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青铜 螭龙钮 龙凤纹瓶 英雄杯

明 龙凤纹螭龙钮铜瓶

Description

汉 青铜 螭龙钮龙凤纹瓶
又解:鹰/熊= 英/雄
英雄杯

参考:青铜器作为一种世界艺术,青铜器为何价值那么高?

佳士得纽约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专场拍卖

青铜器作为一种世界艺术,在海外一直是世界藏家追捧的焦点。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唯有青铜器的艺术价值是被全世界一致认可的,在世界任何一家大的博物馆几乎都设有专门的中国青铜馆,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青铜器在国际上的地位。青铜器,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虽然目前国内市场上青铜器价格不高,整体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但即便如此,青铜收藏在收藏领域,也一直被认为是资深藏家才能够玩得起的,是一种高逼格的藏品。

那么,什么样的青铜器值得收藏呢?青铜器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美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想要知道青铜器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就要从器形、纹饰、铭文三个角度去探究。

从器形上看,青铜礼器是最有收藏价值的,尤其是带有铭文的青铜礼器,更是青铜器收藏爱好者重点追寻的。青铜礼器是立国传家的宝器,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如,去年“国家宝藏”中出现的曾侯乙编钟,就是青铜礼器中的乐器,它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市场价值,还有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还有就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铜镜、兵器和杂项,可能是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收藏者往往忽视这些门类青铜器的搜集和收藏。

业界普遍认为,由于种种原因,高端青铜器多数集中于欧美,国内市场上的青铜器藏品以中低档居多。目前海外高端青铜器开始向内地市场云集,成为最受行家重视的品类之一。

不过,今后精品青铜器会越来越少,因为藏家多了,交易量大了,精品青铜器进入收藏领域就藏而不漏了。

近四五年来,青铜器身价已经飙升了五六倍,一些精品青铜器的价格更是达到了数百数千万元的级别。面对如此良好的走势,很多流失海外多年的青铜精品纷纷还乡,意欲赶上这轮上涨热潮。

2017年纽约当地时间3月15日晚7点,备受瞩目的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在佳士得纽约拍场开槌。四件商周晚期青铜重器均以高价成交。其中青铜饕餮纹方尊以3720.75万美金成交,青铜饕餮纹方罍以3384.75万美金成交,青铜饕餮纹瓿和青铜羊觥均以2712.75万美金成交,四件约合人民币8.77亿元,成为青铜器拍卖历史上价格最高的4件拍品。

青铜饕餮纹方尊
青铜饕餮纹方尊

依照目前考古发掘来看,出土方器的墓葬,它的等级、墓主地位都是比较高的,所以这几件青铜器很有可能出自比较重要的贵族墓里。但是这几件青铜器都没有铭文,无法推测它是属于哪一等级的墓葬,但墓主地位肯定是比较高的。”

商晚期青铜饕餮纹方罍
商晚期青铜饕餮纹方罍

这四件青铜器均为盛酒器,专家推测,方尊、方罍和瓿属于青铜器制作巅峰的殷墟时期,具典型殷墟早期风格和工艺特征,且体量较大,铸造精美;羊觥可能铸于南方,代表了商代长江流域的审美取向,出土的类似器型屈指可数。其中青铜饕餮纹方尊和青铜饕餮纹方罍为礼器中最为罕见的类型之一,充分反映安阳时期登峰造极的铜器铸造工艺。

商晚期青铜饕餮纹瓿
商晚期青铜饕餮纹瓿

对于这几件青铜器的出土地和流传经历目前尚不明晰,有猜测可能也是通过日本“山中商会”之手流失出去的,目前买家尚不知晓。

青铜羊觥
青铜羊觥

在收藏市场,青铜器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被业内公认。首先,青铜器是国之重宝,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很多人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致使青铜器藏品整体价格偏低,从而为藏品保值升值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从制作工艺上来说,即使现代工艺品,也无法达到当时的青铜器制作水平,这一直也是现代工艺无法攻克的难题,所以,青铜器稀缺性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参考: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青铜器纹饰
青铜器纹饰

古代中国青铜器

青铜器作为一种世界艺术,在海外一直是世界藏家追捧的焦点。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唯有青铜器的艺术价值是被全世界一致认可的,在世界任何一家大的博物馆几乎都设有专门的中国青铜馆,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青铜器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青铜器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是作为统治阶级等级特权的一部分,更在战火纷飞的冷兵器时代作为主要的杀戮武器。无论是天子的“九鼎八簋”,还是越王勾践剑,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工艺和超凡智慧。青铜器的真实文化价值原本就比瓷器和字画来得高。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青铜器纹饰一弊 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1、饕餮纹名称出自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夔龙纹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饰。多用作辅助花纹。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2、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3、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根据龙纹的结构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蛟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 爬行龙纹,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大多作对称排列。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 卷龙纹,龙的躯干作卷曲状,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状,常饰于盘的中心。《仪礼·玉藻》:“龙卷以祭。”郑玄注:“画龙于衣。”孔颖达疏:“龙卷以祭者,卷谓卷曲,画此龙形卷曲于衣,以祭宗庙。”古以为龙、蛇属于同类,故把龙画作蛇身蟠卷状。自殷墟到战国各个时期青铜器上都有这类装饰,只是图像结构有所不同。 双体龙纹,亦称“双尾龙纹”。其状以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这类纹饰呈带状,因而体躯有充分展开的余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盛行于商末周初。大多施于方彝或方鼎口沿上。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4、蛟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龙的躯干相互交缠的纹饰。结构多有不同,有单体接连式,龙的躯干有规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缠连接的,也有甚多的龙体交缠在一起,成多叠式的。“诸侯画蛟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是蛟龙为龙交缠的图像。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5、蛇纹是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 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蟠虺纹,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蟠虫离纹,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斜口,卷尾,蟠屈。盛行于春秋战国。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6、鸟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7、凤鸟纹也是商周两代共有的青铜器纹饰,其发展衍变中出现的变异具有断代的意义。称为凤鸟纹的一类,头有华冠,有的有角,尾羽纷披,常用于主要的装饰面。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长尾的鸟纹和小鸟纹,多用于装饰带或作辅助性纹饰。

