退有據,效益良好;使用鋒利的工具,省時省力。使用鈍拙的工具,勞心費力,苦不堪言。說到『幹將 』名劍,清水淬劍,越石磨鋒,可以水中斷蛟龍,陸上刺犀牛,如地面掃水,泥中塗鴉,披荊斬棘,無所不利。另外,用眼力精準的離婁負責勘測,用技藝精湛的魯班負責削材,即使丈量百丈土地,修建五層高台也不會有任何閃失。這都是用人得宜的示例。而蠢人騎劣馬,即使勒破馬嚼,抽斷馬鞭,氣喘吁籲,人困馬乏,也不能前行;而由精於騎術的王良(伯樂)和韓哀(韓國第四代國君)騎乘名駒“齧膝”“乘旦”,勒韁駕马,越城過市,經山跨水,如同追逐始皇名馬“奔電”和“遺風”,週遊天下,即使是萬里之遙,也不過是瞬間的事。何以至此呢?蓋因人馬相得益彰之故。所以,穿清涼麻布之人,不會受盛夏暑熱之苦;穿溫暖貂皮之人,不擔憂嚴冬冰冻之寒。原因何在?因為他們有備無患。賢人君子,也是明君治理天下的利器。因此,為國家發展,以開放的胸懷,接納賢達之士是必由之路。知道了這個道理,應該建立招賢策略,廣招天下賢士,是成為霸主的必要程序。從前,周公為了接待賓客,一餐分三次食(为迎客三次停止用餐),一浴束三次髮(为迎客三次被中止洗浴)。所以才會出現後來的獄中無人的太平盛世;齊桓公在庭院燃起火炬,為的是不分晝夜地招賢納士。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諸侯九合,稱霸天下。由此可見,作為君王,只有事先不辭辛苦地訪求賢才,然後才能享受賢才帶來的長治久安。

作為人臣也是如此。過去,賢者在未受君王賞識之前,良策被忽略;陳議被擱置;為官不能施展才能,还遭無端斥逐。所以,伊尹曾当大廚,姜太公曾做屠夫,百里奚曾为小贩,寧戚曾牧羊牛,这些名臣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人生低潮。直至遇到聖主明君,謀策都合上意,進諫全被採納,而且進退得據,盡忠職守。身份轉換後,因表現優異,接受君王賜地封爵、子孫享用,光宗耀祖。所以,世間必須先有聖明智慧的君王,然後才有賢能的臣子。風起诱虎嘯,雲聚引龍飛,秋来有蟋鳴,水潭蕴蜉蝣。 《易經》上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龍經過潛沉、醞積,在適當的時機終於一躍而起、一飛沖天,能夠俯視萬物,定於一尊。)(由於陽剛之氣已經發展到最充沛完備,就如同一飛沖天的蛟龍,利於有德而位居上位的人物嶄露頭角。)』《詩經》上說:『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周文王尊賢禮士,賢才濟濟,所以國勢強盛。)』。所以,世道太平,君主聖明,才俊之士自會現身。如同”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獲”稷、契、皋陶、伊尹、呂望”,歷朝歷代,名君忠臣,不勝枚舉。上有勤勉君王,下有恭謹人臣,合心聚力,相得益彰。如同伯牙撫『遞鐘』(琴名),逢蒙射『烏號』(弓名),君臣之間的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而,聖主必依賴賢臣輔佐來宏大其功業,俊士必依靠明主賞識來展現其才德。君臣和睦,千載難逢,彼此信任,相互欣賞,如羽隨風,如魚得水,怎麼可能不令行禁止?這種和諧的國風,必將帶來祥瑞吉祥,影響深遠,廣達四方,播於天下,效力無边。所以,聖主不用事必躬親就已看清,不必時時側耳就已明了。皇恩浩蕩,德行風靡,天下太平的願望和安樂悠閒的狀態便可獲得。遵循這種自然法則和無為而治的理念,祥瑞必將降臨,國運必將昌盛,不必過度操勞心力,而可永葆國家萬年長青。何必像南極仙翁彭祖那樣俯仰屈伸,像仙人王僑(即王子喬)與赤松子那樣呼吸吐納,去尋覓世外仙境呢!詩經說:「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有眾多的能人賢臣,所以文王才得以安寧。)」,正因如此,可以確信當時因為人才濟濟,所以讓周朝得以長治久安!


