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及 古玩清供皇家大格局

 

版本1【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
版本1【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清,佚名绘,纸本,设色,纵118厘米,横61.2厘米。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背景屏风,示范图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背景屏风,示范图

陈列古董:【明晚期 填漆戗金云龙纹罗汉床】

【明晚期 填漆戗金云龙纹罗汉床】
【明晚期 填漆戗金云龙纹罗汉床】
【明晚期 填漆戗金云龙纹罗汉床】
【明晚期 填漆戗金云龙纹罗汉床】

床形体取四面平式,壶门式牙板与腿足交圈。四腿甚粗壮,扁马蹄。通体红漆地,床身正面及左右雕填戗金双龙戏珠,间填彩朵云纹。床围正面及两扶手里外雕填钱金海水江崖纹,中间正龙一条,双爪高举聚宝盆。两侧行龙各一条,间布彩云及杂宝纹。床身背板后面雕填戗金栀子花、梅花及喜鹊。后背正中上沿,线刻戗金“大明崇祯辛未年制”楷书款。

填漆加戗金工艺,即在填好的花纹边缘雕出细沟,再用戗金的做法勾勒花纹边缘,属于两种工艺手法相结合。

古玩清供:

  • 松石盆景
  • 石几
  • 铜香炉
  • 木几
  • 西式圆供桌
  • 青铜圆炉
  • 玉璧
  • 玉盒
  • 铜钟
  • 盖罐
  • 铜盘
  • 青花大罐
  • 香几
  • 木榻
  • 如意
  • 木桌
  • 碗,罐,洗,戟,砚
  • 玉璧
  • 摆件
  • 书几
  • 铜炉
  • 花几
  • 山水画插屏

乾隆皇帝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长春书屋偶笔。”钤“长春书屋御制”白文方印、“乾”朱文圆印、“隆”朱文方印、“观书常乐”白文长方印、“乾隆御赏之宝”朱文方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形印、“内府图书”朱文方印。

图绘乾隆皇帝身着汉人服饰,正在坐榻上观赏皇家收藏的各种器物。其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一幅与榻上所坐乾隆皇帝容颜一样的画像。此幅构图是仿清宫旧藏的一开宋人册页,乾隆皇帝很欣赏此类新颖别致的构图,因此,他谕令丁观鹏等宫廷画家共创作了5幅与之相类似的图画,并且将宋人册页中的文士换成了他的头像,以这种画中画的形式表现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画中是没有的,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也仅乾隆皇帝一人。

乾隆皇帝墨题:“儒可墨可,何虑何思”中的儒、墨,是指中国的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他认为二者作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同坐榻上的他与屏风上他的画像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因此他提出“是一是二,不即不离”的观点,表明了他对儒家、墨家学说的深刻看法及其求和为上的统治观念。

图中乾隆皇帝的画像具有肖像画特点,约40余岁,其面部刻画细致传神,表现出他睿智而自信的神态。图中所绘商代青铜器、元代瓷器等器皿不仅充实了画面,令构图更为饱满,而且映衬出乾隆皇帝儒雅的生活情趣和他对传统器具的赏识与重视。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长春书屋 内府 屏风 册页 丁观鹏 肖像画

版本2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清,绢本,设色,纵76.5厘米,147.2厘米。
版本2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清,绢本,设色,纵76.5厘米,147.2厘米。

 

版本3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版本3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版本3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背景屏风,示范图
背景屏风,示范图


原始版本:宋人绘,人物图

 宋人绘,人物图

宋人绘,人物图
原始版本:宋人绘,人物图
原始版本:宋人绘,人物图
宋人绘,人物图
宋人绘,人物图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1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1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1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1

陈列古董:【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紫檀漆面彩绘描金花卉纹独腿圆面转桌,直径124厘米,高89.5厘米。其造型为葵花式圆形桌面,冰盘沿饰有浮雕的如意蔓草纹;桌面下为透雕的如意蔓草纹花牙一周,花牙间设有抽屉;正中为圆柱式独腿,分两节,上节以六个镂空番花式角牙支撑桌面,下节以六个镂空番花式站牙抵住圆柱,下节圆柱顶端有轴,上节圆柱下端有圆孔,套在轴上,使桌面可左右转动,尤其便于用餐时使用;独腿下承葵花式圆形须弥座,座下为壸门式牙子带龟脚,饰有浮雕的拐子如意卷草纹。其桌面和底座的上面髹朱漆,彩绘描金饰西番莲图案;抽屉花牙、桌腿以及角牙、站牙则髹黑漆,彩绘描金饰花草纹。

此桌巧妙地把硬木雕刻和软木漆饰两种工艺结合在一起,易受磕损的桌沿和须弥座使用坚硬的紫檀木制作,其它部位则为软木髹漆并饰以描金彩绘,既坚固耐用又富丽堂皇。它的造型不仅体现了雍正皇帝的设计理念,而且把紫檀与漆饰工艺相结合也是雍正朝宫廷家具中常见的做法。