8、波纹(环带纹)是一种宽大而流畅的曲线纹饰,形象活泼而流畅。西周颂壶腹部装饰的蛟龙纹与波纹配合使用。以浮雕手法制作的蛟龙纹饰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壶体正侧、宽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变化。

青铜器饰纹象征性阐述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1、图腾标记 图腾是一种自然形象,比较多的是动物形象,某一原始氏族认为这种自然形象与他们本氏族有着特殊的关系,或视之为本氏族的祖先,或视之为本氏族的亲属或保护神,因此无比虔诚的敬奉它、崇拜它。如龙纹、夔龙纹、凤纹、蝉纹等。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在新石器时期,龙纹接近蜥蜴、壁虎的形象,到青铜器时代逐渐由此演变成夔龙纹、龙纹。凤纹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因此,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

2、神灵崇拜 青铜器纹饰中宗教意味最浓的是饕餮纹,关于饕餮有各种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它们是原始社会图腾观念的遗留;一是认为它们是祭祀鬼神祖先的牺牲,或引申为 “助理巫觋通天地工作的各种动物在青铜仪器上的形象”。在上古人类心中,整个世界都充满着种种稀奇古怪的精灵,其中有的是人的命运的主宰者或者朋友,有的是专与人类捣乱的妖魔鬼怪。上古人类将种种自然的或社会的灾祸都归与妖魔作怪。驱除妖魔鬼怪是原始人的重要的活动之一。这种活动通常叫辟邪。如司母戊方鼎,它是以细密的云纹组成的装饰带衬托浮雕式的兽面纹主题,整体面貌以对称的狰狞兽面象征王权威严,是商末青铜器的代表作。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3、驱神辟邪 在商周的纹饰中,可以看到以神化了的动物食人的方式来辟邪。这种用图腾动物捕食怪物的形象辟邪,反映的是神与魔的斗争,又曲折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抗争。虎食人卣,铜体作虎踞坐形,以虎后爪与尾为器的三个支撑点,而虎的前爪正有力地攫着一断发跣足的人,作噬食状,造型十分逼真生动。此卣形制复杂,显示铸造的高超技艺。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为了辟邪,反映“虎食鬼”的神话;也可以说是人兽相拥,人为作法巫师;还有的认为虎为神物,猛虎食人是“天人合一”。

4、装饰作用 青铜器中的自然物象多以变异的手段来表现,最常见的是云雷纹、涡纹和水波纹,这种纹饰曾被普遍用作填满所要装饰的环形装饰带及大面积的“地子”上,又被称为“地纹”。这种“变异现象”不仅表现出由原始先民传承而来的企图借助想象来超越现实的思维方式,也表现出奴隶时代由社会等级、权力意识激发出的幻想。立体式的、浮雕式的饕餮纹、夔纹等,衬托以线刻的云雷纹等各种底纹,构成繁密复杂的图案。强烈的宗教情感在青铜器上凸现,神秘诡异,气势逼人。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其间青铜器的风格从庄严的艺术风格转向了朴实、简洁、明快风格,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成实用器具。青铜器的纹饰则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到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环带纹,再发展为清新的蟠螭纹、宴乐、攻战纹等,其间动物纹饰狰狞的超自然魔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这种纹饰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制造工艺或者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引起的,同时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的变革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青铜器纹饰的产生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聪颖、智慧的结晶,是体现人们美好心愿的依托物,是人们与大自然抗争、共存、达到“天人合一”朴素心愿的具体表现,他们用高超的铸造技艺,为我们留下象征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之青铜器

爵也称爵杯,古代饮酒器也是我国青铜器中的一大类。史载,地位尊贵的人用爵,在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给受封者的一种赏赐物。再后来“爵”就成了“爵位”的简称,“加官进爵”也就由此而来。

爵作为饮酒之器,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陶爵流行于夏、商,铜爵流行于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爵,器型大气优美,端庄典雅,铜绿盎然,更显历史韵味,属铜器中的极品。西周以后便罕见爵杯的踪迹了,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几乎不知爵为何物了。宋代以来,以古物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盛起来,人们才重新开始认识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随之而来的仿古之风大作,目前所见的仿古爵杯,有银爵、铜爵、玉爵和瓷爵等。