参考:
北京中汉拍卖
14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大笔筒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14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大笔筒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14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大笔筒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CM 7 9/16 in. (19.3 cm.) Diam.
估价 5000000-6000000
成交价(¥) 6,820,000
备注说明 来源:明治卅四年,□□十九日,□清国钦差专使大臣那桐□。八,四个之内。献上。(签) 拍品属康熙御窑特有且或为特制之御用文房精品重器,故《饮流斋说瓷·说款识第六》曰:「书长篇成文者,如⋯《圣主得贤臣颂》⋯⋯皆全篇录齐,笔法出入虞、褚,均康窑之铮铮者!」。 著名陶瓷学者叶喆民先生也认为此类笔筒「全篇用小楷书写,十分工整可观,而其前后各朝瓷器上均无此种作品,具有异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拍品造型、纹饰、款识与清宫旧藏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相同,都堪称康熙御窑文房的代表性作品,其前后各朝瓷器上均无此种作品,堪称一代绝品。 笔筒沉稳厚重,呈直筒形,胎釉坚致、莹润、细腻,附旧配硬木座及东瀛精制漆盖,宫廷气息浓厚。笔筒直筒形身,平底,底微内凹,底心有一圆形脐,内落「大清康熙年制」官窑款。胎壁厚薄适度,规整浑厚。内外均施透明釉,底脐外一周无釉。外壁青花恭楷书西汉王褒应汉宣帝之诏所撰长篇文章《圣主得贤臣颂》,字体秀逸,笔法精劲,极具晋唐风骨。《圣主得贤臣颂》,可参考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卷四七《颂·圣主得贤臣颂》。 「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羹藜唅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今臣僻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旨。虽然,敢不略陈愚心,而抒情素!⋯⋯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会,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其得意如此,则胡禁不止,曷令不行?化溢四表,横被无穷,遐夷贡献,万祥必臻。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殚倾耳而听已聪。恩从祥风翱,德与和气游,太平之责塞,优游之望得。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休征自至,寿考无疆,雍容垂拱,永永万年。何必偃仰诎信若彭祖,嘘呼吸如乔松,眇然绝俗离世哉!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盖信乎其以宁也!」 拍品于全文后篆书钤「熙朝传古」釉里红方章款,与楷书题文相较,尤显卓然古朴,器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诚为风格独具的康熙御窑佳作,可堪宝藏。 康熙皇帝为巩固初定的国家,大兴文治,打破满汉之分,弥合民族裂痕,扩充稳定基础,特兴「博学鸿词科」,收罗人才为君王所用,又康熙在其《制砚说》写道:「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蔽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才之意。」《圣主得贤臣颂》恰从这种君臣关系入手,鼓舞仕人实现青云之志,报效君国,因此成就了这一时期此种装饰题材的流行。 据旧签所知,拍品应为光绪二十七年,因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被杀,外交钦差大臣那桐出使日本,以此笔筒作为献礼。 据《那桐日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东使日记中载:八月初五日,送国礼二分,桐送礼三分,巳刻遣诚玉如、来一亭、祝子笙、又使馆冯孔怀翻译送交外务省转呈。即日发盛宗丞一电云:国礼已交,日后已见,杉山彬已祭,请其电枢垣代奏,并达全权⋯⋯国礼皇太后送日后六色:二玉二磁二绸;皇上送日后六色:图书集成全部、二玉二磁二铜。桐呈日皇四色:一玉一铜二磁;桐呈日后四色:一雕漆一磁二绸。桐送日太子四色:一铜三磁,拜客后另有单。 叶赫那拉·那桐(1856-1925),字琴轩,一字凤楼,满洲镶黄旗人,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辛丑合约签订后,那桐被派为专使赴日本致歉。那桐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36年)坚持写日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及官僚日常行为生活。由于身处要职并处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那桐日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系统完整,时间跨度很大,历经了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入京、辛亥革命、溥仪退位等重要阶段,对于研究晚清民初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官僚机构的运转都具有重要价值,并为研究满族的岁时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册(上)》,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10,图24

【原文+注音】

夫荷旃(hè zhān和沾)被毳(pī cuì披脆)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1];羹黎唅(hān含)糗(qiǔ)者,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2]。今臣辟(bì屁)在西蜀 [3],生於窮巷之中,長於蓬茨(cí詞)之下[4],無有游觀廣覽之知,顧有至愚極陋之累[5],不足以塞[sè]厚望,應明指[6]。雖然,敢不略陳愚心而抒情素[7]!

