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徉历史的长廊: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黑舍里氏墓碑

摄影(部分):临渊阁主

德胜门
德胜门
德胜门小西天一带,曾被叫作“姑娘坟”,民间早就传说这个地方是某个大户人家埋葬了家中未出阁即去世的姑娘。
德胜门小西天一带,曾被叫作“姑娘坟”,民间早就传说这个地方是某个大户人家埋葬了家中未出阁即去世的姑娘。
德胜门小西天一带,曾被叫作“姑娘坟”,民间早就传说这个地方是某个大户人家埋葬了家中未出阁即去世的姑娘。
德胜门小西天一带,曾被叫作“姑娘坟”,民间早就传说这个地方是某个大户人家埋葬了家中未出阁即去世的姑娘。

1962年,北京师范大学计划在德胜门小西天一带修建房屋,校舍工地动土后,挖地基的工人屡屡从地下翻出碎裂的砖瓦,有的还雕刻着花纹图案,颇为精美,随着土层的深入,地基开始频频塌陷,露出了一段坚实的墓墙,考古专家连夜赶来,对墓地进行保护勘测。原来这处工地下竟然有相连的五座古墓。

黑舍里氏墓的空间不算很大(1.82米长,1.82米宽,2.95米高),但却十分精致。墓室为平面的正方形结构,顶是三重券顶,墓室主要以砖建成,镶有大理石,砖与砖之间用石灰填平,使墙身看起来平整光滑,建筑非常细致。墓中央是棺床,墓的东、西、北分别设有壁龛,壁龛为砖雕仿木建筑样式,雕有花、鸟图案,内放有瓷器、玉器、笔、砚等陪葬品。

墓地平剖图,来自《北京西郊小西天清代墓葬发掘简报》苏天钧
墓地平剖图,来自苏天钧. 北京西郊小西天清代墓葬清理简报. 文物,
1963
墓室北壁壁龛
墓室北壁壁龛

令专家们颇感失望的是这五座墓全部被盗,空空如也无一遗存。就在气馁之时,正在一号墓室进行最后清理的专家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他们在拍打墓墙时,听到了回音,难道还有密室?没错,原来当年的盗墓者百密一疏,只盗走了墓室中的金银饰品,万万没想到自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真正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藏在壁龛里。不得不说,正是这障眼法保住了墓葬中大多数随葬品。人们立即拆除了墓墙,果然在东、西、北三壁内发现了非常狭小隐蔽但修缮精美的壁龛。壁龛为砖雕仿木建筑样式,雕有花、鸟图案,内放有瓷器、玉器、笔、砚、图章、瓷器、玉器等随葬品,每一样都非常精致,堪称珍宝。

专家们在1号墓的甬道中央,发现一块长98厘米、宽27.5厘米的汉白玉石,石上用篆书刻了“清故淑女黑舍里氏圹志铭”几个字。石碑正面刻满文,背文是汉文。墓志铭里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索尼、一个是索额图。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康熙皇帝幼年登基,联合重臣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联姻,康熙最终选择了索尼长子的女儿为皇后,于是索尼家族正式成为康熙皇帝最倚重的势力之一。

赫舍里皇后在康熙十三年生下胤礽不幸去世,不幸的是,同一年,索额图的女儿也夭折了,享年只有7岁。

黑舍里与赫舍里,其实同为一个姓氏,由于满族姓氏的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写法。

铭文对黑舍里氏评价甚高,指她“生而聪慧,三四岁俨若成人,至性温纯,动与礼合,事祖母、父母孝敬不违。咸谓异日必贵而多福也”。

值得留意的是:

  • 撰写铭文的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沈荃,其时沈荃为康熙朝国子监祭酒。沈荃是康熙皇帝的书法老师,影响到康熙皇帝对董书的偏爱,为康熙帝书法代笔人之一。
  • 秘书院侍读学士冯源济以篆书写碑额。冯源济十九岁(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由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官。以御试第一,先后任侍讲、侍读、秘书院侍读学士。
  • 长沙府通判刘源填上朱色。刘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人。徙辽阳,隶汉军旗籍。康熙初年官刑部主事,供奉内廷。善画工书,所画“凌烟阁”图像,清初吴梅村评述:“虽阎立本复生,无以过之。”

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官员。从墓志可知索额图之女是在康熙十四年下葬,那时索额图已为保和殿大学士,深受康熙重用,因此这些官员为其女儿撰文时或有所吹捧也不为奇。

“岂料迍邅(zhūn zhān),忽遭疹疾,……遽(jù)尔玉殒。祖母父母俱痛惜悯悼不能自己。因择吉壤以妥之。淑女年仅七龄……今乙卯(十四年,1675年)四月廿一日葬于德胜门外之新阡。”

聪慧、俨若成人、至性温纯的少女,不幸病逝,可以想见她家人们的痛不欲生……最终陪着她长眠地下的那些器物,一定是索额图曾拥有的最珍贵、最值钱的东西了。

陪葬品超过皇子公主,惊羡整个考古界

皇清光禄大夫辅政大臣一等公文忠索公--索尼
皇清光禄大夫辅政大臣一等公文忠索公–索尼
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愚庵索公--索额图
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愚庵索公–索额图

