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7-1)西藏博物馆 雪域长歌 唐宋元明

西藏博物馆于1999年10月落成开馆,2009年7月对外免费开放,是一座集收藏与保护、教育与研究、开放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17年由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西藏博物馆新馆改扩建工程,总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6.2万平方米,新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陈列展示区、藏品保管区、公共服务区、文物保护研究区、综合办公区等。整体建筑宏伟大气、沉稳庄重,突出了鲜明的时代感、创新性和民族特色。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大厅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
展览位置:西藏博物馆2F
展览结构:“史前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时期”“清代民国时期”“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五个部分
展览数量:2000余件(套)
展览主题:系统阐释西藏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唐卡作品《高原明珠》

材质: 布面重彩 尺寸: 长10.08、高3.2米创作时间:2022年

主创设计: 嘎东·边巴。参与创作绘制:格桑扎西,次旦久美,边巴顿珠,边巴桑珠。特邀唐卡艺术家: 丹巴绕单,旦增平措,罗布斯达,次仁罗布,格桑,孜东·次仁罗杰,贡觉杰,拉欧达布,索朗旺拉。

该幅画作首次融合勉唐派( 含勉唐支系勉萨派)、钦则派、噶玛噶赤派、齐吾岗派、尼泊尔风格等西藏五大唐卡画派和西藏当代布面重彩艺术等绘画风格为一体,兼容并蓄,沿用布面重彩的表现手段,在构图、题材上则突破传统,用时代的目光提炼传统与现实的美,实现“近精微、致广大”的艺术表达,整体画面在视觉上和谐与对比相得益彰、宏观与微观相互照应,全景式展现出高原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风光,是一件具有艺术性、创新性、时代性的佳作。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
西藏历史浮雕
展厅玄关 西藏历史大型 浮雕 签署17条和平协议
西藏历史浮雕
展厅玄关 西藏历史大型 西藏历史浮雕 达赖觐见清顺治皇帝
西藏历史浮雕
展厅玄关 西藏历史大型 西藏历史浮雕 文成公主和亲
展示屏
展示屏

前言

高山之巅、大河之源,是雄据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千百年来,繁行生息在这里的中华儿女,以他们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浩瀚的中华文明注入了丰饶的养分和强大的生命力!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府始终对西藏行使主权并有效管辖。西藏各民族始终高杨爱国乏义旗帜,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中华历史的壮丽篇章!

让我们共同领略万涓成海的祖国统一历史潮流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奔流不息,感悟万古长青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树是何等的根深叶茂、气度非凡!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1. 旧石器时代
第一单元  (距今约5万年-1万年)

旧石酱时代晚期,已经有人类在西随高原生存,奏响了开发西藏大地的序曲。迄今为止考吉人西不仅在日土、定日、吉隆、申扎、班戈等 8 处地点采集了大量 5万年前的打制石塑而且在具有明确地层年代依据的尼阿麻遗址发担了多种类型的打制石器,其年代今 4-3 万年。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 时代
新石器 时代

2. 新石器 时代 The Neolithic Age
第二单元(距今约10000年-3000年)

距今10000 年至3000 年前后,西藏高原先民创造了以卡若文化、曲贡文化等为代表的以农耕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及以夏达措遗址、梅龙达普洞穴遗址等为代表的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时期,磨制石器、陶器开始出现并普遍使用,农业、畜牧业等经济形态和定居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岩画艺术
岩画艺术

岩画艺术 Rock Paintings

岩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西藏岩画是中国岩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阿里和那曲等地, 技法有凿刻和涂绘,题材为生产、生活及原始崇拜,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岩画
岩画
岩画
岩画
岩画
岩画
岩画
岩画
早期金属时代
早期金属时代

3. 早期金属时代 The Early Metal Age
第三单元(距今约3000年一公元7世纪初)

进入早期金属时代以后,随着金属器具的使用和游牧业的发展,西藏高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文化面貌丰富多样。象雄、雅誉、苏毗等部落联盟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吐著地方政权已在孕育之中,西藏社会即将迈入历史时期。

金属器具
金属器具

金属器具 Metal Wares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约3500年前西藏就出现了金属器具,大致在距今3000年前后西藏社会进入早期金属时代,出土有金、银、铜、铁等不同材质的金属制品,反映出这一时期西藏先民使用金属器具的情况。