精美的铜爵杯不仅为今天的人们在现当时贵族优裕奢华的生活场景,也为研究当时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实物,为中国独特的酒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它们使得尘封已久的历史变得生动清晰起来,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并将成为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代代相传。

近年来青铜器精品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不断获取藏家的瞩目,相信青铜器在收藏市场上的地位会稳步提升,这一重要历史文物的价位也会随着中国艺术市场整体提升而水涨船高。

参考: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
201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符瑞——精品珍玩
LOT号: 0326 清乾隆 黄玉龙纹瓶

 0326 清乾隆 黄玉龙纹瓶
0326 清乾隆 黄玉龙纹瓶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高17cm
作品分类 玉石器>摆件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RMB  700,000-900,000
成交价 RMB  1,012,000 HKD  1,157,895 USD  151,800 EUR  111,320
专场 符瑞——精品珍玩
拍卖时间 2019-01-09
拍卖公司 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

此黄玉龙纹瓶做工精细,玉质温润,瓶身以龙头以及云纹做装饰,造型不难看出为清代乾隆时期风格。龙头栩栩如生,胸前龙麟以及龙角生动,眼珠大又圆,精神奕奕。

此黄玉龙纹瓶实属难得佳作,值得文人雅士收藏赏玩。

参考:佳士得拍賣 2872
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紐約|2014年9月18日 – 19日
拍品1041|PROPERT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RS. JAMES BISHOP PEABODY
明 銅錯金銀英雄巹盃
MING DYNASTY (1368-1644)

明 銅錯金銀英雄巹盃
明 銅錯金銀英雄巹盃

成交總額
USD 100,000

估價
USD 40,000 – USD 60,000

明 銅錯金銀英雄巹盃

來源
Heber Reginald Bishop (1840-1902).
James Cunningham Bishop (1870-1932).
Mary Cunningham Bishop Peabody (1893-1980).
James Bishop Peabody (1922-1977), and thence by descent to the present owner.

編製圖錄及詳情
拍品前備註
PROPERT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RS. JAMES BISHOP PEABODY

参考:佳士得拍賣 15797
藝臻期頤-MARCHANT珍藏中國藝術品
紐約|2017年9月14日
拍品712 明 青铜英雄杯合邑杯
A MASSIVE BRONZE ‘CHAMPION VASE’
MING DYNASTY (1368-1644)

拍品712 明 青铜英雄杯合邑杯
拍品712 明 青铜英雄杯合邑杯
拍品712 明 青铜英雄杯合邑杯
拍品712 明 青铜英雄杯合邑杯

成交總額
USD 50,000

估價
USD 35,000 – USD 45,000

A MASSIVE BRONZE ‘CHAMPION VASE’
MING DYNASTY (1368-1644)
The vessel is formed by two conjoined cylindrical receptacles, each finely cast in two registers with archaistic scrolls and lobed bands on a key-fret ground. The two receptacles are supported on the back of a grinning mythical beast crouching with its front and back legs braced to the sides. On the front side a slender phoenix stands on the beast’s head, its stylized square-scroll wings spreading over the upper register of the receptacles, and on the back side a further mythical beast forms a handle. The creatures are incised with archaistic patterns, and the dark reddish-brown patina has some greenish and ochre mottling.
18 in. (45.8 cm.) high

來源
Private collection, England, acquired in Shanghai, 1920s, by an English employee of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working in Shanghai, and subsequently kept at the family home in Stamford, Lincolnshire.

拍品專文
The size and quality of casting of the present ‘champion vase’ makes it exceptionally rare. Compare another unusually large bronze ‘champion vase’ dated to the Ming dynast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Heber Reginald Bishop (1840-1902), sold at Christie’s New York, 18-19 September 2014, lot 1041. Another example i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is illustrated by R. Kerr, Later Chinese Bronzes, London, 1990, fig. 57, where the author notes that the vessel was probably assembled in the Song to early Ming period, from seven or more pieces, including two Han dynasty tubular fittings, probably originally from a chariot. This composite example perhaps provides a clue to the origins of the intriguing ‘champion vase’ form, which became popular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参考:佳士得拍賣 5305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倫敦|2012年5月15日
拍品186
碧玉英雄合巹盃
清乾隆

 清乾隆 碧玉英雄合巹盃

清乾隆 碧玉英雄合巹盃

成交總額
GBP 22,500

估價
GBP 15,000 – GBP 20,000

拍品專文
This type of vessel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agle and bear is known as ‘champion vases’, as the Chinese names for eagle, ying, and for bear, xiong, provide the homophones for ‘champion’, ying xiong. These vases are also known as the ‘nuptial cups’, he jing bei, used as ritual wine cups for wedding ceremonies in the Ming dynasty.

Compare a spinach-green jade ‘champion’ vase i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illustrated by M. Wilson, Chinese Jades, London, 2004, p. 105, pl.103. Also see a white jade ‘champion’ vase from the Alan and Simone Hartman Collection, sold in our Hong Kong rooms, 27 November 2007, lot 1547.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