铭文中写道,小姑娘是“皇清光禄大夫辅政大臣一等公文忠索公、一品夫人佟佳氏孙女,也是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愚庵索公、一品夫人佟氏长女也”。

她是黑舍里皇后的堂妹,按辈分,也算是康熙皇帝的小姨子了。

索额图从协助康熙擒下鳌拜,在康熙九年成为保和殿大学士,至康熙十九年八月离任,这十年是索额图最为得意之时,权倾朝野,开启最辉煌的生涯。

索额图权势究竟有多隆盛?《清史稿》记载,康熙十八年冬,康熙帝因身染风寒,不能批阅奏折,竟命人将奏折统统交由内阁大学士索额图代为处理,而索额图竟无惶恐推迟之意,堂而受之。

以索额图皇亲国戚外加康熙近臣的身份,朝野上下附庸之人趋之若鹜,逐渐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以至于京师百姓传唱“要当官,找索三”,索额图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故俗称“索三”。索额图得势期间,财源滚滚而来,以至“贪纵而成巨富”,可以想象,这种情形下索额图的生活必定极尽优渥,这从他幼年夭折的长女墓中的陪葬品就能窥见一二。

索额图一生育有2子4女,长女小赫舍里氏幼年夭折后,索额图在索家一门的家族坟地里,修建了一座精致的陵墓,正是这座小小的陵墓,在近300年后,惊羡了整个考古界。

陪葬品虽然不多,但都是精品,对照当年的发掘简报,在首博展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参考:其他文章 摘自(部分):陈梓锋原文

辉煌一时的黑(赫)舍里氏家族

在石刻艺术博物馆里有一件不起眼的展品,冷清地放在展厅的角落里,如果不是特别注意,很有可能忽略这件文物,它就是“赫舍里氏圹志”。其高98厘米,宽28厘米,厚9厘米,整体承碑状,做工精美。

注:“圹(kuàng)志” 同 “墓志”。

黑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之女,天主教徒,死时仅7岁,法名“众圣保”。
黑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之女,天主教徒,死时仅7岁,法名“众圣保”。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藏品号:0724
清康熙十四年(1675)
志碑形,螭首方须弥座,下承须弥式副座
通高98厘米 宽28厘米 厚9厘米
清康熙甲寅(1674)年卒,次年四月葬于“德胜门外之新阡”。额篆“墓志铭”,首题“清故淑女黑舍里氏圹志铭”,沈荃撰文并书丹,冯济源篆额,刘源填硃。志两面布字,汉文与满文。黑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之女,天主教徒,死时仅7岁,天主教法名“众圣保”。1962年海淀区索家坟出土。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墓志铭中写道, 墓主人是“皇清光禄大夫辅政大臣一等公文忠索公、一品夫人佟佳氏孙女,也是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愚庵索公、一品夫人佟氏长女也”。

“赫舍里氏圹志”上面是螭首,额篆有墓志铭三字,首题“清故淑女黑舍里氏圹志铭”,阴阳两面分别用满汉两种文字记录了墓主人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点。在碑身的最下面是方形的须弥座,以及须弥座式的副座。墓志铭一般是指放在墓室中的方形石刻,分为志和铭两种,志是用来记录主人生平,铭是用骈文撰写的颂词来纪念墓主人。石刻艺术博物馆里展出的是墓志部分,并没有包含铭的部分。

给这个圹志题字的人,他就是探花出身的沈荃,翰林院侍读学士,是康熙皇帝老师,专教康熙皇帝写字。康熙皇帝时常召他入内殿赐坐,一起讨论古今书法,但凡要制碑版、殿廷屏障、御座箴铭,都会下令让沈荃书写。可见,当时能求到沈荃亲写圹志,作为父亲的索额图也是煞费苦心。

小小的圹志在众多的石刻文物中得以长期展出,足见它的意义与众不同。

首先要从圹志的主人说起,这座墓志的主人是赫舍里氏,去世时年仅七岁,为天主教徒。她或许大家不知道,但是她的父亲和祖父在清朝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索额图和索尼,为顺治、康熙时的重要大臣。说起索额图和索尼,不得不先说下赫舍里氏家族。

赫舍里氏世居都英额,后来迁徙到了哈达,隶属于满洲正黄旗,在满清兴起之前,赫舍里氏家族中既没有世家大族的地位,也没有身居要职的成员,在历史中宛如一粒尘埃,无足挂齿。直到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铁骑踏碎了哈达的城防,赫舍里家族才在族长硕色的带领下投奔了建州,从此拉开了赫舍里家族辉煌兴盛的序幕。