综合分析,此桌应为雍正年间造办处制作的宫廷家具,堪称清式家具艺术的颠峰之作。

陈列古董:【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明宣德,高25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10厘米×7.5厘米。

壶直口,细颈,扁圆形腹,平底。颈、肩之间置对称如意形耳。通体青花装饰。颈上绘缠枝花纹,肩绘蕉叶纹,腹两面均绘饰折枝茶花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形端庄,纹饰疏朗。

花卉题材在明代宣德瓷器装饰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石榴花、菊花、莲花、茶花、牡丹、百合、宝相花、牵牛花等较为常见。每种器物多由2种、4种、6种或更多种类花卉通过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化丰富的花纹装饰。除花卉组合使用,也流行以单独花卉为饰,此件扁壶即为一例。其腹部两面各绘茶花一枝,笔触细腻,图案写实,别有一番情趣。

撰稿人:徐巍
关键词: 青花 折枝 如意耳 缠枝 蕉叶纹 花卉 宝相花

陈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青玉獸面爐】

清 青玉獸面爐
清 青玉獸面爐

資料識別:中玉000486N000000000
資料類型:玉石器
描述:
玉質,灰黃色,遍佈大片赭斑。圓腹,雙耳,圈足。腹琢獸面紋,兩耳雕獸首。附木蓋白玉頂,上琢一雙角蹲獸。
日期:1644 A.D.-1911 A.D.
格式:通寬11.8公分 口徑7.2公分 高6公分 通高10.3公分

陈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清 青玉盂蒙兀兒帝國 敞口罐】

【清 青玉盂蒙兀兒帝國 敞口罐】
【清 青玉盂蒙兀兒帝國 敞口罐】

資料識別:故玉002480N000000000
資料類型:玉石器
描述:青玉。口沿外敞,圓腹,雙耳,淺足。器身琢瓜稜般起伏花紋,雕葉紋作耳,足滿琢花瓣紋。
日期:1644 A.D.-1911 A.D.
格式:全高6.5公分 寬11.6公分 底徑5公分
關聯:《故宮所藏痕都斯坦玉器特展圖錄》
《國色天香 伊斯蘭玉器》

陈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乾隆 御製四季花卉詩玉杯】

【清 乾隆 御製四季花卉詩玉杯】
【清 乾隆 御製四季花卉詩玉杯】

資料識別:故玉001669N000000000
資料類型:玉石器
描述:玉質,泛淺黃色。口沿微向外撇,深腹,腹微鼓,圈足。口沿下飾陰線花紋,其下覆以雲紋以為底,四面開光,兩面淺浮雕水仙及菊,兩面刻乾隆御題五言絕句兩首與「乾」、「隆」兩印,下緣琢蓮瓣紋一周。底有「乾隆御用」四字隸書。附木匣。
日期:1644 A.D.-1911 A.D.
格式:全高6.45公分 口徑11.3公分 足徑5.45公分

陈列古董:【册方 斝 jiǎ】
 

【册方斝】
【册方斝】

【册方斝】
【册方斝】

【册方斝】
【册方斝】
 
册方斝,高28.5厘米,宽16.2厘米,重3.12kg。
  
平口,平盖,方体,圆角,垂腹。平底,下有四个三棱尖足,足略外撇。盖顶上有一双鸟形钮,鸟背向而立,盖上饰兽面纹。口两侧各有一伞形方柱, 柱上饰齿形纹及云雷纹,口下饰叶纹一周。腹部四面饰兽面纹,间饰八个倒置的夔纹,腹侧有一兽形把手。足外侧饰蕉叶兽面纹。该斝垂腹,重心下移,四足外撇,造型稳重。腹部以雷纹为地,上面平雕兽面纹及夔纹,纹饰精美,细腻。斝体方者少见。
  
器内底上的铭文“册”,代表族徽。
  
撰稿人:何林
关键词: 斝 角 钮 兽面纹 云雷纹 雷纹 叶 夔纹 夔

陈列古董:【漢 銅雀瓦硯三】

【漢 銅雀瓦硯三】
【漢 銅雀瓦硯三】

資料識別:故文001538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硯作長方形,覆互式,受墨處作瓶式,瓶口窪深為墨池,色黝黑泛赭紅,受墨處色淡,硯背有葛麻文及手捏痕跡,硯背滿刻銘文,硯額為清高宗御製銘文,此銘文著並錄於清高宗宗御製詩文全集一、御製文初集,卷二十七‧頁四一五,有鈐寶二,曰「乾隆」「御玩」、墨他左鈐寶一曰「乾隆御賞」,左上方刻「雪堂」二篆字,右上方刻「龍眠」篆字方印,右旁近邊處刻「困學齋真賞」,隸書五字,左下方有「墨林」「淨因菴主」二篆文方印,四周滿刻乾隆朝廷臣題銘詩有:梁詩正、張若靄、裘曰修,汪由敦、勵宗萬、董邦達、陳邦彥等人詩銘。硯背中央有模印「建安十五年」五字隸書陽文款識,款識上端,有古錢幣一,文曰「寶貨」,下方刻一臥鹿,皆為模印。
貢獻者: 清高宗 梁詩正、張若靄、裘曰 清高宗
日期:206 B.C.-220 A.D.
格式:長27.4公分 寬17.5公分 高1.9公分
關聯:《西清硯譜古硯特展》
管理權:國立故宮博物院

