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窯別韻:清乾隆青花瑞芝秋葵紋如意耳瓶研究

傳世乾隆青花瑞芝秋葵紋如意耳瓶研究
故宮博物院 黃衛文

清乾隆青花瑞芝秋葵紋如意耳瓶
清乾隆青花瑞芝秋葵紋如意耳瓶

 

清乾隆青花瑞芝秋葵紋如意耳瓶
清乾隆青花瑞芝秋葵紋如意耳瓶

乾隆一朝(1736年-1795年)經濟繁榮,國力昌盛。在雄厚財力支持 下,為滿足宮中日用、殿堂陳設、宗教祭祀以及內外賞賜等對瓷器的 巨大需求,專司御用瓷燒造的景德鎮御窯廠,依皇帝喜好,在唐英等 傑出督陶官的管理下,集最好的制瓷原料與能工巧匠於一身,燒造不計工本,生產出了大量精美非凡的御用瓷器精品。

從乾隆時期的宮廷檔案記載來看,乾隆朝前期即乾隆二十年(1756 年)唐英卸任督陶官之前的御窯廠制瓷基本是上承皇帝旨意,依宮廷 所出前代瓷器原樣或瓷器新樣燒造完成的。如乾隆三年(1738年)內 務府《各作承做活計清檔•江西》條載:「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 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宣窯青花有耳蓋碗一件,…… 青花白地直口觀音瓶一件,……成窯青花八吉祥靶碗一件……傳旨, 著交與燒造瓷器處唐英……青花白地直口觀音瓶一件,照此樣脖子放 粗些,嘴子要撇口,……其餘俱照樣燒造送來,燒造完時再將交出原 瓷器繳回,仍交瓷器庫,此瓷器內有大器皿應畫樣帶去,其小瓷器皿 俱各帶去,欽此。」 又乾隆四年(1739年)內務府《各作承做活計 清檔•江西》條載:「十二月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 將唐英燒造得大運磁器盤、碗、鍾、碟、尊、瓶、罐等共三千七百五 十一件連原樣在內持進,交八品官高玉、太監毛團、胡世桀呈覽。奉 旨:……將呈覽過磁器四件發回,其餘磁器俱個送往圓明園總管收 放,俟朕駕幸圓明園時,著劉滄州揀選等次,欽此。」 再如乾隆七年(1742年)內務府《各作承做活計清檔•記事錄》載:「六月十四 日,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將唐英送來五年分次色磁器樣等共一百 九十一件持進,交太監高玉等呈覽,奉旨:今年磁器甚屬平常,將 尊、瓶、罐等四十九件留用,其餘磁器仍交出,著怡親王、內大臣海望派員與唐英家人挑選,用得的送進,其用不得的交唐英變價,再嗣 後燒造磁器,或畫樣內或窯上樣內揀選好樣式燒造送來,其平常樣式 不必燒造,嗣後腳貨器皿不必送京,即在本處變價,欽此。」

雖然上述例舉的清宮檔案記載表明,乾隆前期的御窯廠制瓷基本是依皇帝旨意,按宮廷所出樣制燒造的,傳世所見少量乾隆時期的御窯瓷 器也確可與檔案記載相對應,但顯然的是,在乾隆一朝長達60年的時間裡,歷年依旨按例燒造的御用瓷器數量極多,經年累積之下更是堪稱巨量,加之宮廷檔案記載中不可避免的某些粗疏或模糊之處,特別是古今之人對瓷器品種、造型、紋飾等的方面稱謂的差異,故此數量更多的傳世乾隆朝御用瓷器還無法與檔案記載所一一對應。

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清宮舊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清宮舊藏

 

圖1-清宮舊藏乾隆款鬥彩纏枝花卉雙耳活環
圖1-清宮舊藏乾隆款鬥彩纏枝花卉雙耳活環瓶

 

