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Post Views: 3,011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 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基本上包括明清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款名 年代 纪年款 堂名款 人名款 言语款 其它款识 款识图标 洪武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          

     点击阅读

叶佩兰:明清瓷器款识浅说

所谓瓷器款识是指刻划或书写在一件器物的身部或底部,用以表明器物的时代、用途及工匠姓名的文字,亦称铭文。制瓷业很早就采用这种做法。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有所谓“瓷器有款肇始于宋”的说法。黄矞的《瓷史》提出:“瓷器之年不自宋始,并见过三件带‘乾元年制’的器物。”事实上瓷器上面刻铭文最早始于东汉。

     点击阅读

2017 传世御窑与出土御窑对比大展: 弘治与正德

Post Views: 122 故宫博物院斋宫 大型专题瓷器展 明代御窑瓷器5——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代御窑瓷器4——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代御窑瓷器3——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代御窑瓷器2——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代御窑瓷器1——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2017 传世御窑与出土御窑对比大展: 弘治与正德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 (2015 已结束)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 (2016 已结束)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2017) 展览旨在通过将明代景德镇陶厂或御器厂遗址出土的落选品(修复件或残片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以对比的方式进行展示,以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窑瓷器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为观众朋友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镇御窑烧造瓷器品种和欣赏标准器的机会。举办这样的展览,也是让分离数百年瓷器的一次再聚首。本次推出的“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是明代御窑瓷器对比系列展中的第三个。     明代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时期,处于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是明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水岭,即明代社会开始由之前的保守、沉闷逐渐走向革新、活跃。表现在社会风气上,最突出的是淳厚朴实之风逐渐消失,人们开始变得崇尚钱财、追求财富。由于这两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御用瓷器具有一定共性,如生产规模均相对缩小、品种都急剧减少、装饰风格也都相对朴素,因此,特将这两朝瓷器一同展出。 展览共分五个单元,分别为 清新优雅——青花、釉里红瓷器 轻盈秀丽——五彩、斗彩瓷器

     点击阅读

盘点中国2015春拍市场 佛教艺术TOP10

Post Views: 140 元代开始,中国佛像制作的主流风格由汉式转为藏式,这一方面是出于皇帝个人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另一方面也是受朝廷统治政策的影响。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治藏的重心是宗教笼络政策,佛像是回赠西藏上层必不可少的固定礼品,这些汇集全国能工巧匠、经过数十道复杂工艺制成的皇室御制佛像,除了符合西藏佛像的标准外,还以雍容华贵的佛像样式体现出大明皇家的气派,再加上仅赏赐给前来朝贡的西藏各派宗教领袖,就更加珍贵此尊无量寿佛属于永乐造像中较小型的作品。

     点击阅读

盘点全球2014拍卖市场 佛教艺术TOP10

Post Views: 113 藏传金铜造像迅速发展,形成了金铜佛像制作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和清代的康熙、干隆两朝。这些汉地制作的藏式佛像,外表大都采用鎏金制作,工艺精湛,气势辉煌,姿态普遍富于动感,颇具震撼力,在抚慰人心的同时,也凸显尊崇之美。在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中,以金铜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视。明清的金铜佛像就构成了今天中国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

     点击阅读

拍賣图录:安德昇藝術 Anderson Art

在2010年跨越至2011年的這一個夜晚,安德昇 藝術 成立了,以跨年歡慶盛宴之姿,宣告對當代藝術的傾心付出。獨具品味與爆發力的當代藝術作品,將引領著我們航向未來。當代藝術勇於顛覆傳統、拋棄束縛、創造自我的新時代精神,呈現於來自全球的藝術作品,鮮活地昭示著所謂「當代」的真諦。

     点击阅读

李經澤 世界级中国漆器收藏专家

李經澤先生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了自己的中國漆器收藏研究生涯,他發現日本是收藏漆器上品的最佳地點,因為那裏不僅具備詳盡的文獻資料,而且漆器本身保存狀態也非常穩定,通常會被放置在特製的包裝盒內。日本自室町、江戶時期至今都盛行茶道。在他們崇尚的茶道用具中,包含相當多的宋、元、明時期的漆製蓋盒、香盒、香盤和茶碗的盞托以及其他擺設器。借助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李經澤在日本收藏了不少漆器中的精品,在漆器研究收藏領域享有盛譽。