陈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宋 仿漢銅雀瓦硯】

【宋 仿漢銅雀瓦硯】
【宋 仿漢銅雀瓦硯】

資料識別:故文000170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澄泥質,長方覆瓦式,色黝黑,質細潤,硯面做瓶形,口為池,腹為墨堂;硯背滿佈葛麻紋理,中央一行陽文隸書「建安十五年」銘,上方浮飾古錢紋,並篆「寶貨」二字,下方飾一浮雕回首臥鹿紋。瓶形硯面之外圍滿刻硯銘,硯首以楷書鐫清高宗御製詩一首,款題「乾隆御題」,印:「太璞」、「古香」,其下方又陰刻「乾隆御賞」篆書印文,印文左方陰刻「寶晉齋真賞」五字篆銘;與「乾隆御賞」印文相對之右方陰刻「公綬」篆文印,其下方陰刻隸書「老鐵」二字;左側邊偏上方陰刻「松雪齋藏」四篆字。此外,清高宗詞臣梁詩正、陳邦彥、汪由敦、張若藹、勵宗萬、董邦達、裘曰修等人硯銘亦陰刻於硯面。「寶晉齋」是北宋書畫鑑賞家米芾(1051-1107)的齋堂號,「松雪齋」則是元初執藝壇牛耳的趙孟頫(1254-1322)之書齋名;元代著名文人楊維楨(1296-1370)號鐵崖,自稱老鐵;「公綬」則是明代前期文人書畫家姚綬(1422-1495)的字。若依據收藏款識,這方硯似曾經宋元明三代著名文人珍藏。目前已發現的漢魏六朝之磚瓦甚夥,多是泥質灰陶,不如唐宋製硯所用的澄泥細緻,火候也較低,而且東漢末年曹操所修築的銅雀台遺址已經考古學家發掘、清理,也發掘了當時所用的磚瓦,若將這方「銅雀瓦硯」與已出土的銅雀台瓦比較,實在毫無關係。這種揀選古代磚瓦整治成硯的風潮可能興於中唐以後,盛行於宋代,明清繼之。宋代文人喜愛品評、玩賞昔日宮殿磚瓦改製的硯台,其中又以西漢未央宮、曹魏銅雀台的瓦硯最受矚目,如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韓琦、王安石等大文豪皆曾歌詠過銅雀台瓦硯。銅雀台瓦硯受到唐宋文人的推崇,但是當時鄴城磚瓦那有如此之多,不論取於漳水之濱,或掘於黃土之下,某種程度需憑運氣。而且真正的漢磚晉瓦並不能製硯,尚須經過磨治、上蠟等整治工序。由於消費市場的需求,五代至宋初即已有人以鄴城當地之土偽做銅雀台瓦硯。清高宗深受傳統文化薰陶,也效法前賢,恣意玩賞五代末或北宋人仿製的「銅雀瓦硯」時,也不免發出思古幽情。
貢獻者:米芾趙孟頫楊維楨姚綬清高宗
日期:960 A.D.-1279 A.D.
格式:長20.5公分 寬15.4-16.0公分 厚5.1公分
關聯:《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西清硯譜古硯特展》

陈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乳丁紋璧】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乳丁紋璧】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乳丁紋璧】

漢 白玉乳丁紋璧
資料識別:故玉000443N000000000
資料類型:玉石器
描述:
白玉,玉質瑩潤,帶褐色斑及瑕紋,內外邊緣各刻圈紋一道,兩面滿佈乳丁紋飾。此環嵌於乾隆雕花紫檀插屏木座正中,置玉璧孔處有一圓形固定木,上陰刻「一」(乾)卦及雙龍紋,隱含「乾隆」之意,亦示乾隆敬天,受命于夫,承天啟運之意。
日期:1644 A.D.-1911 A.D.
格式:徑11.5公分 厚0.5公分 口徑5公分

陈列古董: 【明 宣德 青花穿花鳳凰紋瓶 】

【明 宣德 青花穿花鳳凰紋瓶 】
【明 宣德 青花穿花鳳凰紋瓶 】

資料識別:故瓷015360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侈口,中長頸,豐肩,斂腹,淺足。頸上畫蕉葉紋一圈為飾,瓶身為鳳凰一對穿飛於轉枝月季間,上下則各畫兩回一組的回紋一道。器身胎骨稍厚,青花濃艷,白釉微泛青,圈足露胎,並有鐵質斑點,胎釉一線呈橘色。底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
日期:1426 A.D.-1435 A.D.
格式:高13.2公分 口徑6.3公分 足徑5.6公分 深12.9公分
關聯:
《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
《故宮瓷器錄 第二輯 明(甲)》(上編)
管理權:國立故宮博物院