【注釋】

  • [1]旃:毛織品。通「氈」“毡”。荷:背负。毳:鳥獸的細毛。純綿:純絲或不雜綿。
  • [2]羹藜唅糗:比喻飲食菲薄。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糗:干粮,凝成糊状的食物
  • [3]辟:與「僻」同。
  • [4]蓬茨:用蓬草、茅草蓋屋。
  • [5]顧:反而。累:牽涉、牽連。之累-颓丧的样子。
  • [6]塞:當。

【原文+注音】
記曰: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7],在乎審己正統而已。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眾。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kū酷)矻[8]。及至巧冶鑄干將(gān jiāng)之樸(pǔ),清水焠(cuì脆)其鋒[9],越砥斂(dǐliǎn)其鍔(è)[10],水斷蛟龍,陸剸(tuán,zhuān團) 犀革[11],忽若篲氾(huìfán 會犯)畫塗[12]。如此,則使離婁督繩,公輸削墨[13],雖崇臺五增,延袤(mào冒)百丈,而不溷(hùn混)者,工用相得也 [14]。庸人之御駑馬,亦傷吻敝策,而不進於行[15],胸喘膚汗,人極馬倦。及至駕齧膝(nièxī啮膝),驂(cān參)乘旦[16],王良執靶(bà把),韓哀附輿 (fùyú)[17],縱馳騁(chěng逞)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18];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19]。故服絺綌 (chīxī吃夕)之涼者,不苦盛暑之鬱燠(yùyù)[20];襲貂狐之煗(nuǎn暖)者,不憂至寒之淒愴(chuàng創)[21]。何則?有其具者易其備。賢人君子,亦聖主之所以易海內也。是以嘔喻受之[22],開寬裕之路,以延天下英俊也。夫竭(jié)智附賢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樹伯(bà霸)跡[23]。昔周公躬吐握之勞[24],故有圄(yǔ與)空[24-1]之隆;齊桓設庭燎之禮[24-2],故有匡合之功[25]。由此觀之,君人者,勤於求賢而逸於得人[25-1]。

【注釋】

  • [7]五始:胡廣曰:五始:一曰元,二曰春,三曰王,四曰正月,五曰公即位。意思为《春秋》纪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谓之“五始”;指物质构成的五种变化过程。
  • [8]矻矻:極為勞苦或勤勉不息的樣子。努力、勤劳的样子,如“终日~~”、“孜孜~~”。
  • [9]之樸:才识之士。干將:吳人干將,造劍二枚,一曰干將,二曰莫耶。焠: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
  • [10]晉灼曰:「砥石出南昌,故曰越砥也。」鍔:劍刃。
  • [11]剸:割截。
  • [12]篲氾畫塗:以掃帚掃氾灑之地,以刀畫泥中,言其易。篲:掃帚。氾:氾灑地,氾滥也。。塗:泥。
  • [13]離婁:黃帝時明目者,视力特强者。公輸:即魯般,匠師。督:察視。
  • [14]溷:亂。
  • [15]駑馬:指资质较差、不出众的马。也指蹩脚马。吻:口角。策:擊馬之鞭。
  • [16]驂:乘、駕。齧膝、乘旦:皆良馬名。
  • [17]王良:即伯樂。韓哀:即韓文侯,善御者。靶:即轡 (pèi),控制牛、馬等牲口的韁繩。
  • [18]景靡/歷塊:駿馬,言其速疾之甚。蹶如:动如也
  • [19]奔電,遺風:始皇名马。 八方:极远的地方,天地之间,九州八极。遼:謂所行遠。
  • [20]絺綌:絺:細葛布。綌:粗葛布。絺綌指夏天所穿的葛衣。鬱:熱氣也。燠:溫也。
  • [21]煗:古「暖」字。淒愴:寒冷。
  • [22]嘔喻:和悅貌。
  • [23]伯:與「霸」同。
  • [24]「昔周公……」: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以賓賢士,故能成太平之化,刑措不用,囹圄空虛也。泛指多次。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多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 [24-1]圄(yǔ與)空:牢房无人
  • [24-2]庭燎:古代禮祀的照明用具,遇國君行祭,則燃點照明。
  • [25] 匡:纠正;匡合:把天下纳入正轨。指治理国家的功劳。
  • [25-1]而逸於得人: 得到贤人之后就能够超脱安逸了。

