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定窑/邢窑 白瓷执壶

唐 定窑白瓷执壶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Description

唐 定窑邢窑 白瓷执壶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注水的壶。喇叭口、短颈、鼓腹

参考: 國立故宮博物院 唐 邢窯 白瓷執壺

唐 邢窯 白瓷執壺
唐 邢窯 白瓷執壺

描述:敞口,鼓腹,平足,底邊與圈足一線切線明顯,短流,曲把。外壁至內頸均施白釉,內頸部以下及外底無釉,內壁可見明顯拉坯遺痕。白釉瑩潔光亮,把手積釉處白釉泛青,腹部有多處淌釉遺痕。胎土潔白細膩。此類執壺,由晚唐至北宋早期,經常出現於北方窯系,與西安出土唐太和三年(829)王明哲墓出土「老得家茶瓶」形制相似,亦和唐代劉府君墓出土邢窯白釉執壺雷同,又和國立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所藏唐代滑石茶器組中的短流茶瓶相近,此類型制是唐代用來裝煮沸水點茶的茶瓶。
日期:618 A.D.-907 A.D.
格式:高12.1公分 口徑6.9公分 足徑6.5公分
關聯:《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
《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上編)

参考:佳士得
拍賣 18526梵達倫珍藏中國藝術網上
10月 30日 – 2019年 11月 6日
拍品 56 PROPERTY FROM THE ESTATE OF ALBERT AND LEONIE VAN DAALEN, SWITZERLAND
北宋 白釉執壺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 – 1127)

北宋 白釉執壺
北宋 白釉執壺
北宋 白釉執壺
北宋 白釉執壺
北宋 白釉執壺
北宋 白釉執壺

估價: GBP 800 – GBP 1,200
(CAD 1,339.52 – CAD 2,009.28)

成交價: GBP 1,000
請注意,此拍品為私人藏家所有。

來源
倫敦Ben Janssens Oriental Art, 2012年4月3日
瑞士艾爾伯‧梵達倫及莉奧妮‧梵達倫伉儷珍藏

参考:佳士得拍賣 3608 亞洲藝術 巴黎|2014年12月10日瀏覽拍賣 拍品79|THE CAPELO COLLECTION OF EARLY CERAMICS (LOTS 79 – 92) 12世纪 五代十国 邢窑白釉瓷壶水注 VERSEUSE EN GRES XING EMAILLE BLANC CHINE, EPOQUE DES CINQ DYNASTIES, XEME SIECLE

佳士得拍賣 3608 亞洲藝術 巴黎|2014年12月10日瀏覽拍賣 拍品79|THE CAPELO COLLECTION OF EARLY CERAMICS (LOTS 79 - 92) 12世纪 五代十国 白釉瓷壶水注
佳士得拍賣 3608 亞洲藝術 巴黎|2014年12月10日瀏覽拍賣 拍品79|THE CAPELO COLLECTION OF EARLY CERAMICS (LOTS 79 – 92) 12世纪 五代十国 白釉瓷壶水注

成交總額
EUR 49,500

估價
EUR 40,000 – EUR 60,000

VERSEUSE EN GRES XING EMAILLE BLANC
CHINE, EPOQUE DES CINQ DYNASTIES, XEME SIECLE
The ewer is potted with a neat oviform body and is applied to the shoulders with a short upright spout and an elegant two-thread handle. It is covered in a very pale glaze, pooling to a bluish tone around the edges. The flat base is left unglazed, exposing the fine pale ware.
5¾ in. (14.6 cm.) high

來源

With Priestley & Ferraro, London, 2010.

文獻及展覽
文獻
Francisco Capelo & Regina Krahl, Forms of Pleasure: Chinese Ceramics from Burial to Daily Life, p. 81, no. 26.
Chinese White Wares In the First Millenium, Pristley & Ferraro, London, 2010, no. 7.

展覽
Museu Nacional do Azulejo, From Ritual to Daily Use. Chinese Ceramic from Francisco Capelo Collection, Lisbon, June 2009, catalogue no. 26.

編製圖錄及詳情
拍品前備註
THE CAPELO COLLECTION OF EARLY CERAMICS (LOTS 79 – 92)
Post Lot Text
A XING-WARE WHITE-GLAZED EWER邢窑
CHINA, FIVE DYNASTIES PERIOD, 10TH CENTURY

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 五代十国 五代 茶瓶

五代十国 五代 茶瓶
五代十国 五代 茶瓶

明器

高9.8厘米、口径4.3厘米

这套白瓷茶具是陪葬用的模型,分别是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研碾茶末的茶臼、点茶用的汤瓶以及盛茶渣的渣斗。与之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瓷人像,上身穿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长卷,交腿趺坐,仪态端庄。据孙机先生考证,其装束姿容不类常人,但也并不是佛教或道教造像,因它和多种茶具伴出,故应该是茶神陆羽像,所展书卷是《茶经》。据文献记载,由于陆羽所著《茶经》影响深远,自唐代后期起,人们有了把陆羽当作茶神供祭的风俗。卖茶人会把瓷质陆羽像供在茶灶上,生意好时用茶祭祀,生意不好就用开水浇烫。凡买茶器到一定的数量,店家就会赠送一尊陆羽像。这种瓷像的制作前后延续了3个多世纪,数量应该不少,但目前能够确认的,只此一件。