陈列古董:【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清嘉庆,高25.5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9.4厘米。

瓶撇口、束颈、长圆腹渐敛、圈足。肩部对称置红釉描金螭龙耳。瓶外壁主体绘粉彩龙凤穿牡丹花纹,以宝相花纹、如意云头纹、变形仰莲瓣纹为边饰。圈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规整,设色艳丽,是一件颇能体现嘉庆官窑粉彩瓷器制作水平的佳作。

撰稿人:赵聪月
关键词: 粉彩 凤穿牡丹 红釉 描金 宝相花 莲瓣纹 青花

陈列古董:【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青釉方花盆,宋,高9.2厘米,口边长15.3厘米,足边长13.0厘米。

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

此盆造型规整,釉色青润。

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此色。

撰稿人:刘伟
关键词: 青釉 花盆 开片 宋代官窑 哥窑 龙泉窑

陈列古董:【斗彩缠枝莲纹罐】

【斗彩缠枝莲纹罐】
【斗彩缠枝莲纹罐】
【斗彩缠枝莲纹罐】
【斗彩缠枝莲纹罐】

斗彩缠枝莲纹罐,通高8.3厘米,口径4.3厘米,足径6.5厘米。盖口径5.6厘米。

罐直口,丰肩,圈足。口外有青花双弦纹两道,均填以黄彩。肩上以青花绘下覆莲瓣纹一周。罐身以青花绘缠枝莲花6朵,茎、叶为绿色。胫部绘一周上仰莲瓣纹,近足处有黄彩及青花弦纹各一道。足内青花楷书“天”字,俗称“天字罐”。盖平顶,中央青花绘图案式团莲一朵,上敷红彩,外环以青花双线,线内填黄彩,盖边饰青花卷枝纹一周,近口处亦绘青花双线一道。

此罐造型端庄秀丽,色彩鲜艳柔和,是明成化时瓷器的典型器。

撰稿人:董健丽
关键词: 斗彩 缠枝 缠枝莲 青花 弦纹 莲瓣纹

陈列古董:【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明永乐,通高35.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4厘米。

瓶小口卷唇,短颈,丰肩,敛腹。瓶盖上有宝珠钮。通体青花纹饰,肩饰仰覆如意云头纹,如意头内饰折枝花纹,腹饰折枝果纹,近足处饰变形上仰莲瓣纹和忍冬纹。盖面饰下垂蕉叶纹,盖壁饰花叶纹。

在中国梅瓶从宋代直到18世纪都很流行。梅瓶短颈小口,形体修长,颇似栏杆。梅瓶用来插花,但许多较早时期的梅瓶都带有一个截头圆锥体形状的盖,这说明梅瓶原是装盛液体的容器,而后来其主要用途则是作为装饰品和陈设用器,它的实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了。此器纹饰精细,布局疏朗,体现出永乐瓷器隽永的风格。

撰稿人:徐巍
关键词: 青花 折枝 梅瓶 莲瓣纹 忍冬纹 蕉叶纹

陈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 【 新莽 嘉量]

新莽 嘉量
新莽 嘉量

資料識別:故銅002384N000000000
資料類型:銅器、金屬器
描述:
此器圓筒形,鑄於器表上二百一十六字的銘文,則詳細的記述了鑄器的緣由,以及各部位的容量及尺寸等等,全器一共分作五個量體,中央之圓形主體,上部為「斛」,下部較淺者為「斗」,右耳為「升」,左耳上部為「合」,下部為「龠」;二「龠」的容量等於一「合」,十「合」等於一「升」,十「升」等於一「斛」,「斗」與「斛」在度量時要反轉過來才能使用。
日期:9 A.D.-23 A.D.
格式:高25.6公分
關聯: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選目》

陈列古董:【天蓝釉花觚】

【天蓝釉花觚】
【天蓝釉花觚】
【天蓝釉花觚】
【天蓝釉花觚】

天蓝釉花觚,清康熙,高18.1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5.9厘米。

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颈、鼓形腰、胫部外撇、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

瓷制花觚多为陈设用品。这件花觚釉色匀净,十分雅致

撰稿人:郭玉昆
关键词: 天蓝釉 蓝釉 花觚 弦纹 青花 景德镇 龙泉窑 德化窑 五彩

陈列古董:【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通高21厘米,宽15.7厘米,重2.28kg。

此鼎为圆形,短颈,鼓腹,双立耳,四扁形兽足。器身饰花纹,以回纹、勾连纹为地,口沿下为一周对蝉纹,器腹主体纹饰为四组兽面纹,四足纹饰与造型相结合,形如上攀之龙。

器外底有阴铸篆体铭文,字口填漆。方款为“敬一主人”四字,边款环以“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字样。