【原文+注音】
人臣亦然。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陳見悃(kǔn捆)誠,則上不然其信[26],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qiān千)。是故伊尹勤於鼎俎,太公困於鼓刀[27],百里自鬻[27-1],甯子飯牛[28],離此患也[29]。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即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去卑辱奧渫( yù xiè玉謝)而升本朝[30],離疏釋蹻(juē決)而享膏粱[31],剖符錫壤[31-1]而光祖考,傳之子孫,以資說士[31-2]。故世必有聖知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故虎嘯而冽(liè列)風,龍興而致雲,蟋蟀俟[sì]秋吟,蜉蝣出以陰。《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32]《詩》 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故世平主聖,俊乂(yì易)將自至[33],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 ,獲 “稷/契/皋陶/伊尹/呂望”,明明在朝,穆穆列布[34],聚精會神,相得益章。雖伯牙操遞[dì弟]鍾,逢門子彎烏號[35],猶未足以喻其意也。

【注釋】

  • [26]悃:真誠。
  • [27]「伊尹……」:勤於鼎俎,謂負鼎俎以求湯也。鼓刀,謂屠牛於朝歌也。
  • [28]鬻(yù)鬲:煮飯的炊具,賣也。《孟子》萬章問曰:「或曰百里奚自鬻於秦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不然,好事者為之也。」甯子飯牛:見〔獄中上梁王書–鄒陽〕,甯: ning 宁
  • [29]離,遭也。
  • [30]奧渫:幽暗汙濁。
  • [31]離疏釋蹻:離此疏食,釋此草鞋。蹻:草鞋。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 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 [31-1]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用铜或竹、木制成,上刻有字。錫壤:分封土地。俟,sì,qí兩種,基本意思為等待。
  • [31-2] 以資說士:对仕官以奖励 。說士:向人游說,使人悅從的人。
  • [32]「易曰……」:乾卦之辭也。龍以喻大人。言龍飛在天,喻聖人之德顯,故天下萬物而利見之。
  • [33]俊乂:傑出賢能的人才。
  • [34]
    【明君】:堯/舜/禹/湯/文/武 之君,指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及周武王六個聖主
    【名臣】:獲稷(稷:后稷,周朝的先祖,生卒年不詳。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契(舜時掌管民治的大臣)、皋陶(拼音:gāo yáo 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伊尹(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呂望 (姜子牙,辅佐周武王)。 明明:察也。穆穆:美也。
  • [35] 聚精會神: 本指集合眾人的智慧。形容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樣子。
    相得益章:是指彼此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彰」,明顯、彰顯的意思.
    遞鍾:即號鍾,琴名。烏號:弓名。
    逢門子釋義:人名。古代射箭的能手,是羿的弟子。也稱為「蜂門」、「蜂蒙」、「逢門」、「逢門子」。

【原文+注音】
故聖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俊士亦俟明主以顯其德。上下俱欲,驩(huān歡)然交欣[36],千載壹合,論說無疑,翼乎如鴻毛過順風,沛乎如巨魚縱大壑。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曷(hé)令不行[37]?化溢四表,橫被無窮,遐夷貢獻,萬祥畢臻。是以聖王不遍窺望而視已明,不殫頃耳而聽已聰;恩從祥風翱,德與和氣游,太平之責塞,優游之望得[38];遵遊自然之勢,恬淡無為之場,休徵(xiū zhēng)自至[38-1],壽考無疆,雍容垂拱,永永萬年,何必偃卬(áng仰)詘信(qū xìn)[39]若彭祖,呴(xǔ許)噓呼吸如僑松[40],眇然絕俗離世哉![41]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42]蓋信乎其以寧也!

【注釋】

  • [36]驩然:喜悦貌。
  • [37]沛乎:充盛的样子。 曷令不行:何致有令不行
  • [38]優游之望得:优游意思是生活得十分闲适
  • [38-1]:休征: 吉兆。 壽考: 1.高壽。 2.生存的期限。垂拱:意思是垂衣拱手,出自《书·武成》,常形容无事可做,后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39]偃卬詘信:偃卬-脸朝上倒下,或帝王退休,詘信-指进退、出处随时、势而变化。,彭祖-傳說中是南極仙翁的轉世長壽仙人。
  • [40]呴噓呼吸:谓道家的吐纳之术。僑松二人皆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41]絕俗離世:与世隔绝,远离世俗尘世。
  • [42]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出自(先秦)诗经的《文王》,有众多的能人贤臣,所以文王才得以安宁。