圖2-清宮舊藏乾隆款黃地紫綠彩纏枝蓮紋撇口瓶
圖2-清宮舊藏乾隆款黃地紫綠彩纏枝蓮紋撇口瓶

傳世乾隆款青花瑞芝秋葵紋如意耳瓶(拍品編號41)就是這樣一件清宮 檔案中雖未見明確記載,但在造型、紋飾、青花發色、款識等方面都具 備比較典型乾隆御窯瓷器特徵的傳世精品。造型上,此瓶器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清宮舊藏乾隆款鬥彩纏枝花卉紋雙耳活環瓶(圖1)、清宮 舊藏乾隆款黃地紫綠彩纏枝蓮紋撇口瓶(圖2)十分相似,應同屬清 宮廷檔案中常常提及的觀音瓶一類,如前述乾隆三年內務府活計檔• 江西條中所記:「青花白地直口觀音瓶一件,照此樣脖子放粗些,嘴子要撇口」 (圖3),此瓶敞口且頸部較粗的特徵與上述檔案中所記 比較近似。裝飾上,乾隆時期的御用瓷裝飾普遍特徵是特別重視所謂「祥瑞」之意的表達,即「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此瓶主題紋 樣以靈芝紋配合帶有一些西洋畫風的纏枝秋葵紋裝飾,瓶口及脛部邊 飾亦為靈芝式如意雲頭紋。靈芝紋在傳世所見乾隆時期的御窯青花瓷 器上比較罕見,但在同時期的洋彩瓷上多有表現,這種寓祝壽之意的。

清宮舊藏乾隆款白地洋彩瑞芝洋花蟬紋尊
清宮舊藏乾隆款白地洋彩瑞芝洋花蟬紋尊
圖3-青花白地直口觀音瓶-檔案
圖3-青花白地直口觀音瓶-檔案
清 乾隆七年 磁胎洋彩瑞芝洋花蟬紋。典藏者: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4- 清 乾隆七年 磁胎洋彩瑞芝洋花蟬紋尊。典藏者:國立故宮博物院。
說明文:
展品敞口寬邊,短頸,斜肩,碩腹向下斂收,淺圈足。胎質厚重,器表施白釉,釉面以各色粉彩描繪蕉葉、纏枝番蓮花、四季花卉及靈芝。局部圖案加描金線,器內及底皆施湖綠色釉,底心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就裝飾風格而言,此件作品充分展現出乾隆官窯特有的繁花似錦的風格,器表畫滿各式寫實的和圖案化的花卉,即使蕉葉、蓮瓣及肩部的隔線之內,亦再加飾朵花及圓圈的圖案。尤有甚者,每一個圖案的細節又極其精工考究,絕不因紋樣繁複、細瑣而草率了事,展現出在一個以技術為導向的時代,平面瓷繪亦以精工妙筆為能事。

靈芝紋樣在宮廷檔案中又有瑞芝紋之稱,如乾隆七年(1742年)內務 府《各作承做活計清檔•乾清宮》所載:「八月十二日,司庫白世秀、 副催總達子來說,太監高玉等交,洋彩瑞芝洋花蟬紋尊二件,……傳 旨,著配匣入乾清宮頭等,欽此。」 此器即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存清 宮舊藏洋彩瑞芝洋花蟬紋尊(圖4),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清宮舊藏 乾隆款綠地洋彩瑞芝花卉紋葫蘆瓶(圖5)等一樣都是以局部靈芝紋配 合西洋花卉紋組成主題裝飾紋樣。

清宮舊藏 乾隆款綠地洋彩瑞芝花卉紋葫蘆瓶
圖5- 清宮舊藏 乾隆款綠地洋彩瑞芝花卉紋葫蘆瓶

總之,此件傳世乾隆款青花瑞芝秋葵紋如意耳瓶,造型規整典雅,紋 飾繪畫細膩舒展,紋樣寓意吉祥,青花發色純正,款識書寫典型,是 一件具有鮮明乾隆時期御窯瓷器工藝特徵的傳世佳作。

注釋: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 卷8,頁278—頁283。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 匯》卷9,頁92。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 匯》卷11,頁139—140。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 匯》卷8,頁283。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 匯》卷11,頁6。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参考:一年兩拍賣升值100% HK$1,000萬估價青花瓷是何方神聖?