     点击阅读

瓷绣墩:古代闺房里的一抹秀色

绣墩,又名鼓墩或坐墩,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常用及最富有个性的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古代女子为了使自己的坐具显得更 为美丽、高贵,便在绣墩上“铺锦披绣”,将其用艳丽、珍贵的锦绣包裹住,很多锦绣是出自主人亲手缝制,绣墩其名也是来源于此,这样看来绣墩也称得上古代闺 房里的一抹秀色了。(来源于网络)

     点击阅读

民国十大紫砂陶刻名家

民国十大紫砂陶刻名家 紫砂名家临渊阁
上世纪30年代,宜兴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们在紫砂茗壶上或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

民国壶陶刻的落款一般要受到陶商与店号的制约。壶上署款以陶刻艺人的名号与店号为主,有些落款十分混乱,随意性很大,如一人用多款,几人共一款,故相当一部分署款现在无法考证具体作者。因民国陶刻落款的不确定性,一般壶友很难弄清这些陶刻名号背后的名家高手。

     点击阅读

明清官窑瓷器

明、清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走向它的尽头。然而,在这五个半世纪中,社会并不乏微妙的变化。在时代变化的大背景下,明、清时期,五彩缤纷的彩瓷迅速取代了苍翠的青瓷,占据了瓷业的首席。唐宋名窑难企及,明清箐华色更佳。在清代康、雍、乾三朝,景德镇官窑瓷器终于依托华夏数千年文明的底蕴,依持其本身具有的功利性,攀登上瓷史的高峰。