【作者】
王褒 (bāo) 字子淵,西漢人,文學家,生卒年不詳。蜀資中(今四川省資陽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辭賦家,寫有《甘泉》、《洞簫》等賦16篇。漢宣帝是一個十分喜愛文學與音樂的皇帝,將他詔到長安,擔任皇家的文學、音樂方面的「待詔」。王褒被視為御用文人的代表,其作品專門為君主政治服務,所以文筆雖好,卻很少有人傳頌他。與揚雄並稱「淵雲」。

漢宣帝時,王襄上奏推薦王褒有過人之才。漢宣帝立即下令召見。王褒進京之後,漢宣帝就出了這個題目。王褒構思時想到了馬,於是以寫馬寫出善御者六轡在手,操縱自如,意在用良御御駿馬比喻聖主得賢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宣帝勵精圖治的景象。

王褒 字子淵,西漢人,文學家
王褒 字子淵,西漢人,文學家

参考: PDF 中国学术档案大系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术档案

参考:故宫【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清康熙,高16.2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19.2厘米。

笔筒呈圆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通写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篆体“熙朝传古”四字双行款外围单方框款。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

《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帝因其颂扬称旨,顷之擢谏大夫。此篇文章在康熙时期的笔筒上出现,体现出康熙皇帝对汉文化的重视。
撰稿人:蔡毅

关键词: 青花 青花釉里红 花釉 釉里红 笔筒 玉璧 大夫

参考:Christies
11月5日 2019 | 現場拍賣 17114
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倫敦
PROPERTY FROM A PRIVATE ENGLISH COLLECTION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大清康熙年製》款「熙朝傳古」印
KANGXI SIX-CHARACTER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AND POSSIBLY OF THE PERIOD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成交價 GBP 187,500
估價 GBP 20,000 – GBP 40,000

清康熙或更晚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大清康熙年製》款「熙朝傳古」印
7 ¼ in. (18.5 cm.) diam.

來源
英國私人珍藏, 由藏家曾曾祖父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期間所購

狀況報告
We have sought to record changes in the condition of this piece acquired after its initial manufacture.
– This has some age-related wear as expected and a tiny nick to the foot ring.
– There is a small shallow slightly uneven area to the edge of the base measuring approx. 3.7 cm x 0.3 cm. long that may have been very lightly ground but which may also have occured during the firing.
– This is in good overall condition.

拍品專文
The text Sheng zhu de xian chen song was authored by the Western Han poet Wang Bao (c. 84-53 BCE) for the Han Emperor Xuan (74-49 BCE), in praise of the Emperor’s obtainment of able ministers. Compare the present lot to a brushpot with the same inscription which was sold at Sotheby’s Hong Kong, 28 November 1978, lot 269, then later included in 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eramics at the Art Galler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illustrated in the Catalogue, Hong Kong, 1981, no. 112. Another similar brushpot was sold at Sotheby’s Hong Kong, 8 November 1982, lot 170; then again at Sotheby’s Hong Kong, 3 October 2018, lot 141.

参考:苏富比
Fine Chinese Paintings
05 四月 2015 • 香港
1412
黃士陵 (1849-1908) 篆書〈聖主得賢臣頌〉

黃士陵 (1849-1908) 篆書〈聖主得賢臣頌〉
黃士陵 (1849-1908) 篆書〈聖主得賢臣頌〉

估價 200,000 – 250,000 HKD
售價 2,720,000 HKD

描述
Huang Shiling
水墨紙本 六屏 一八九七年作
ink on paper, set of six
款識:
王子淵〈聖主得賢臣頌〉。(文略,不錄)
光緒二十三年秋七月,黟山黃士陵學篆。

鈐印:「黃士陵印」、「穆父學篆」、「意與古會」。

参考:苏富比
利國偉爵士藏重要中國藝術珍品
02 十月 2018 • 香港
141
清康熙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大清康熙年製》款「熙朝傳古」印

清康熙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大清康熙年製》款「熙朝傳古」印
清康熙 青花釉裏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大清康熙年製》款「熙朝傳古」印

估價500,000 – 700,000 HKD
售價 6,720,000 HKD

描述
徑 19.2 公分, 7 5/8 英寸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82年11月8日,編號170

参考:苏富比
Important Chinese Art
16 三月 2016 • 紐約
297
清康熙 青花「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大清康熙年製》款