金属器
金属器
金属器
金属器
金属器
金属器

 

高原丝路
高原丝路

高原丝路 The Silk Road on the Plateau

近年来,在西藏陆续发现的丝织品、茶叶、金属器、萨珊银币等文化遗物.反映了西藏与祖国其他地区以及南亚、中亚地区在文化上的交流,延展了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网,为“高原丝路”的存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佐证。

出土金银器
出土金银器

金佩饰  长方形牌饰:长7厘米

金佩饰 耳饰:长3.8、宽2.2厘米, 戒指

金佩饰  马形牌饰:长4.4-4.7、宽2.3-2.4厘米

金佩饰  马形牌饰

 

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

 

 

隋朝时期吐蕃地图(公元612年)东突厥西突厥天竺
隋朝时期吐蕃地图(公元612年)东突厥 西突厥 天竺

引子

雅砻河谷的悉补野部落大约兴起于公元前2世纪,据藏文史料记载,先后历经31代部落首领世袭相承,持续经营雅砻河谷地带,对内励精图治,对外拓土开疆,最终发展成为吐蕃地方政权。

迎请雅砻部落第一任首领聂赤赞布(罗布林卡壁画)
迎请雅砻部落第一任首领聂赤赞布(罗布林卡壁画)

迎请雅砻部落第一任首领聂赤赞布(罗布林卡壁画)

有关藏文史料记载“(聂赤赞布)行至推波神山山顶,沿天梯而下,来到赞塘阁希,为苯教徒等十二位贤德牧民所见, 问从何处而来。乃以手指天, 彼遂为一从天而降之王, 故奉劝曰: “请为我等之主。于是肩舆而迎。”

第二部分 唐宋时期
第二部分 唐宋时期

第二部分 唐宋时期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7th-13th Century A.D.)

唐朝初期,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地方政权,西藏与祖国其他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融得到全方位拓展。

唐朝晚期,吐蕃地方政权覆灭,西藏进入长达近四个世纪的分治状态,开始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农奴制社会过渡。这一时期,吐蕃旧部与宋朝和西夏等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

吐蕃政权
吐蕃政权
  1. 吐蕃政权 The Tubo Regime
    第一单元

公元7世纪前后, 崛起于雅隆河谷的悉补野部落先后征服了苏毗、象雄等部落, 统一了西藏高原大部区域, 建立了吐蕃地方政权。此后, 经过两百余年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扩张, 吐蕃地方政权一度极为强盛。然而, 由于连年征战和和横征暴歛,百姓备受苦难, 社会内部矛盾日益恶化、在赞普被弑、贵族内讧和平民起义的不断打击与消弱下, 吐蕃地方政权最终走向灭亡, 吐蕃地方政权最终走向灭亡, 西藏历史进入了分治时期。

政权崛起
政权崛起

政权崛起 Rise of the Regime

公元7世纪初,雅砻悉补野部落第三十二代首領松赞干布开创了吐蕃地方政 权。他平意内乱,发展经济,制定法律,创建官制,她分军政区域,加强与法的交往交流,为吐蕃地方政权的崛起与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历代继任赞誉不断 励精图治,用心经营,推动了政权的发展。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6172-650),雅砻部落第三十二代首领,也是吐蕃地方政权的缔造者。在位期间, 他平定内乱,统一 吐蕃渚部,开疆拓土,积极开展与唐朝等周邻地区的政 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交往,制定法律,创立文字,确立了吐蕃地方政权的基本社会制度,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 个奴隶制政权。

松赞干布像
松赞干布像
吐蕃贵族
吐蕃贵族
政权鼎盛
政权鼎盛

政权鼎盛 The Heyday of the Regime

公元8世纪中后期,吐蕃地方政权在向周边扩张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唐朝及周边地区学习借鉴先进文化,从而推动了吐蕃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吐蕃地方政权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2. 吐蕃社会  The Tubo Society
第二单元

吐蕃地方政权建立之初即创制了藏文, 吐蕃社会步入文明发展的新时期。同时, 吐蕃加强了与唐朝以及天竺、泥婆罗等相邻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以开放的态度借鉴先进的制度文化、医学天文、生产技术和风俗习惯, 不断提升吐蕃社会的发展水平丰富了吐蕃文明的内涵。