     点击阅读

鉴藏知识:识年款辨宣德

Post Views: 155   文/徐文宁   明代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款识,俗称“年款”。明代年款有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两种。篆书题写的自永乐开始,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也有。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并且锥刻款多见于单色釉瓷器上。明宣德起开始出现以青花楷体题写,题于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成为以后明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年款的主要形式。除口沿、器肩、器腹等无圈框年款外,宣德官窑瓷器上以青花、红彩在器心、器底位置题写的年款,有单圈、双圈、单框、双框、椭圆、莲瓣等边饰。从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横书两种。总之,宣德年号款的款式种类之多,为明代历代款式之最。此种现象正说明宣德是“年款”起初阶段,尚没有固定的规范格式形成,所以才会给后人留下一个“宣德款遍器身”的说法。   宣德款的外边装饰特征   釉显肥润,器底釉色泛青,框圈与字有朦胧感。   宣德年号款的青花框或圈,其青花粗细浓淡约显不一。单圈、双圈均有首尾笔锋搭界,青花笔触有色重线叠痕迹。圈中六字双行若以中心线上下左右分割,大明德年四字相比宣制两字挤在上半部,字迹下留圈内空白比上半部多,显得上紧凑下舒展。“年款”字极少靠框圈书写,并且框圈也不倚器足为靠而画。更不见成化朝才有的那种常见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沿的六字或四字年号款的体式。资料记载有一白釉暗花高足把碗,在器内腰部印阳文四篆字暗款,款外围以莲瓣,属稀有之款,但不知该器今藏何处,仅仅作例一说而已。   宣德青花瓷器的施釉方法与清代吹釉方法不一样,故釉显得肥润,在器底部因釉积厚实,釉中含铁量增大,釉色泛青。釉中气泡较多,青花晕散,使得框圈与字有朦胧感。   宣德款的青花呈色特征   笔划粗细适中,颜色多不均,笔法遒劲有力。   青花呈色的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钴。我国古代青花都是用含钴的天然矿石钴土矿作着色剂。钴土矿是一种含钴、锰、铁等较复杂的矿物。明代早期,采取水沉法获取青料的技术,在河中冲去浮土,再反复加以淘洗,用水磨沉淀、磁石去杂的方法获得青料。明代晚期开始向煅烧法选炼获取青料的技术发展改造。将选好的青料放在水中不断淘洗,装钵煅烧,逐粒精选出色泽润、比重大、拨动有金属声响的料,把它研得极细,作为用在瓷坯上画的青花色料,加水调和即可使用。色料的磨细程度不仅影响画工,特别是对青花的显色来说也很重要。色料愈细愈能使颜色均匀调和,且容易绘画。如果色料中有过粗的颗粒,在烧成时有被还原成金属而使瓷器表面形成黑点的可能。因此明清时期的敲青和淘青工艺方法,与现代取青工艺的球磨青料技术,以及化学合成氧化钴青料,是有着时代的明显区别。故在细目筛取青料的颗粒大小均匀度上,必然的留有时代的痕迹。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制作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许多文献记载都说是由南洋进口一种“苏泥勃青”。经过科学分析从成分上来看,其中氧化钴的含量与氧化锰的含量差不多,而氧化铁的含量特别高。由于这一时期所用的青花料成分中氧化铁的含量较高,所以在烧制过程中氧化铁被还原成铁锈斑式的黑色斑点。这些斑点实际上是色料中含有过粗的氧化铁颗粒被还原的缘故。说明了这时期青花料的炼制还不够精细,在工艺上是有很大缺点的。因此,宣德官窑楷书年款的主体特征总的说来,尽管笔划粗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然青花款的笔划颜色却多不均。有的还泛出铁锈结晶斑。在落笔重的地方,或者积青料多的地方,会有黑色斑点出现。笔划周围在白釉的衬托下,像蒙上一层薄雾,仿品无此效果。这种与清代青花呈色过于淡雅均匀有着明显的区别。   宣德款的常见笔迹特征   字体写法不一,风格多变   宣德官窑楷书年款中,有一种风格尤其突出,其笔法工整、清秀、刚劲,自然大方,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仿晋唐小楷的笔法,近年有人提出宣德官窑年款的蓝本,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台阁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笔道粗细一致,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书写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临摹当时官方常用“台阁体”书写宣德款绝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窑瓷器上年款字体的写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为例,常见“大”字的撇画,下分割第一笔横划,有右边长的,也有左边长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这一横还有长短之分的。但,由横划左侧三分之一处分割为常见,并且上方出头适中,过长者为清代仿笔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与月部,日与月的最下一横笔,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基准线,而月部却绝无长勾现象。   “宣”字第一笔向右点,往往与第三笔横勾连接。第三笔横勾左高右低,带动整体横划有倚斜之势。   篆书“德”字心上有一横,而楷书“德”字心上无一横。“德”字双人旁与左边有支离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点在一个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点无拖拉。   “年”字虽然有五种不同的写法,但第四笔用向右平斜点代替短竖,少有右短竖为常见特征。本朝款不见第四笔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征。第五笔左高右低,倚斜之势能收得住,笔不下塌。最后一笔直画下端常见顿笔收尾色浓,极少见尖锐之锋。   “制”字下“衣”一点或有或无,有“衣”款将点和第三笔的撇一笔连成。“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无连接,“衣”字提笔与捺笔分笔书写常不在一个对应线上。   寄托宣德款的时代特征   研究宣德款识的字体和书法也是对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时代书写款识个性和风格特征的研究。

     点击阅读

珐琅彩瓷和粉彩瓷的区别

珐琅彩瓷始于康熙后期,即康熙三十五年。它是景泰蓝——即铜胎珐琅器转化而来,故珐琅彩瓷又名瓷胎画珐琅,彩料是从西洋引进的珐琅料。此种彩料含有大量的硼和砷,画在瓷胎上烧成后色泽特别鲜艳明亮,有透明玻璃质感和立体感。由于彩料烧成后特别坚硬,故又有搪瓷的韵味。

     点击阅读

玩古需知: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吉祥图案”之中,还有一些是以天象、气象乃至节令,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生存环境休戚相关的,特别是表现嘉庆征兆的题材 “吉祥图案”也有表现士人崇高气节、峻洁人品之类的题材,素为民间所喜尚: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所谓科场得意,金榜题名,官运亨通之类的题材也是吉祥图案所包蕴的一个重要方面:“吉祥图案”也有表现士人崇高气节、峻洁人品之类的题材,素为民间所喜尚:人类对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的生殖现象,历来是大为宣扬的,因此,以多子多孙、瓜瓞绵绵为题材的吉祥图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尚的题材之一,也是磁州窑审美文化装饰题材中最富特色的题材之一。