作为仿古彝器,此鼎融三代礼器的造型、纹饰于一体,把方鼎的四足移到圆鼎上,同时采用扁平外撇的兽体替代圆而直立的柱足或蹄足,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圆鼎三足而立的形式,完成了造型上对方鼎和圆鼎的双重模仿。纹饰的仿铸采用商周时期普遍流行的蝉纹和兽面纹,布局上也不改三代以兽面纹为主体、以蝉纹带为附属的古风。

撰稿人:丁孟
关键词: 潞国 鼎 回纹 兽面纹 填漆 仿古彝器 彝 三代 从 古风

陈列古董:【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清乾隆,高16.5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6厘米。

花觚撇口、长颈、圈足。腹部束腰,束腰上下各出戟四道。器内外均施天蓝釉。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瓷花觚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觚,宋、元、明、清均有烧制。天蓝釉是清康熙时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因其色如天空而得名。此件花觚从瓷器工艺到器形都是仿照前代的品种而制作,造型端庄古朴,釉色匀净淡雅,釉质滋润柔和,是清乾隆朝官窑精美的陈设品。

撰稿人:蔡毅
关键词: 天蓝釉 蓝釉 出戟 花觚 束腰 青花 景德镇

陈列古董:【青玉褐浸土斑谷纹璧】

【青玉褐浸土斑谷纹璧】
【青玉褐浸土斑谷纹璧】

青玉褐浸土斑谷纹璧,秦汉,径14.5厘米,厚0.4厘米。

关键词: 谷纹

陈列古董:【青玉御题蚕纹璧】

【青玉御题蚕纹璧】
【青玉御题蚕纹璧】

青玉御题蚕纹璧,清乾隆,直径26.3厘米,好径(中间孔径)5.4厘米,厚0.8厘米。

璧青玉质,以绳纹为界,纹饰分为两个区:内区满饰蚕纹,外区遍饰夔龙纹和兽面纹。在璧的侧边阴刻楷书乾隆皇帝御制诗:“周尺竟踰尺,斯今亦匪今。羊脂略无玼,玉叶果生琳。子爵执诚合,王孙语漫侵。琢章每师古,可以识予心。”末署“乾隆壬子,御题”款,并琢“比德”、“朗润”两枚单框篆书印。壬子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在清宫仿古玉器中,以古玉为蓝本的玉器为数不少。此器仿战国时期的玉璧,但在花纹装饰上按照清代的审美观进行了不小的改动。

撰稿人:赵桂玲
关键词: 绳纹 夔龙 龙纹 兽面纹 阴刻 羊脂 仿古玉器 玉璧

陈列古董:【玉谷纹璧】

【玉谷纹璧】
【玉谷纹璧】

玉谷纹璧,战国,直径13.4厘米,孔径4.6厘米,厚0.2厘米。

1977年安徽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出土。

玉色偏绿,有墨斑,局部有土沁。两面均装饰谷纹,一面阴刻,一面减地浅浮雕。

玉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礼天之物,以良渚文化最为多见。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理念为历代所遵循。良渚文化墓葬中,亦见以玉璧和玉琮环绕、垫、压尸身的现象,玉璧、玉琮也具有了殓尸的功能。以玉璧殓尸在汉代得以延续。玉璧除垫于尸身下方或放于尸身之上外,还见镶嵌于棺椁、长方枕表面,缝缀于玉衣头顶部位,或悬挂于墓室之中。这些用于殓尸的玉璧,材质大都相对较差,碾琢粗糙。本品体薄,开片不甚规整,雕刻亦颇为粗率,应为殓尸之璧。

关键词: 谷纹 阴刻 浮雕 玉璧 良渚文化 玉琮 镶嵌 开片

陈列古董:【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东汉,通高18.6厘米,外径12.5厘米,孔径2.6厘米,厚0.5厘米。

玉璧呈青绿色,为和阗玉,有红紫色沁斑。体扁圆形,上部有出廓,两面纹饰完全相同。璧两面雕谷粒纹,内外缘各饰凸弦纹一周。出廓部分正中镂刻“长乐”二字,字体圆润浑厚。字两侧对称透雕独角螭龙,两螭龙嘴部分别吻“长”字的两侧,以阴线饰龙身和身上之勾云纹,螭龙躯体翻卷有致,身下饰卷云纹。璧的外圈边侧以阴文篆刻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
長樂號鐫宮,炎劉氣蔚虹。
如宜子孫式,可匹夏商周。
傳著妒必有,鴙平恨莫窮。
郅傳禁中語,曰勇異當熊。
末镌“古香”、“太璞”二印。

