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王莽布貨十品:一组 7 枚 (缺3枚)

汉朝王莽布币十布钱:一组 7 枚 (缺3枚 小布一百,差布五百, 壮布七百 )

Description

汉朝王莽布币十布钱布貨十品

一组 7 枚 (缺3枚 小布一百,差布五百, 壮布七百 )

小布一百/可以兑换五铢钱100枚。现存世已不多 (缺)
幺布二百/可以兑换五铢钱200枚。现存世已不多
幼布三百/可以兑换五铢钱300枚。
序布四百/可以兑换五铢钱400枚。
差布五百/可以兑换五铢钱500枚。(缺)
中布六百/可以兑换五铢钱600枚。
壮布七百/可以兑换五铢钱700枚。(缺)
第布八百/可以兑换五铢钱800枚。
次布九百/可以兑换五铢钱900枚。
大布黄千/等于“小泉直一”1000枚。

参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 鎏金铜“货布”

唐 銮金铜“货布”
唐 銮金铜“货布”
唐 銮金铜“货布”
唐 銮金铜“货布”

唐 銮金铜“货布”
唐 銮金铜“货布”

唐 銮金铜“货布”
长5.7厘米,肩宽2.1厘米,重13克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宽颈、窄肩、平裆、方足。首中间有穿,周缘有郭,钱面篆书“货布”二字,通体銮金。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从居摄二年至天凤元年(7—14年)八年之间,先后进行了四次币制变革,铸币六种二十八品。《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货泉。王莽乱改币制,种类复杂,比值错乱,换算繁难,而且朝令夕改,每次都是依靠严刑峻法强制推行,造成钱法紊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导致新莽王朝迅速覆灭。王莽复古改制虽遭失败,但其钱币却以品种繁多、样式奇特、铸造精美、文字隽秀而流传千古,被后世钱币学家誉为铸钱第一好手。货布存世较多,制作最为规整,通长5.8—5.95厘米,一般重量为16克左右,钱文书法纤秀遒劲,笔画细挺流畅,尖如悬针,世称”悬针篆”。何家村窖藏中有六枚銮金货布,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首次出土的銮金货布。这六枚金货布一向被认为是新莽铸布。1990年西安市考古工作者在西安西郊清理的一百三十六座唐墓中,又发现一枚銮金货布。目前见到的銮金货布,均出土于唐代窖藏或墓葬。唐代窖藏、墓葬出土銮金货布,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新莽铸造被唐人收藏;其二是唐代銮金或仿制。

经过认真测量,并仔细与馆藏数百枚新莽货布对比,何家村出土的六枚銮金货布当为唐代仿制品。众所周知,钱币的形制和文字,是鉴别古钱的基本依据。新莽钱币向以精美著称,已为大量出土实物所证实。而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鎏金货布形制小于新莽货布,钱文漫患不清,笔画臃肿呆滞,重量仅12—13克。显得相形见绌,貌似而神异。如果是新莽铸造,何以弃优择劣,偏偏选用这些次品来鎏金?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窖藏出土的还有一枚没有銮金的青铜货布及大布黄千,虽锈蚀斑驳,品相较逊,但其形制符合新莽货布的特征,通长5.95厘米,肩宽2.35厘米,重量17克,钱文亦不失隽秀清晰,无疑是新莽铸币。因此,很可能这枚新莽货布就是翻铸銮金货布的母钱。纵观我国古代铸钱工艺的发展,春秋战国铸钱使用阴文陶范或石范、铜范,并从单型腔发展到多型腔。秦汉铸钱石范使用频繁,铜范大量出现,范面钱腔多达几十枚,其浇铸工艺仍是一脉相承的。新莽时期,叠铸工艺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有大量的叠铸铜母范和泥子范为证。隋唐以后已绝少有钱范出土的事实说明,唐代铸钱工艺已发展到了母钱翻砂法。从铸造工艺上看,窖藏的主人用新莽货布做母钱来翻砂铸造蜜金货布是完全有可能的。由于用母钱翻砂浇铸,冷却后再经锉磨修整,所以较新莽货布轻小,结合现代翻砂技术应能明确其差别。新莽至唐代,前后相差六百年,莽钱奇特精美,藏者得之不易,视之若珍,翻铸仿制用来雅赏品玩,也在情理之中。

参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汉 玉雕仿青铜“货布”项坠 Girdle pendant
China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汉 玉雕“货布”项坠 Girdle pendant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汉 玉雕“货布”项坠 Girdle pendant

Object Details
Period:Han dynasty (206 B.C.–A.D. 220)
Culture:China
Medium:Jade
Dimensions:H. 1 1/2 in. (3.8 cm); W. 1 5/8 in. (4.1 cm)
Classification:Jade
Credit Line:Gift of Samuel T. Peters, 1916
Accession Number:16.144.33
Provenance
Samuel T. Peters , New York (until 1916; donated to MMA)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Timelines
Central and North Asia, 1-500A.D.
Central and North Asia, 1000 B.C.-1 A.D.
China, 1-500A.D.
China, 1000 B.C.-1 A.D.