创制文字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s

公元7世纪吐蕃地方政权建立之初, 吞弥·桑布扎等人受松赞干布派遣前往天竺(古印度)访学, 依照梵文创制了包括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字母的藏文,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吐蕃社会的文明进程。

吞弥·桑布扎

吞弥·桑布扎生于公元7世纪, 吐蕃时期著名的语言文字家和翻译家, 藏文创造者, 吐蕾赞普松赞干布七贤臣之一。

藏文简牍(复制) 7-8世纪 新疆博物馆藏

银壶
银壶

雍仲增摩崖石刻

藏医初创  The Incep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公元8世纪, 吐蕃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唐朝等周邻地区医疗技术的不断输入,为传统藏医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推动了藏医学的正式创立和全面发展, 涌现出以东松康哇、宇妥·宁玛云丹贡布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医, 尤其是《月王药诊》的编译和《四部医典》的问世, 标志着传统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宇妥·宁玛云丹贡布

拉萨堆龙人,公元8世纪西藏地方杰出的藏医学代表人物。他不辞劳苦遍访大唐和天竺、泥婆罗等地,广泛涉猎相关医学著作,吸取各家之长,于8世纪未著成《四部医典》,为传统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产生活  Living and Working

生活习俗

棺板彩画中的“赭面”样式

玛瑙、绿松石饰件   吐蕃时期 当曲卡墓葬出土

帕竹噶举派
帕竹噶举派
地方政权
地方政权

第三单元  地方政权

1642年,甘丹颇章地方政权建立, 历时300余年,先后经历了汗王掌政、噶倫联合执政、郡里执政及噶廈政權时期。

在此期间,中央政府根据西藏地方特殊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形势, 不断调整治藏模式, 对其地方政权体制进行了数次调整和改革,西藏地方政府多能秉承中央旨意, 办理地方事务, 为进一步密切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稳定西藏地方社会局势、发展社会出产,一度发辉了积极的作用。

兽首银壶(复制品)

吐蕃墓葬 The Tubo Tombs

贵族墓葬

和同一家

 

 

贰. 金城公主与赤德祖赞联姻

藏文碑文译文

大蕃圣神赞普可黎可足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和叶社稷如一统,立大和盟约,兹述舅甥二主结约始末及此盟约节目,勒石以铭:

圣神赞普鹃提悉补野自天地浑成入主人间,为大蕃之首领。于雪山高耸之中央,大河奔流之源头,高国洁地,以天神而为人主,伟烈丰功,建万世不拔之基业焉。王曾立教法善律,恩泽广被,内政修明,熟娴谋略,外敌慑服,开疆拓土,权势增盛,永无衰颓。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是故,南若门巴天竺,西若大食,北若突厥拔悉蜜等虽均可争胜于疆场,然对圣神赞普之强盛威势及公正法令,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欢作而听命差遣也。东方之地曰唐,地极大海,日之所出,此王与蛮箔诸国迥异,教善德深,典笈丰闳,足以与吐蕃相颉顽。初,唐以李氏得国,当其创立大唐之二十三年,王统方一传,圣神赞普弃宗弄赞与唐主太宗文武圣皇帝和叶社稷如一,於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此后,圣神赞普弃隶缩赞与唐主三郎开元圣文神武皇帝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成此舅甥之喜庆矣。然,中间彼此边将开衅,弃却姻好,代以兵争,虽己如此,但值国内政情孔急之时仍发援军相助(讨贼),彼此虽有怨隙,问聘之礼,从未间断,且有延续也,如此近厚姻亲,深沉谋广, 教兴政举。受王之慈恩者,无分内外,遍及八甥舅意念如一,再结盟誓。父王圣神赞普弃猎松赞陛下地接比邻,乐于和叶社稷如一统,甥舅所思熙融如一。与方。四境各部,来盟来享。与唐之好夫复遑言,谊属重亲,唐主圣神文武皇帝结大和盟约,旧恨消混,更续新好。此后,赞普甥一代,唐主舅又传三叶。嫌怨碍难未生,欢好诚忱不绝,亲爱使者,通传书翰,珍宝美货,馈遗频频,然,未遑缔结大和盟约也。甥舅所议之盟未立,怨隙萌生,盖因彼此旧日纷扰、疑虑,遂使结大和盟事,一再延迟,候间,即届产生仇仇,行将兵我相见,顿成敌国矣,于此危急时刻,圣神赞普可黎可足陛下所知者聪明睿哲,如天神化现;所为者,悉合诸天,恩施内外,威震四方,基业宏固,号令遍行,乃与唐主文武孝德皇帝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谊绵长,结此千秋万世福乐大和盟约于唐之京师西隅兴唐寺前。时大蕃彝泰七年,大唐长庆元年,即阴铁牛年(辛丑)冬十月十日,双方登坛,唐廷主盟;又盟于吐蕃逻些东哲堆园,时大蕃彝泰八年,大唐长庆二年,即阳水虎年(壬寅)夏五月六日也。双方登坛,吐蕃主盟,其立石镌碑于此,为大蕃彝泰九年,大唐长庆三年,即阴水免年类卯) 春二月十四日事也。树碑之日,观察使为唐之御史中丞杜载与赞善大夫高口口等参与告成之礼。同一盟文之碑亦树于唐之京师云。