撰文:趙志瀚 Ryan Chiu   攝影:Justin Cheng
11月22日, 2019 | 星期五 | 22:16

乾隆 青花秋葵瑞芝如意耳瓶|香港邦瀚斯
乾隆 青花秋葵瑞芝如意耳瓶|香港邦瀚斯
乾隆 青花秋葵瑞芝如意耳瓶|香港邦瀚斯
乾隆 青花秋葵瑞芝如意耳瓶|香港邦瀚斯

今年初,一場不起眼的英國小型拍賣成為收藏界焦點:一件寫有「大清乾隆年製」款的青花如意耳瓶,歷經激烈競投後以£46萬落槌,最終連佣成交價£58.6萬(HK$590萬),足足是估價的29倍之多,令人咋舌。更誇張的是,這件青花瓷如今在香港拍賣,估價已達HK$1,000萬 – 1,200萬(NT$3,840萬 – 4,600萬),即事隔不足一年又升值一倍。究竟這件青花瓷器是何方神聖,為何價錢能夠如火箭般衝上雲霄?

縱觀全球博物館藏或古玩市場,這件乾隆青花瓶乃是獨一無二的孤品。(拍賣圖錄名稱為乾隆 青花秋葵瑞芝如意耳瓶,下面簡稱如意耳瓶)

如意耳瓶圓唇,束頸,溜肩,胸圓鼓,身下收至下腹略微外撇,體態優雅曼妙。如果撇除雙耳,器形基本上就是橄欖瓶。橄欖瓶流行於清朝雍正、乾隆兩朝,因形似橄欖而得名。造型豐滿秀挺,線條流暢富韻律感,輕巧靈動又不失穩重,兼具梅瓶、玉壺春特徵於一身。

橄欖瓶是瓷器收藏界的高級器形,備受追捧。最著名的橄欖瓶,必屬上海博物館珍藏的「雍正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2002年,橄欖瓶在香港拍賣,由收藏名家張永珍以HK$4,150萬拿下,當時刷新清代瓷器拍賣紀錄。張永珍後來把橄欖瓶捐贈予上海博物館,讓之重歸故土。

雍正 青花番蓮雙耳瓶|台北故宮
雍正 青花番蓮雙耳瓶|台北故宮

存世橄欖瓶數量不多,配有如意雙耳的更只有今次在邦瀚斯(Bonhams)拍賣這一件。翻查資料,台北故宮藏有一近例 -「雍正 青花番蓮雙耳瓶」,27.3cm高,器形和尺寸都和我們的主角非常相近。可是台北故宮瓶配的並非如意雙耳,而是弓形方耳,瓶口也是寬闊得多的盤口設計。

談過器形,我們看看畫工。如意耳瓶身體和頸部的主要紋飾都是纏枝秋葵,明顯取材自明朝成化的名物 – 青花宮盌(盌同碗),盡顯乾隆皇帝的慕古情懷。

「宮盌」一詞,僅限用於為供御所作之成化青花官窯瓷盌,相信為宮廷食器,燒造時間不足10年,約製於1480年代,即景德鎮出產成化瓷器的頂峰時期。宮盌紋飾有10多種不同設計,包括罕見的秋葵紋飾。

 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 「大明成化年製」款|2013年香港蘇富比,HK$1.41億成交

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 「大明成化年製」款|2013年香港蘇富比,HK$1.41億成交
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 「大明成化年製」款|2013年香港蘇富比,HK$1.41億成交
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 「大明成化年製」款|2013年香港蘇富比,HK$1.41億成交
秋葵花葉
秋葵花葉

2013年,「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在香港蘇富比拍賣,連佣HK$1.41億成交。此盌上的秋葵紋飾,可與如意耳瓶作為比較。

乾隆是位藝術修養甚高的「文青皇帝」,宮廷藝術品慕古的同時,亦要加上創新元素,方能得帝歡心。秋葵紋飾取材自成化宮盌,然而其明暗對比、清晰準確的花瓣經絡,婉轉立體的形態,則受益於雍乾時期供職內府的西方傳教士。他們將西畫技法帶入中式設計,與成化瓷器所見中國傳統的「雙鉤平塗」相結合,呈現出立體雅緻的效果。