     点击阅读

宋元明清瓷器鑑賞:器型

中國古瓷瑩潤如玉,可遇而不可求,向為世界公認的藝術極品,其多變風采和獨特魅力令人傾倒,尊貴身價更是無與倫比!鑑賞古瓷最重贗品辨識,專業範圍涵蓋科學、考古和工藝美學,本書依宋、元瓷器窯系,及明、清瓷器品種分門介紹,絕對讓你培養出行家級的一流眼光!

     点击阅读

收藏洼地 明清外销瓷

Post Views: 204 广彩“广东十三行”大碗在广中国嘉德拍出51.75万元,创下中国内地公开拍卖广彩瓷器的最高价格。明嘉靖青花葡萄牙文瓶拍出240万元高价。… 明清外销瓷拍卖的中西价差 文/秋水 往年价值30万元左右的广彩大碗,现今价格已经超过50万元。行情一直在稳步上升的外销瓷,近年来越来越受收藏者关注。 2012年10月29日,直径59.5厘米的清代广彩“广东十三行”图大碗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顺利拍出,此碗估价25万至35万元,现场成交价51.75万元。这一价格也是中国内地公开拍卖广彩瓷器的最高成交价。

     点击阅读

明代“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珍品欣赏:达摩渡江立像

Post Views: 292 德化窑雕塑鼎力之作 何朝宗瓷雕渡海 达摩赏析 福建德化窑雕塑以其着意刻画塑像的内涵而著称. 在德化的雕像中,被人熟知的是这尊带有何朝宗背款的渡海达摩立像. 达摩又称普提达摩.传谓南朝梁时的高僧.天竺人,本名菩提多罗. 于梁普通元年入华. 武帝迎至金陵后, 渡江往魏, 止嵩山少林寺. 面壁九年而化. 达摩提倡断绝一切想念杂思以求悟得佛理. 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此尊塑像通高 42 厘米. 达摩秃头长耳, 双眉紧锁, 双目有神, 脸部流露出缄默沉思的表情. 达摩身着通肩袈裟,

     点击阅读

震撼世界的十四件中国天价古瓷器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

     点击阅读

大雅斋—清宫慈禧的专用瓷器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点击阅读

中国的瓷器和其他骨董器物纹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的寓意。这些纹饰图案在明清瓷器上反映最为明显。 常见的纹饰大体可以分为:植物纹,动物纹,山水纹,几何纹,宗教纹,文字纹,人物纹,吉祥纹。

     点击阅读

文物收藏:中国著名赝品事件

在收藏已成为文化和经济投资新热点的今天,“全民收藏热”也带来了古玩赝品市场的风风火火。古玩市场鱼龙混杂以至于许多行家也不幸“中招”。到底能买到“李逵”还是“李鬼”,就要看你这双火眼金睛练得如何了。

     点击阅读

“斗彩”与”青花五彩“的区别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类即达数十种,其中著名的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和斗彩以及各种色地彩、素三彩。彩瓷品种和装饰内容的丰富,为陶瓷生产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点击阅读

成化瓷器真伪鉴定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这三朝的动乱时期(后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差一点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毁掉。不过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明朝逐渐恢复生机,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安定,景德镇官窑也重新走向繁荣发展的正规之路。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朝为太平盛世。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图一)。

     点击阅读

《別有洞天:蝙蝠之旅》

《別有洞天:蝙蝠之旅》首次揉合棲息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果蝠,於2015 年 9 月16 日 至2016 年 1 月 3日假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內展出七十多件傳統中國蝠紋瑰寶,包括瓷器、 玉石、畫作及絲織品等等,並配合當代藝術家孫遜以蝠為題的創作,希望一洗以往 大眾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誤解和沉悶印象,以現代有趣的手法,體現古今藝術之融合。