参考阅读:(来自网络)

西漢中期以後,社會進入大統治局面,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使用十分廣泛。五銖錢幣值高,宣帝時,“谷石至五錢”,是中國歷史文獻記載的最低糧價。西漢時期,五銖錢鑄造的數量也很多,史料記載:“自漢武帝元狩五年三官鑄五銖錢,至平帝元始,成錢二百八十億萬餘。”中國古代的貨幣經濟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

西漢元帝時(西元前48-前33年在位)有個外戚叫王莽,他憑藉其姑母在宮中的恩寵,官職連連升遷,西漢末年,他竟掌握了漢朝大權,進而自立為皇帝,國號“新”。王莽當政時,也多次改革幣制。他改革幣制,除了出於“托古改制”的目的外,還有削弱劉漢勢力、搜刮民間財富之意。他托古改制,恢復了已廢止200多年的布幣、刀幣的制度,變換形制,于居攝二年(西元7年)改漢幣制,以周錢有子母相權,於是更鑄大錢,下令鑄造錯刀、契刀和大泉五十。王莽所鑄刀、布幣完全不同於戰國時期刀、布幣的形制。他在刀幣上加了一個方孔圓錢,並且明明白白地鑄上刀幣的名稱和價值。如“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其身形如刀,材質為銅。一刀平五千的圓錢上以黃金鑲嵌“一刀”兩字,刀身鑄有“平五千”三個字,所以又稱金錯刀。一刀平五千與原來的五銖錢並用,一刀平五千當五千枚五銖用。契刀五百當五百枚五銖用,大泉五十當五十枚五銖用。這幾枚錢的錢文均屬篆文。金錯刀、契刀通長二寸二分(漢尺),實際測量長約7.2-7.5釐米,金錯刀重20-46克,契刀重16.4克。後來民間私鑄減重,數量頗多,今所見大小不一,而且面文有二決文、四決文重輪、傳形等,此外還有鐵錢。

王莽建國二年(西元10年)行“寶貨制”。“寶貨制”內容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是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六名為金貨、銀貨、龜貨、貝貨、泉貨、布貨六大錢幣類型。

二十八品是指不同質地、不同形態、不同單位的二十八品錢幣。分別為:

  • 金貨一品,即黃金重一斤,直錢一萬。
  • 銀貨一品,即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錢一千五百八十,普通銀每流直錢一千。
  • 龜貨四品,即元龜長尺二寸,直錢二千一百六十;公龜九寸,直錢五百;侯龜七寸以上、直錢三百;子龜五寸以上,直錢百。
  • 貝貨五品,即大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錢二百一十六;壯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錢五十;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錢三十;小貝寸二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錢十;貝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為朋,率枚直錢三。
  • 泉貨六品,即小泉直一,直徑六分,重一銖;泉一十,直徑七分,重三株;幼泉二十,直徑八分,重五銖;中泉三十,直徑九分,重七銖;壯泉四十,直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 布貨十品,以大小順序則有小布一百,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即小、幺、幼、序、差、中、壯、第、次、大。

這二十八品均為法定貨幣。在當時的流通領域中,大概只有其中的六泉十布所佔比重較大。尤其以“六泉”製作精美、錢文秀麗。“十布”均模倣戰國平首布錢形態,不同處是十布的頭部鑄有一圓孔,錢面中部自首部至襠部鑄有一條直線,直線兩側為錢文,陰文,篆書;幣的首部圓孔及幣的邊緣均有郭。

王莽此次實施的“寶貨制”,換算複雜,幣制混亂,結果民心大亂,商品流通不暢,民間卻私自還用五銖錢來交易。王莽得知後大怒,於是明令城內老百姓接受,每個人出入城必須出示“大布黃千”錢來作為通行證。王莽治國無方,斂財有術,他篡漢15年,就曾四次改革幣制。王莽頻繁地更改幣制,每次都是以小換大,以輕換重,錢越改越小,價越作越大,無形之中把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搜刮光了。王莽的橫徵暴斂,加劇了新朝的滅亡,在農民起義的烈火中,王莽和他的金銀財寶都被一起焚燬。

王莽鑄幣的文字,有幾種採用懸針篆。過去泉學家只著重談論過布泉一種,其實,王莽的十布、貨布和貨泉的文字都有懸針篆。除布泉外,懸針篆比較突出的是貨布和大布黃千兩種。這兩種錢的懸針篆很具典型性。

懸針篆是小篆的一種,也叫垂針篆,是篆書的異體,懸針是指“豎畫收筆出鋒”,鋒就像鋼針倒懸一樣。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説:“懸針,小篆體也,字必垂畫細末,細末纖直如懸針。”宋朱長文《墨池篇》説:“懸針之書,亦出曹喜。”宋僧夢英《十八體書》説:“懸針、垂露曹喜所作。懸針篆,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看來,前人對懸針篆早有議論,而且上述二人肯定懸針篆是曹喜所創。

曹喜,東漢人。章帝(劉炟)建初年間為秘書郎,大概是掌管圖書經籍的小官。他工篆、隸,有些名氣。有人説他看見李斯小篆的筆勢,“悲嘆不已”。人們認為曹喜的篆書“小異於李斯,而也稱善”,對他的評價不低。然而,要説懸針篆是他所創,則未必是事實。章帝晚于王莽六七十年,曹喜在章帝那裏當小官時,王莽已經鑄了好幾種懸針篆的錢幣了。可見懸針篆不是曹喜所創。

王莽留下來的書跡,除錢幣外,尚有新嘉量銘文和磚文。莽量銘文的小篆,也堪稱精美,結體呈縱勢、長方,上密下疏,瘦勁厲悍。後人治印,多所借助,甚至有大書畫家,篆刻家如齊白石、鄧散木等的篆書、篆刻,都從它得益很多。

王莽貨幣的面文,也如布泉一樣,是懸針篆。清代泉學家翁樹培在《古泉匯考》中説:“貨布二字細瘦如針,莽錢中之最精者。”

關於大布黃千錢文的書體,無疑也是精美的懸針篆。大布黃千有兩種,一為四字懸針均不太明顯;二是四字懸針均顯著。另外還有異范一種,“黃”字和“千”字末筆懸針的尖銳程度則非常強烈而醒目。

王莽雖然被人民永遠地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但王莽錢的藝術價值卻遠遠超過了它的使用價值,它的文字、冶煉和設計都堪稱中國古錢一絕,匠心獨具,有著極高的收藏和欣賞價值。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