說過器形、紋飾,現在要研究一下來源。

 如意耳瓶今年初成交時的外國報道

如意耳瓶今年初成交時的外國報道
安妮女士在中國結婚生子
安妮女士在中國結婚生子

今年1月,如意耳瓶在英國拍賣行「Bearnes Hampton & Littlewood」亮相,估價£2萬 – 3萬,引來十多位人士預交按金登記競投。拍賣官終以£46萬落槌,最終成交價(連佣金及其他費用)£58.6萬,由華裔買家投得。行方當時表示,賣家於1990年代從家中長輩繼承如意耳瓶後,一直把之束之高閣,一轉眼就是20年。直到後來整理住所,才把如意耳瓶和其他古物送去拍賣。

這位前藏家的家中長輩名為安妮女士(Annie Madeline Glover),1883年在倫敦出生,1910年遠赴上海教書。她在當地和會計師伯克史葛(James Arthur Burke-Scott)成婚並育有一子,至1918年不幸喪偶。1922年,她攜子乘半島東方輪船公司的「S·S埃及號」郵輪返回英國,最終在英國西南部城市巴斯(Bath)定居。

由於這個來源是根據前藏家的證言,所以邦瀚斯亦進一步考證核實,希望令來源更加穩固。

上海的別發洋行
上海的別發洋行
安妮次弟 Alfred Ernest Glover的記錄,指出他與別發洋行的關係|香港政府檔案處
安妮次弟 Alfred Ernest Glover的記錄,指出他與別發洋行的關係|香港政府檔案處

1891年英國米德爾塞克斯郡(Middlesex)的人口普查檔案顯示,安妮女士有三個弟弟,分別是Ethel、Ernest、Wilfred。根據香港牧師兼史學家 – 施其樂牧師整理的香港歷史檔案《施其樂牧師資料集》(The Carl T. Smith Collection),安妮次弟Ernest曾經於1941-1953年間,在香港的英文書店「別發洋行」(Kelly & Walsh Ltd.)擔任董事成員。

別發洋行成立於1876年,是以上海為基地的英文書出版商,在香港、新加坡,東京、橫濱都曾設有分部,後於日軍侵華期間遷至香港。時至今日,這家書店仍然在香港置地廣場及太古廣場設有分店。雖然現在無法證實安妮女士何時獲得如意耳瓶,但綜合上述考證,可以看出她的家族和20世紀中國甚有淵源。

綜合來說,如意耳瓶形態優美,繪藝卓絕,燒製精當,品相完美,為乾隆本朝官窯瓷器的極出之作,且為存世孤品,HK$1,000萬 – 1,200萬的估價確實合理。對收藏家來說,會猶豫的原因或許只有一個 – 如意耳瓶今年才剛拍賣過。

傳統上,藝術品有所謂「拍賣周期」,即拍賣過後,最少相隔四、五年才會再度上拍。縱觀近年的拍賣市場,這個拍賣周期已經愈來愈短。尤其是現當代藝術,拍賣周期有時即使縮短至一、兩年,再次拍賣時仍然能夠高價成交。如果是當代潮流藝術,有時藝術家才創作出一件藝術品,同一年就已經拍賣去了。

另一點是,這件如意耳瓶是從「細拍」而非「大拍」出來。顧名思義,「細拍」是指小型拍賣行的專場,「大拍」自然是指大型拍賣行,屬圈內用語。由於「細拍」一般資訊較少,沒那麼多人留意,所以有些行家或藏家會到「細拍」尋寶,希望能夠「撿漏」(以便宜或相宜價錢買到好貨)。

當然,「撿漏」是有風險的。如果眼光不足,很容易就會買到贗品假貨。如意耳瓶在英國細拍登場時,行方連斷代也沒有信心,在圖錄只稱為「一件中國青花瓶」,所以買家才能以低於市價的金額勝出競投。

是故,如意耳瓶的HK$1,000萬 – 2,000萬估價雖然合理,但最終成交如何,也在乎收藏家會否衝破「一年兩拍賣」這個心理關口。

清乾隆 青花秋葵瑞芝如意耳瓶 青花「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拍品編號:41
高度:27.5cm
來源:

傳英國巴斯(Bath)安妮·瑪德琳·格羅夫(Annie Madeline Glover,1883年生),後由家族傳承
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HK$10,000,000 – 12,000,000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