《茶经》中提倡的是中唐时最为流行的煎茶法,即先在风炉上的茶鍑中煮水,待水微沸,量出茶末投入茶鍑中,随即用竹荚搅动,俟沫饽涨满便酌入碗中饮用。值得注意的是,这套茶具不仅有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还有晚唐时兴起的点茶所用的汤瓶。点茶即在汤瓶中煮水,置茶末于茶盏,俟水沸后,执瓶向盏中冲茶。点茶的技巧在于点汤,所以汤瓶是重要用具。煎茶和点茶具同时存在,说明这两种饮茶法尚处于交替时期。( 撰文:梁丰 )

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 白瓷茶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 白瓷茶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 白瓷茶瓶

茶具
1956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出土
高16.7厘米、口径9.6厘米
茶瓶亦称“汤瓶”。这件茶瓶的造型与陕西省西安市唐太和三年(公元829年)王明哲墓所出的“茶社瓶”相同,是沏茶时盛沸水之器。唐中期以后,饮茶方法日益讲究,出现系列专用茶具。茶瓶出现略晚,它说明了“点茶法”的兴起。“点茶法”到唐代晚期十分盛行,已有取代“煎茶法”之势。

参考: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 搏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 > 北宋(960-1127) 定窑白釉执壶

搏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 拍卖信息 Lot 0715 北宋(960-1127) 定窑白釉执壶
搏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
拍卖信息
Lot 0715 北宋(960-1127) 定窑白釉执壶

估价:300,000-400,000 HKD
成交价: 495,600 HKD (含买家佣金)
尺寸:
口径7.7cm;底径7.2cm;高21.3cm

拍品说明:
参阅: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著录于《定瓷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47,图54执壶流行于唐、宋,是当时装盛沸水点茶所用的注壶,也称烫瓶。本品为北宋早期制器,既有唐、五代遗风,又体现着宋代典雅优美、平和简素的新风尚,符合工艺美术时代风貌演进的基本特征。相较于唐、五代,此壶颈部变细、腹变长、足加高。敞口唇沿,束颈明显,丰肩,长圆腹上阔下收。底出饼状实足,足壁微微斜下,不同于唐、五代的明显外倾。肩部一侧出短直流,一面有执柄连接颈肩。执柄系由唐、五代时期的带状演变而来,前端为两股泥条,从转折处变为三股,便于持握。外壁施釉不及底,胫部见垂釉。釉光温润,釉色白中闪青。胎质细白,具粉质感。

参考: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 观古—瓷器珍玩工艺品 > 北宋 定窑白釉执壶

观古—瓷器珍玩工艺品 拍卖信息 Lot 0781 北宋 定窑白釉执壶
观古—瓷器珍玩工艺品
拍卖信息
Lot 0781 北宋 定窑白釉执壶

估价:70,000-100,000 HKD
尺寸:
高15cm

拍品说明:
此器为圆唇,侈口,束颈,圆肩,颈肩转折处有凸棱弦纹装饰一周,管状短流,双泥条柄,深腹斜收,饼足。整器釉色洁白,肥厚莹润,施釉至足,足底无釉。肩部及腹部有气泡及裂纹。造型小巧玲珑,做工精致。

参考: 國立故宮博物院 唐 邢窯 白瓷執壺

後設資料

唐 邢窯 白瓷執壺
唐 邢窯 白瓷執壺

資料識別:
故瓷009579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陶瓷器
描述:
敞口,鼓腹,平足,底邊與圈足一線切線明顯,短流,曲把。外壁至內頸均施白釉,內頸部以下及外底無釉,內壁可見明顯拉坯遺痕。白釉瑩潔光亮,把手積釉處白釉泛青,腹部有多處淌釉遺痕。胎土潔白細膩。此類執壺,由晚唐至北宋早期,經常出現於北方窯系,與西安出土唐太和三年(829)王明哲墓出土「老得家茶瓶」形制相似,亦和唐代劉府君墓出土邢窯白釉執壺雷同,又和國立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所藏唐代滑石茶器組中的短流茶瓶相近,此類型制是唐代用來裝煮沸水點茶的茶瓶。
日期:
618 A.D.-907 A.D.
格式:
高12.1公分 口徑6.9公分 足徑6.5公分
關聯: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
《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上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青釉执壶,唐
青釉执壶,唐

青釉执壶,唐,高13.4cm,口径5.9cm,足径7.3cm
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圈足上留有五个支烧痕。颈部一侧置八棱短流,另一侧置曲柄。壶内外施釉,釉色青中闪黄,晶莹透澈,釉面开细小的纹片。
此青釉壶是陈万里先生于1936年在浙江绍兴得到的,它出土于浙江绍兴唐户部侍郎北海王府君夫人墓,墓志记载该墓的年代为唐元和五年(810年),因此这是一件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器物,是鉴定唐代越窑瓷器的标准器,反映出9世纪初越窑器物的烧造水平。
1954年,陈万里先生将此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邢窑白瓷以其实用的造型、洁白的釉面在唐代成为最受欢迎的瓷品种之一。唐朝人李肇《国史补》中就曾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不仅如此,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都被作为地方名瓷向宫廷进贡,并成为最早的贸易用瓷运往海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邢窑白釉壶,唐
邢窑白釉壶,唐

邢窑白釉壶,唐,口径7.5cm,足径7cm,高17.5cm
壶敞口,长圆腹,平底,小短流,颈与腹部有曲柄相连。通体施白釉,外部施釉不到底。
此件器物造型端庄规整,釉色洁白莹润,属邢窑白瓷中的细白瓷,体现出唐代邢窑白瓷“似雪类银”的素雅与优美。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