 

4. 佛教传播 The Spread of Buddhism

第四单元

引子

苯教是产生于西藏本土的一种古老宗教,在西藏早期历史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佛苯两教的史籍记载,悉补野部落的历代首领都以苯教徒辅佐政务。吐蕃地方政权建立之后,苯教在激烈的佛苯斗争中历经多次劫难,逐渐边缘化,但在民间仍然得以延续和发展。

苯教祖师辛饶·米沃齐

辛饶 ·米沃齐,生率年不详,据说与佛祖释划牟尼为同时代人。据苯教侵典记载 ,辛饶 · 米沃齐的一生不仅开创了雍仲苯教,而且完成“讲述苯典”“宏扬苯教”等“十二大功业”,为西藏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壹. 佛教传入

 

 

 

贰. 兴佛证盟

 

叁 建寺立像 
Building Monasteries and Status 

佛教传入吐蕃后,吐蕃王室大力扶持和礼遇佛教,在吐蕃全境内大兴佛寺,广造佛像。蒙文史料记载,整个吐番时期佛教寺院多达 1008 座。这些新建寺院以及塑立的佛教是佛救在吐蕃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标志。

仁达摩崖石刻 Cliff Carvings in Renda

造像位于昌都察雅县香堆镇仁达村,刻于唐贞元二十年(804)。造像依山雕凿而成,刻有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等造像,另有藏、汉文题记,记录有唐蕃工匠姓名,表明由唐蕃工匠共同雕刻完成,反映了这一时期唐蕃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

仁达摩崖石刻

桑耶铜钟

铜钟系青铜所铸,口径0.69米,高1.2米,工艺水平较高,有半圆形钮,钮下为覆莲纹,口呈钮齿形。铜体外表有三组由七个梵文和三个图形联合组成的图案,铜体顶端有两圈藏文铭文:“王妃甲茂赞母子二人,为供奉十方三宝之故。铸造此钟,以此福德之力,祈愿天神贤普赤松德赞父子、眷属,具六十种妙音,证无上之菩提

甲茂赞为赤松德赞五妃之一,出身于吐蕃豪门没庐氏,其笃信佛救,后随唐朝僧人摩轲衍那出家,改奉禅宗。她出资铸造了两座铜钟,一奉献于桑耶寺,一奉献于昌珠寺。其中昌珠寺铜钟为唐朝僧人大宝监造,桑耶寺铜钟可能亦为唐朝僧人所监造。

 

 

 

 

 

 

 

分治时期的佛教发展
Buddhism in the Period of Partition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The Chalalupu Grotto

查拉鲁普石窟位于拉萨城关区药王山东侧崖壁石窟面积约27平方米,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窟中共有71尊高浮雕和泥塑佛像,其中属于吐蕃地方政权时期开凿的造像有中心柱的14尊、转经廊南壁下排的14尊、西壁的三世佛、北壁下排除第一尊泥塑金刚力士外的16尊。其余佛像为后世陆续补镌。

《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之茹雍妃在查拉鲁普雕刻大梵天等佛像,当价已涨至八十倍时,每雕崖粉一升,其代价即给盐一升,由是在崖上雕凿成堂。……历十三年圆满完成”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石窟

 

艾旺寺泥塑普萨
艾旺寺泥塑普萨 Clay Statue of Buddha Head in Aiwang Monastery
艾旺寺泥塑普萨
艾旺寺泥塑普萨
艾旺寺泥塑普萨
艾旺寺泥塑普萨

 

 

 

 

 

 

第三部分 元明时期
第三部分 元明时期

第三部分 元明时期

公元13世纪-17世纪
In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13th-17th Century A.D.)