     点击阅读

時代與風格–清代乾隆官窯的仿古與創新

Post Views: 35 摘要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一生(1711-1799)幾乎跨躍整個十八世紀,特別是他在 位的六十年中(1736-1795),無論是個人意趣的驅使或是他身邊智庫的影響, 清高宗乾隆皇帝透過「傳旨」所建構出來的文化大業,與前朝的父、祖-雍正和 康熙兩位帝王相比,似乎已形成一個無與倫比的「集大成」場面。 作為巔峰大業中的一個項目-陶瓷,其於乾隆時期的發展情形,早期學者以 為是由於督陶官唐英(1682-1756)的戮力督陶,以至於乾隆官窯無論在釉彩、 器型的仿古與創新,皆能達到「萃工逞能,無不盛備」的境地。然而,近年來透 過乾隆詠陶瓷御製詩的解讀,以及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乾隆朝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相 關資料的檢索,學界已能夠梳理出乾隆本身或具備古瓷的常識和鑑別的能力。尤 有甚者,清檔的資料顯示十八世紀的中國皇帝或以他為中心的清代宮廷,不僅參 與官窯紋樣的設計,同時也左右各類型品目的燒造,明顯地呈現帝王主導乾隆官 窯的可能。 本計劃將以學界新取得的研究成果作為基礎,同時也參照清宮活計清檔的紀 錄,來觀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朝瓷器在紋飾、釉彩與器形上的仿古 與創新,同時也探討影響乾隆官窯風格形成的因素,以瞭解十八世紀的官方器用 究竟是在清廷文化政策下有計劃完成的工作,抑或是整個時代(包含亞洲與歐洲 的交流)偶然演變的成果。 [清代乾隆官窯的仿古與創新] PDF File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点击阅读

书尽写生之趣的鸡缸杯

Post Views: 43 一个爱茶痴茶的人,去赴一场正式的 茶会,或者去好友的茶馆蹭茶,或者参加 三五好友的茶聚,又或者恰巧赶上一场不 期而遇的茶的分享会,他一定会从自己随 身带的小包里,取出专属于自己的品茗 杯,而这只品茗杯即茶杯的造型不外乎是 二十多种造型中的一种。茶杯的名字通 常都跟它们的形有关,釉、纹饰、工艺也决 定一部分因素。杯的名字一般是跟它们 的形相关联,有的叫杯,有的叫盏,有的叫 碗,有时它们也可以用来喝酒。本刊在这 一版面系列简介各种造型的随身品茗杯, 本期介绍的是——鸡缸杯。

     点击阅读

古今紫砂壶名家大全

Post Views: 73 (一)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蒋伯? 、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真、陈子畦、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次京、郑宁候。 (二) 清代主要壶艺家有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兰、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恩、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福、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丰、王玉林、范鼎甫。 (三) 民国时期的壶艺家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四) 当代著名壶艺家 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范若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定芳、季益顺、施福生、施小马、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凌锡苟、夏俊伟、顾绍培、顾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谢曼伦、蒋蓉、蒋小彦、储立文、潭泉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点击阅读

紫砂壶 曼生十八式

Post Views: 135 文/大益茶道院 曼生十八式为陈曼生所创,陈曼声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夹谷亭长、胥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榆仙客、重榆道人、翼庵。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浙江钱塘,著名金石书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曾任溧阳县令,喜爱紫砂壶,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兄妹制壶,然后由其铭刻书画装饰,为时大彬后绝 技。曼生壶铭多为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凡自刻铭,刀法道逸,每经幕客奏到或代书者,悉署双款。由是“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相得益彰,世称“曼生壶”。

     点击阅读

名瓷大观:泉州窑青瓷 泉州窑青花瓷

泉州民窑青花包括德化、安溪、永春等窑口生产的青花瓷,尤以德化窑最具特色。从田野考古资料分析,泉州民窑青花瓷始烧于明代,其生产技术的传播有一个自安溪向永春、德化传播的走势。德化采用独有的传统工艺和陶瓷原材料,烧造了独具特色的德化民窑青花瓷,而享誉世界。泉州民窑青花瓷凭借其泉州及周边港口的自然优势,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远销世界各地。本文拟从泉州民窑青花瓷的产生、发展、工艺特征、鉴赏、外销、与周边窑口青花瓷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