汉代玉璧的纹饰、造型和风格突破了以往的传统,采用浮雕、透雕、阴刻等工艺以及在圆形璧外出廓透雕等新雕琢法,增强了玉璧的装饰效果和立体感。

撰稿人:杨捷
关键词: 镂雕 谷纹 玉璧 沁斑 出廓 弦纹 透雕 阴文 浮雕 阴刻

陈列古董:【画珐琅兽面纹甗Yǎn】

【画珐琅兽面纹甗Yǎn】
【画珐琅兽面纹甗Yǎn】

画珐琅兽面纹甗,清乾隆,通高19.8厘米,口径13厘米。清宫旧藏。

甗为上甑下鬲,冲耳,三足,三道鎏金出戟。通体施仿古铜蓝、绿色的珐琅,之上以描金回纹和兽面纹做装饰。

此器系仿青铜器甗的造型制成,其色彩以仿古的蓝、绿为地色晕染,以描金手法做装饰,是清乾隆朝广东珐琅器别具特色的作品。

撰稿人:倪如荣
关键词: 画珐琅 珐琅 兽面纹 出戟 描金 回纹 螭纹 古铜彩

陈列骨董:【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北宋,高2.6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浅弧壁,平底内凹。里外施白釉,釉面温润,口沿无釉,镶铜扣,外壁有垂釉痕。内壁口沿下印回纹一周,内底刻划蟠螭纹。

撰稿人:黄卫文
关键词: 定窑 刻花 蟠螭纹 螭纹 垂釉 回纹

古玩清供:【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明永乐,高20.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0厘米。清宫旧藏。

军持撇口,圆唇,细颈,垂腹,腹下连以台座式托。上半部主体为玉壶春瓶式样。足内呈台阶状,有里外两圈涩圈,系窑内烧成时使用垫圈垫烧的部位。腹一侧置长流,无柄。通体青花缠枝牡丹纹。

军持有多种式样,这种造型的军持创烧于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宣德时也有烧造,品种有青花、白釉等,永乐器不署年款,宣德器署年款。军持原用途应为伊斯兰教信徒做礼拜时饮水或净手的用器。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画《乾隆皇帝鉴古图》上画小童子手执军持向乾隆皇帝的茶杯里倒茶。

撰稿人:吕成龙
关键词: 青花 缠枝 军持 玉壶春瓶 景德镇

古玩清供:【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清康熙,高18.1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6.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瓶盘口,细长颈,颈部凸饰二道弦纹,垂腹,近足处外撇,平底,底足涩胎无釉。通体白釉划花装饰,颈部自上而下刻划蕉叶纹、卷草纹和缠枝花纹。腹部刻划龙凤纹,纹饰简洁洗练。

此瓶胎轻釉薄,釉色光亮润泽,划花纹饰浅淡欠清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定窑 划花 胆式瓶 弦纹 蕉叶纹 卷草纹 卷草 缠枝

古玩清供:【清 德化窯 白瓷獸面紋爐】

【清 德化窯 白瓷獸面紋爐】

【清 德化窯 白瓷獸面紋爐】

描述:
侈口有唇,直頸,碩腹,圈足外撇。全器施白釉,光素典雅。紋飾以弦紋分三層,皆以淺劃回紋為地,頸部與圈足凸雕獸面紋四枚,間飾兩兩成對的小獸,器腹則以排列有致的乳丁紋加強菱形回紋的幾何感。爐內有裂隙與沙釘,圈足露白胎,器底刻「漢伯○○」字蹟不清。
日期:
1644 A.D.-1911 A.D.
格式:
高6公分 口徑10.6公分 底徑11.4公分

陈列骨董:【端石葫芦式砚】

【端石葫芦式砚】
【端石葫芦式砚】
【端石葫芦式砚】
【端石葫芦式砚】
【端石葫芦式砚】
【端石葫芦式砚】

端石葫芦式砚,清晚期,长14.5厘米,宽9厘米,厚2厘米。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色黝黑,随形作葫芦式,砚面受墨处平滑,上端深凹长方小池。砚背面中部以下开凹槽做覆手,底一侧留有石皮。砚附葫芦形薄胎漆盒,盒面嵌青玉团寿字。

此砚石质细腻,造型新颖,为清晚期制品。

撰稿人:赵丽红
关键词: 端石 葫芦式 覆手
陈列骨董:【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明宣德,高28.7厘米,口径19.7厘米;盖口径22厘米,底径24.7厘米。

罐直口,丰肩,硕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通体以青花为饰。罐身分层绘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内均书一蓝查体梵文,中央双线圈内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体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

盖内9字中,有5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另4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周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个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此器在宣德青花瓷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撰稿人:董健丽