公元13世纪中叶,“凉州会谈”顺利举行,西藏地方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1368年,明朝建立后,通过遣使招抚和缴换印信的方式,延续了元朝对西藏地方的管辖。

这一时期,元、明中央政府始终对西藏地方有效行使主权和实施管辖,萨迦地方政权和帕木竹巴地方政权相继建立,西藏地方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文化艺术成就斐然,与祖国其他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

 

凉州会谈

1247年,阔端与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 从而结束了吐蔷地方政权之后西藏社会长达近四百年的分治局面,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避免了战争对西藏社会的灾难性影响,为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施政管辖奠定了基础。

“凉州会谈”举行后, 元朝中央政府采取“独尊一派”的政策,扶植萨迦派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萨迦地方政权并设立吐蕃等處、吐蕃等路、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司, 开始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管理。

 

国师与帝师出
The State Tutorand the lmperial Tutor

元代封授西藏地方宗教人物为“国师”与“帝师”,是在承袭中国历史上的国师与帝师制度基础上、针对西藏地方特有的政教合一体制而实施的一套治藏措施。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元朝推行“独尊一派”政策、建立萨迦地方政权、有效管理西藏地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政管辖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元朝中央政府先后设置总制院、重政院负责管理全国佛教和西藏等地区事务并在西藏地方设置若干宣慰司、万户府、千户府等治藏机构以及萨迦地方政权,对西藏地方进行施政管辖。

宣政院
宣政院

 

2. 明代治藏

第二单元 
明朝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一方面充分利用元朝对西藏地方的施政基础, 采取“因其故俗”的政策,以当地僧俗首领充任武卫机构官员, 号令地方, 起到“传微而治”的作用;另一方面调整元代治微政前,施行“多时众建”“贯市购原“等举推,对西藏各主要救派和地方势力首领均予以册封,从附确保了西藏政局的稳定,进一步密切了西藏地方与祖国其他地区的关系。

壹:广行招谕 
Sending Envoys to Announce imperials Decrees

在用武力征灭了元军住守在西北地区的残余势力之后, 明朝中央政府即号召西藏地方憎俗首领来朝归附,以颁发印信和封授官职的方式,确立了对西藏的统领与管理。

 

贰:武卫制度 
The System and Military and Administration 

 

 

 

 

多封众建
多封众建

多封众建/Massive Enfeoffment and Establishment

明朝中央政府根据西藏地方藏传佛教众派并存,实力相对均衡且与政治势力结合紧密的特点,在继承元代优礼高僧、扶持藏传佛教发展的同时,改变元代“独尊一派”政策为“多封众建”,对藏传佛教各教派领袖均予以封授和礼遇,册封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大法王”“五大教王”以及喇嘛、禅师、国师、大国师等众多名号。

 

壹:封授“三大法王“  Conferring The Three Dharma Kings 

 

封授大宝法王记载

永乐五年三月丁巳,封尚师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 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赐印、诰及金、银、钞、彩币、织金珠袈裟、金银器皿、鞍马。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六五

 

贰: 封授”五大教王” 
Conferring The Five Religious Kings

明朝中央政府因地制宜对西藏地区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模式,除封授“三大法王”外,对一些政教势力相结合的地方首领封给”教王”名号,授予他们在明朝中央政府监督管理下统治当地憎俗民众的行政权力。

叁:封授“国师”“禅师”
Conferring “The State Tutor” and “The Zen Master”

明朝中央政府不但封授藏传佛教领袖为大宝法王、大乘法王等, 而且对他们的弟子及其他有影响力的宗教人物也封给大国师、灌顶国师、国师、禅师等不同名号, 颁授印信。

 