估價 60,000 – 80,000 USD
描述《大清康熙年製》款

清康熙 青花「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大清康熙年製》款
清康熙 青花「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大清康熙年製》款

ceramics
Diameter: 7 3/4 inches
of cylindrical form, the exterior finely inscribed with the text of shengzhu de xianchen song ‘Ode to the finding of Virtuous Officials by the Sage Ruler’ in regular script, with a seal mark in copper-red, reading Xichao Chuan’gu, ‘The Court of Kangxi transmitting Antiquity’, the slightly concave unglazed base centered with a recessed circle enclosing a six-character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來源
Berwald Oriental Art,倫敦,2000年
拍品資料及來源
The inscription on the present lot was compose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by Wang Bao for Emperor Xuan. It is in essence an inspirational poem instructing a sage ruler on the correct means to obtain the services of virtuous officials.
The Kangxi emperor looked to Chinese antiquity to gain legitimization for his reign, and to gain support from the Han intellectual elite, many of whom remained loyal to the Ming dynasty. He shrewdly cultivated their support by modeling his rule after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monarch, and chose classical texts and literary writings as decoration on ceramics in a bid to win them over. Texts, such as the one inscribed on the present lot, and others, for example Ode to the Red Cliff by Song dynasty poet Su Shi and the poem Returning to Live in the Country by Tao Yuanming were painted on porcelain pieces.

The use of classical texts as a means to consolidate power is further reinforced by the copper-red seal, Xichao Chuan’gu, creating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Kangxi emperor was part of a continuous line reaching far into antiquity.

A brushpot with the same inscription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in Beijing is illustrated i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with Underglazed Red (III),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Treasures of the Palace Museum, Hong Kong 2000, pl. 189. Another similar brushpot in the Shanghai Museum, is illustrated in Kangxi Porcelain Wares from the Shanghai Museum Collection, Hong Kong, 1998, pl. 19, and another was included in A Loan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 of the Early Periods, Singapore Art Society, British Council Centre, Singapore, 1953, cat. no. 94.

Kangxi period brushpots with the same inscription and seal mark, have sold in our Hong Kong rooms. One example sold on 28th November 1978, lot 269, was included in the Kau Chi Society exhibition Ancient Chinese Ceramics, Hong Kong, 1981, cat. no. 112, and was sold again on 10th April 2006, lot 1676. Other Kangxi mark and period brushpots with the same inscription and seals were sold on 8th November 1982, lot 170, and 2nd May 2000, lot 577.

文徵明精品小楷,有君子之气

在整个明朝的书法史上,文徵明这三个字,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与他同时代的那些才子,也就是明朝中期的唐伯虎、祝允明、徐祯卿包括后来的王宠等书法名家,皆是比不上文徵明。

文徵明生于江苏吴县,身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又与唐伯虎同龄同乡,在乡试九次均不中之后,他就放弃了仕途之路,转而沉浸在艺术领域之中。

文徵明的书法师法古人而来,先学当时的宗师李应桢,后追寻古人脚步,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道路,其书风严谨,小楷取二王神韵,结体收放自如,疏密得当,用笔劲利,爽爽如运风,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一股浓浓的文人气息和君子气。

这正是文徵明书法里面最为显著的特点。

文徵明小楷,《圣主得贤臣颂》
文徵明小楷,《圣主得贤臣颂》
文徵明小楷,《圣主得贤臣颂》
文徵明小楷,《圣主得贤臣颂》

他平生最值得称道的书体,便是他的小楷书,毫不犹豫地说,文徵明的小楷乃是当之无愧的“明朝第一”!

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 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

在文徵明书法大成的那个时代,不管是老一辈还是新一辈的书法家,都只能望其项背,他的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书法史上不可复制的精品之作。

文徵明小楷,《圣主得贤臣颂》
文徵明小楷,《圣主得贤臣颂》
文徵明小楷,《圣主得贤臣颂》
文徵明小楷,《圣主得贤臣颂》

就比如他晚年所写的这幅小楷书《圣主得贤臣颂》,此作原文是西汉时期的王褒创作的骈文,是为当时的汉宣帝所写,意在用良御御骏马比喻圣主得贤臣,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汉宣帝励精图治的景象。