关键词: 青花 蓝查体 梵文 出戟 法轮 盖罐 八吉祥 莲瓣纹 大德吉祥场 五方佛 种子字 法曼荼罗 曼荼罗 宣德青花 法器 景德镇

陈列骨董:【嵌红铜蛙兽纹盘】

【嵌红铜蛙兽纹盘】
【嵌红铜蛙兽纹盘】
【嵌红铜蛙兽纹盘】
【嵌红铜蛙兽纹盘】

嵌红铜蛙兽纹盘,通高12.6厘米,宽41.7厘米,重3.38kg。

盘圆形,圈足,双附耳。盘口下饰蟠螭纹二周,足饰三角夔纹一周及云纹一周,双耳饰动物纹。盘内底正中饰一“六星”纹,周围饰四蛙,外有八兽形纹,均以红铜镶嵌。

撰稿人:郭玉海
关键词: 嵌红铜 盘 蟠螭纹 螭 螭纹 角 夔纹 夔 镶嵌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2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2

 

陈列古玩6:【汝瓷水仙盆】

【汝瓷水仙盆】

【汝瓷水仙盆】

北宋汝窑瓷器,被誉为是中国最完美的青瓷。汝窑瓷器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品极少,历代视为稀世珍宝。目前全世界仅存不足70件汝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21件的典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二十几件。两个故宫博物院的收藏都堪称世界之冠。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8迎春四季拍卖会
古董珍玩——杂项专场
LOT号: 1538

【清早期 扁桥耳炉 款识:“宣德年製”篆款】

【清早期 扁桥耳炉 款识:“宣德年製”篆款 】
【清早期 扁桥耳炉 款识:“宣德年製”篆款 】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高8.7cm;重1795g
作品分类 工艺品杂项>铜器
创作年代 清早期
估价 RMB  110,000-180,000
成交价 RMB  126,500HKD  155,788USD  18,975EUR  13,915
专场 古董珍玩——杂项专场
拍卖时间 2018-05-18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8迎春四季拍卖会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3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3

 

陈列古董:【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

【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
【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

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清,长19.8厘米,首宽3.2厘米。清宫旧藏。

如意柄紫檀质,圆柱式,尾稍粗,颈稍细,光洁圆滑。首部云头式,中嵌玉饰一块,砣出浅浮雕灵芝纹。尾端嵌青白玉饰,并配蓝色穗及珊瑚珠。

清乾隆朝以后,宫廷中流行一种三镶形制的如意,即在木制如意的首、身、尾部镶嵌玉饰。此如意虽只首、尾两镶,但形制设计显然来自三镶如意的影响,其风格轻巧纤秀,且愈经摩挲,倍显光润可爱。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浮雕 灵芝 珊瑚 镶嵌

陈列古董:【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宋,高3.5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11厘米。

洗直口,平底微内凹,浅圈足。里外施青白釉,口边无釉,镶铜口。洗中心印团螭纹。此洗印纹凸起,立体感强,为景德镇窑南宋时期仿定窑产品,有“南定”之称。

撰稿人:徐巍
关键词: 景德镇 青白釉 印花 蟠螭纹 螭纹 定窑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4
乾隆鑒寶圖 – 局部圖4

陈列古董:【玉螭凤云纹璧】

【玉螭凤云纹璧】
【玉螭凤云纹璧】

玉螭凤云纹璧,战国,宽14.2厘米,璧径11.5厘米。

璧两面各饰勾云纹6周,勾云略凸起,其上再刻阴线成形。璧孔内雕一螭龙,兽身,独角,身侧似有翼,尾长并饰绳纹。璧两侧各雕一凤,长身,头顶出长翎,身下长尾卷垂。

此玉璧不仅螭龙、凤鸟造型生动,璧表面的纹饰也不同于一般作品,没有采用常见的谷纹、蒲纹、乳丁纹,而是采用了勾云纹,使其与螭龙、凤鸟的搭配更为和谐,且加工精致。目前所见的战国玉璧中此件玉璧最为精致。从样式上判断,此器应是佩挂于人身的大型组佩中部的主要饰件,佩带者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撰稿人:张广文
关键词: 绳纹 玉璧 谷纹 蒲纹

陈列古董: 【白玉龙凤云螭纹杯】

【白玉龙凤云螭纹杯】
【白玉龙凤云螭纹杯】
【白玉龙凤云螭纹杯】
【白玉龙凤云螭纹杯】

白玉龙凤云螭纹杯,清,通长13.3厘米,最宽9厘米,通高7.2厘米。

撰稿人:展示内容采编科
关键词: 螭纹

陈列古董:【建武二十一年斛】

【建武二十一年斛】
【建武二十一年斛】

建武二十一年斛,通高41厘米,高33厘米,口径33.5厘米,盘径57.5厘米。

器分上斛下盘两部分,通体鎏金。斛有盖,盖中央饰四瓣叶纹,外围饰两周宽带纹,其内圈宽带纹上原饰有三只鸟,现已残失。斛身饰四周宽带纹,两侧有对称铺首衔环。斛和承盘下各具三熊足,上嵌杂色宝石,现多数已失。

承盘口沿下铸铭文1行62字:

建武廿一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铜承旋,径二尺二寸。铜涂工崇、雕工业、涷工康、造工业造,护工卒史恽、长汜、丞荫、椽巡、令史郧主。