交融互鉴 Integr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

元明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朝贡、封赏活动的频繁,以及茶马互市的繁荣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显著民族文化交融元素的器具。这些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在密切西藏地方与祖国其他地区关系、满足西藏社会需求的同时,对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壹:精美瓷器 Exquisite Porcelain

元明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朝贡赏赐活动不断,作为赏赐物品的官窑瓷器由此大量流入西藏。这些专门赏赐西藏地方的瓷器,采用的是内地先进的制瓷工艺, 纹饰、器形等具有西藏地方特点, 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荟萃。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

1963年北京崇文区元墓出土,为元代创新式样,壶体上有仿箍和铆钉状装饰,柄两端各有卷花饰,胎质精细,釉色莹润, 造型源自酥油桶,有浓郁的西藏风格。

元 青白釉僧帽壶 1965年北京市海淀区明墓出土

执壶因壶口形似僧帽,故名僧帽壶,一般为僧侣做法事时所用,是元代的创新品种。

元代汉地瓷器在造型和纹饰方面开始受到藏族文化的浸染,僧帽壶和多穆壶的流行,和藏族宗教文化风俗密切相关。

白釉锥刻缠枝花纹僧帽壶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高足碗
明宣德

 

青花夔龙纹高足碗 明成化

青花夔龙纹高足碗 明成化

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高足碗
器底有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官窑款,碗内口沿绘有青花藏文一周,意为“年年、月月、日日,俱吉祥如意”

青花庭院仕女梵文高足碗 明万历

宫廷造像
宫廷造像

宫廷造像 Court Statues
元朝在大都设立工部下辖的“诸色人匠总管府”,专门负责皇家藏传佛教寺院中雕塑、绘画和法器的制作。明代则在宫廷御用监下设“佛作”,专门制作佛教造像,其中藏传佛教造像用于赏赐西藏地方。这些元明时期宫廷造像虽由内地工匠制作而成,但其造型却源自于藏传佛教神像,是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佛教文化交融的见证。

宫廷造像
宫廷造像

元大德九年铸合金铜镀金文殊菩萨像

明 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
明 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
明代 铜銮金弥勒菩萨
明代 铜銮金弥勒菩萨
明永乐铜婆金烟墨天女像 烟墨天女是藏传佛教噶举派、萨迦派供奉的女护法神,佛像底座刻有楷书“大明永乐年施”款,是明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宫廷造像代表之一。
明永乐铜婆金烟墨天女像
烟墨天女是藏传佛教噶举派、萨迦派供奉的女护法神,佛像底座刻有楷书“大明永乐年施”款,是明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宫廷造像代表之一。
合金噶当塔  铜鎏金水晶供养塔 (水晶明代 底座民国 国家文物局2021年划拨)镀金铜涅盘塔(明永乐)   铜镀金聚莲塔(明永乐)  镀金铜神变塔(明永乐)镀金铜和解塔 (明永乐)
合金噶当塔  铜鎏金水晶供养塔 (水晶明代 底座民国 国家文物局2021年划拨)
镀金铜涅盘塔(明永乐)   铜镀金聚莲塔(明永乐)  镀金铜神变塔(明永乐)镀金铜和解塔 (明永乐)

 

宗教器物
宗教器物


宗教器物 Religious Objects
永乐、宣德年间,宫廷打造了大量藏传佛教法器,用于赏赐西藏地方上层以及开展宫廷佛事活动之用,是明代朝贡赏赐活动的有力见证和藏传佛教向国内其他地区传播的反映。

明宣德 合金铜钹
明宣德 合金铜钹

 

明永乐 铜净水碗 一套七件
明永乐 铜净水碗 一套七件
镶银法螺  合金铜九股金刚铃/杵 铜质供灯   象耳香炉  
镶银法螺  明崇祯
合金铜九股金刚铃/杵 明宣德
铜质供灯  明永乐
象耳香炉   明永乐

帕竹噶举派 The Sect of Phagdru Kagyu

帕竹噶举派创始于公元12世纪,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支派。13世纪初,朗氏家族接任丹萨梯寺法座,使帕竹噶举势力进一步壮大,被无中央政府册封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的帕竹万户。元末,帕竹万户推翻萨迦地方政权,建立了帕木竹巴地方政权,并得到了元明两朝中央政府的认可,帕竹噶举派由此得到了长足发展,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曲弥大法会