而文徵明笔下的这幅小楷《圣主得贤臣颂》,有80年书法功力,全篇字字精绝无双,风格清雅,体态端庄,笔锋俊秀,温润劲健,达到了“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超高境界,一笔一划之间流露着温润如玉的君子之气,他将飘逸灵劲和工整细致熔铸一炉,这正是文氏书法的鲜明特点。

晋唐风韵体现得淋漓尽致,虽无气势磅礴,却有儒雅的文人气,当真是书法史上的经典大作,真乃天人之笔!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
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為明代中葉名的書法家。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1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1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2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2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3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3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4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4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5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5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6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6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7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7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8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8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9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9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10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10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11
王寵書法欣賞:小楷《聖主得賢臣頌》P11

王褒写《圣主得贤臣颂》,深得汉宣帝欢心,步步高升

王褒少年时就擅长写诗,适逢汉宣帝招纳人才,下令召见

王褒少年时期就善于写诗,工于作赋,对音乐也有较高的修养。当时的汉宣帝是一个十分喜爱文学与音乐的皇帝,自己也会创作,因而经常征召各地在这方面有造诣的文士到长安。担任皇家的文学、音乐方面的“待诏”。益州刺史王襄得知王褒是位很有才学的人,就请他来到成都,让他在成都写诗,并将他写的诗配上音乐歌唱。王褒又为王襄作传,故深得其赏识,上奏推荐王褒有过人之才。汉宣帝立即下令召见。

王褒进京之后,汉宣帝就出了个题目,要他写一篇《圣主得贤臣颂》。这篇文章怎么写,王褒是颇费了一番斟酌的。构思时他想到了马,所以文中便出现了马跑的“情景”,“纵驰骋骛,忽如景靡。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周流八极,万里壹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王褒以写马写出善御者六辔在手,操纵自如,意在用良御御骏马比喻圣主得贤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宣帝励精图治的景象。这篇文章是王褒散文的代表作,描述十分生动,音乐也颇为急促,使人如见其马,如闻其声。这篇文章深得汉宣帝的好感,他任命王褒为待诏,不久又升为谏议大夫。

王褒作品有不少是歌颂朝廷的,比如《四子讲德论》

王褒还写有《四子讲德论》,也是歌颂当时朝廷的作品,文采也很富丽,有“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等句,意思即指天下太平。他写有《九怀》,这是王褒比较重要的作品,为追思屈原之辞。作者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崇敬的,对其不幸遭遇是同情的,所以《九怀》写得既有情感又有文藻,颇有《离骚》的风格。后来刘向编定《楚辞》、王逸作《楚辞章句》,都收入了此文,《全蜀艺文志》也著录了全文。

王褒又写有《僮约》,这是他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文章,记述他在四川时所亲身经历的事。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到“煎上”即渝上(今四川彭州市一带)时,遇见寡妇杨舍家发生主奴纠纷,他便为这家奴仆订立了一份契券,明确规定了奴仆必须从事的若干项劳役,以及若干项奴仆不准得到的生活待遇。这是一篇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受到汉宣帝赞赏的《圣主得贤臣颂》之类的辞赋。在《僮约》中有这样的记载:“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由这一记载可以知道,四川地区是全世界最早种茶与饮茶的地区;武阳(今四川彭山)地区是当时茶叶主产区和著名的茶叶市场。此外,他所描述的当时奴仆们的劳动生活,奴伴关系,是研究汉代四川社会情况的极为重要的材料,可以使人从中了解到西汉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王褒最拿手的是写咏物小赋,他是汉代写咏物小赋的代表作家

王褒特别善于写咏物小赋,他是汉代写咏物小赋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洞箫赋》在当时即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洞萧本是古代的一种排萧,发音清晰而幽静,在宫廷和民间都广泛使用。《洞箫赋》既描述萧管之所生,写出了竹林中的景物;又表现萧声之动人,极尽描绘和夸张。全篇用楚辞的凋子,以大量的文字铺叙洞萧的声音、形状、音质和功能。音调和谐,描写细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这种赋不同于汉代大赋,而属于骄丽可喜、娱悦耳目的咏物小赋。如其中的一段:

朝露清冷而陨其测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戏翱翔乎其颠。

秋绸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

处幽隐而奥屏兮,密漠油以獭掺。

惟详汉宣帝与汉武帝一样,信神仙,好游猎。王褒在京中任职了一段时期后,汉宣帝听信方士之言,要他回益州去祭祀传闻之中的“金马碧鸡之宝”。不料竟在途中染病,未得医治即死于旅途之中。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