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四川成都一带的铜工制造机构西工为皇帝作了一个带承盘的量器–斛,以雕刻的蹲熊为足,上面有青碧和玫瑰色的装饰物。铜承盘直径为二尺二寸。这件斛是由铜工的金银涂工崇、雕镂之工业、冶炼之工康、总成之工业四位工匠具体制造的,而由上级派来的护工卒史郓和本郡的长(指郡县的主要官员)汜、丞(指郡县的辅助官员)荫、椽(指郡县的佐治官员)巡、令史郧各位长官主持制造。以上涂、雕、涷、造为四个铜工工种,崇、业、康、业是四个工匠之名,他们四人是该器的制造者,因此,铭文称“造”。恽、汜、巡、郧则是各官员之名,这四个人是该器的主造者,因此,称“主”。

铭文反映蜀郡工官为皇帝制造铜器分主造和制造两级,也反映了当时铜器制作分工很细以及“物勒工名” 的制度。

斛为量器。铜量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目前所知以战国、秦、汉器物为多。此器的上半部分,以前有学者称为奁, 认为已失去了量谷物的本义。其实这种桶形的斛,在新莽时就已出现。东汉光武帝的建武年与王莽政权几乎相衔接(中隔“更始”两年),从器型发展的连贯性来看,建武廿一年仍采用桶形斛,实不足为奇。

撰稿人:李米佳

关键词: 建武 斛 盘 鎏金 叶 铺首 首 蜀郡 西工 乘舆 承旋 旋 闵瑰 涂工 雕工 涷工 造工 护工卒史 令史 都 冶 权 更 从

陈列古董:【玉条纹兽耳簋】

【玉条纹兽耳簋】
【玉条纹兽耳簋】

玉条纹兽耳簋,明,高8.8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9.4厘米。清宫旧藏。

簋玉色暗青,圆形,敞口,颈部微内收。簋两侧各有一个兽吞式耳,形为兽头口吞夔形柱。器身两面图案相同,每面各有两个用以装饰的凸戟,中部为凸雕片状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一阴线夔纹。簋的腹部排列纵向条纹,其下有圆形圈足。

簋为商、周时流行的食器,这件作品为仿古器,造型较商、周古器有所变化。明代,这类仿古簋可用于室内陈设,也可用于燃香。此簋的木盖为清宫所配,紫檀木质,上雕仿古云纹及镂空卷草纹,盖钮为元代玉件。从木盖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宫廷中曾作为贮放香料的香薰。

撰稿人:张广文
关键词: 兽吞式 夔纹 紫檀木 镂空 卷草纹 卷草

陈列古董:【文竹炕几】

【文竹炕几】
【文竹炕几】

清乾隆,横54.5厘米,纵24厘米,高29厘米。

此小几呈长方形,以松木为骨架,在其棱角处镶嵌紫檀木细丝,中间贴饰极精细的竹黄,色泽淡雅。几面正中镶瘿木心,侧沿两端雕饰回纹。腿子为竖直方材,缩进几面以内,其上端饰以透雕拐子牙头,前后两腿间各施横枨两根。

文竹技法取材于成熟南竹,将竹劈开后翻转其里,再以竹之内膜贴于木或竹制的器物上,制作难度较大,耗工巨甚,由于文竹用材所用的竹之“内簧”大料难得,故在使用上也是惜料如金,文竹成器多为一些小件文玩,可以说“文竹无大器”,而用于家具装饰上则更是少而又少。此小几造型灵秀可人,颜色清新淡雅,在故宫现存的文竹器物中可以说是精巧之作,弥足珍贵。

撰稿人:周京南
关键词: 镶嵌 紫檀木 瘿木 侧沿 回纹 方材 透雕 拐子牙头 牙头 横枨 文竹

陈列古董: 【亚鸟出戟觚】

【亚鸟出戟觚】
【亚鸟出戟觚】

亚鸟出戟觚,商晚期,高26.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8厘米。

觚喇叭口,腰和下部均有出戟装饰,圈足。器形高挑细长,中部明显收缩,具有商代后期铜觚的明显特征。觚身有许多精细的纹饰,从上至下分为四层:颈部饰以该时代流行的蕉叶纹;颈下端饰蛇纹,蛇头部宽大,眼睛突出,此种纹饰流行于商代中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腰部及以下分饰两层兽面纹,显示出礼器所特有的高贵。底部有图形铭文,释为“亚鸟”,此觚因而得名亚鸟出戟觚。该图形铭文为当时一个家族的族徽标志。

青铜觚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逐渐减少。据《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载:“执觞、觚、杯、豆而不醉。”觚是一种最基本的饮酒器具,常伴随爵、斝成组出土,说明在礼制中觚多是与爵、斝配套使用的。

撰稿人:王戈
关键词: 出戟 觚 从 蕉叶纹 叶 兽面纹 释 豆 爵 斝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