元中统四年(1263), 在八思巴的授意下西藏僧众在日喀则曲弥仁莫(今日喀则桑珠孜区曲米乡) 举行盛大法会, 恭贺忽必烈继汗位, 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元十四年(1277), 八思巴又一次在曲弥仁莫举行了有乌思藏各地僧俗10万人众参加的盛大法会, 为期14天。元世祖忽必烈派太子真金率庞大团队赴会布施,每位僧人均获得了布施。

这两次法会, 反映了西藏地方对元朝中央政府的拥护、八思巴的巨大影响力以及萨迦派在元朝时期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 具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在西藏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此后萨迦派兴盛时期的历任首领也常在曲弥寺举行春季法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此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百八十四卷”, 卷未标记“燕京南卢龙坊居住奉佛弟子权府张从禄妻王从惠泊女张氏”, 于蒙哥汗丙辰(1256)六月朔, 为蒙哥汗及后妃、太子、诸王祷祝福寿而施财印造。萨迦寺原藏此类经卷计五百五十五卷之多, 该卷即为其中之一。“燕京”即今之南京。此经卷疑为元代皇帝赏赐萨迦派上层僧侣之物。

 

壹:萨迦法台

贰:萨迦寺院

萨迦南寺
萨迦第一任本钦释加桑布(1244-1270) 奉八思巴之命自1268 年始建,后经历任萨迦本钦扩建,直到第九任本钦阿边仑任职时期才全面结束。萨迦南寺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约 45000平方米,建有内外两重城墙以及护城河、城门、角楼、敌楼等防卫设施,俨然一座具有显著军事防卫功能的城池。

教派并存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Sects

第四单元 教派并存

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西藏地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萨迎派、帕竹噶举派先后主政西藏地方,格鲁派得以创立并日益崛起, 寺院经济形态初具规模。藏传佛教总体上呈现出众派并存、实力均衡的态势,并直接影响到西藏地方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生活。

萨迦派 The Sect of Sakya

萨迦派始于公元11世纪,为昆氏家族所创立。在元朝中央政府“独尊一派”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萨迦派建立了地方政权,其势力迅速发展壮大,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后因四个“拉章”分权,萨迦派开始走向衰落,导致萨迦地方政权为帕木竹巴地方政权所取代。不过终明一朝,萨迦派仍是西藏地方重要的宗教势力之一,萨迦派的高僧先后获封“大乘法王”和“辅教王”名号。

 

 

 

 

 

 

 

 

 

 

 

 

 

 

 

 

 

 

 

 

 

 

 

 

 

 

宗喀巴
宗喀巴

 

 

 

 

 

 

 

 

5 建筑艺术 Architectural Art

元明时期, 西藏建筑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萨迦寺、夏鲁寺、白居寺以及格鲁派“三大寺”等一大批著名佛敦学院相继建成, 独具特色的宗堡建筑和庄园建筑广为兴建。 这些建筑普遍规模宏大、殿宇相接、巍峨壮观, 不仅继承了西藏传统建筑形式和结构, 而且融汇了祖国其他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技艺,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文献典籍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元明时期,西藏地方大兴著书立说之风,相继问世了众多历史、文学、天文历法的鸿篇巨著, 内容丰富、卷帙浩繁, 集中体现了西藏文献典箱的发展水平。尤其是随着明代雕版印刷术传入,以及印经院的相继建立, 藏文刻本文献发展得到质的飞跃,一大批作品流传至今, 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建筑艺术 Architectural Art

元明时期, 西黄建筑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萨逐寺、夏自寺、白居寺以及格能派“三大寺”等一大批著名佛敦学院相继建成,独具特色的宗堡建筑和庄园建筑广为兴建 这些建筑普追规模宏大、股字相授、魔险壮观,不仅级承了西部传统建筑形式和结构,而且雕汇了祖国其他她区的建筑风格和技艺,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息的结品

 

壹:寺院建筑
贰:佛塔建筑
叁:碉楼建筑

 

 

 

 

 

肆:宗堡建筑

 

 

伍:庄园建筑

 

 

 

 

陆:桥梁建筑

佛教艺术 Buddhist Art

 

 

 

 

 

 

 

 

藏戏艺术 The Art of Tibetan Opera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