赫舍里氏是索额图的掌上明珠

如果说大部分满族的部落兴起都是依靠着铁血的武功,那么赫舍里氏不同于其他部落,他们所依靠的则是渊博的文治。在清朝的前期,如果想在朝廷里找出几个战功赫赫的骁勇战将非常容易,但是如果想找出几个知识渊博的文士却难上加难。而赫舍里家族,正是凭借着满腹学识走上了历史舞台,在清朝逐渐被重用。例如家族里的硕色、希福、索尼等等都是精通满、汉、蒙文三种语言的博学之士,因此受到了清太祖皇帝的重用,还被赐与“巴克什”(有知识的人)的称谓。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螭首 Epitaph Stone NO:48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赫舍里家族的成员长期身居要职。顺治帝驾崩后,康熙还非常年幼,在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授意下,索尼的孙女被册立为皇后;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在康熙八年时,协助康熙一同制服摄政的鳌拜,成为康熙真正亲政的最大功臣,被称为“索相”。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的墓志主人索额图的女儿赫舍里氏降生了。

黑舍里氏圹志 (正面 汉文拓片)
黑舍里氏圹志 (正面 汉文拓片)

赫舍里氏满月的时候,康熙帝和赫舍里氏皇后都来给她庆祝,并赠送了大量奇珍异宝。小赫舍里氏的成长本来非常顺利,如碑文所说:“生而聪慧,三四岁俨若成人,事父母祖母孝敬不违。”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在康熙十三年,这个年仅七岁的小赫舍里氏就因为疹疾而去世。

清故淑女黑舍里氏圹志铭

淑女黑舍里氏法名众圣保,皇清光禄大夫、辅政大臣、一等公文忠索公、一品夫人佟佳氏孙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愚菴索公、一品夫人佟氏长女也。生而聪慧,三四岁俨若成人,至性温纯,动与礼合,事祖母、父母孝敬不违。咸谓异日必贵而多福也。岂料迍邅(zhūn zhān),忽遘(gòu)疹疾,时淑女犹跪祷神前,顾保稚年以慰抚育至意也。虽古之娴习四教者不能及己,何天不佑,遽(jù)尔玉殒。祖母父母俱痛惜悯悼,不能自己。因择吉壤以妥之。淑女年仅七龄,生于康熙戊申年七月十三日,卒于甲寅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今乙卯四月廿一日葬于德胜门外之新阡。铭曰:煌煌灵芝,淑气所钟,既秀而茁,邃陨霜风;玉折珠沉,魂返莫从。有鹤嘹唳,有树郁葱,千秋永世,常护幽宫。国子监祭酒沈荃撰文并书丹。侯补侍读冯源济篆额,长沙府通判刘源填硃。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立石。

值得留意的是,撰写铭文(书丹)的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沈荃,其时沈荃为康熙朝国子监祭酒。另外由侍读冯源济以篆书写碑额,长沙府通判刘源填上朱色,刘源是康熙年间大名鼎鼎的文玩家,设计了上百种瓷器,比如著名的五彩花神杯。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官员。

黑舍里氏圹志 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黑舍里氏圹志 (背面 满文拓片)Heiseli’s Epitaph Stone NO:48

随葬物品极为丰富

索额图对女儿的去世非常痛心,于是把墓室修建成小女孩原来卧室的样子,并将她生前喜欢的各种物品放进了墓室中。随葬物品非常丰富,每件物品都制作精良,共有瓷器15件、玉器30件、水晶等2件、金属器8件、墓志1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对明成化年间的斗彩葡萄纹杯,现在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参考:部分藏品

首都博物馆 明 成化 斗彩葡萄纹杯

明 成化(公元1465-1487年)斗彩葡萄纹杯
明 成化(公元1465-1487年)斗彩葡萄纹杯

高4.8厘米 口径7.8厘米
此杯外壁绘葡萄、癞瓜、桑椹、竹子等图案,绿彩为叶,黄彩为蔓、紫彩为果实,色泽浓淡相宜,造型轻盈小巧。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工艺,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相互斗妍媲美,故称”斗彩”。其制作方法是先以青花勾画花纹的轮廓线或部分花纹,在高温下第一次烧造,然后在青花轮廓线内以红、黄、绿、紫诸彩,再经低温二次烧造而成。创烧于明宣德时期,至成化时发展为独立的釉色品种。
斗彩瓷以成化时期最为名贵。成化皇帝喜爱艺术,尤喜精细小品,斗彩瓷正反映出他的艺术品味。成化斗彩最有名的便是鸡缸杯和葡萄杯。

首都博物馆 清 碧玉螭龙云纹鸡心佩

碧玉螭龙云纹鸡心佩
碧玉螭龙云纹鸡心佩

清(1644年-1911年)
长7.7厘米,宽4.6厘米 海淀区索家坟清黑舍里氏墓出土
玉佩以镂空技法琢制,一面雕螭纹及鸳鸯戏水;一面为凤鸟,依附于祥云之中,琢刻线条细密流畅。

首都博物馆 明万历 斗彩葫芦瓶

明万历 斗彩葫芦瓶
明万历 斗彩葫芦瓶

外壁上下两端绘折枝四季花及蕉叶等花纹,底部无款。

首都博物馆 明嘉靖 斗彩折枝花卉纹三足炉

明嘉靖 斗彩折枝花卉纹三足炉
明嘉靖 斗彩折枝花卉纹三足炉

高9.8厘米 口径12.3厘米 此炉仿明成化斗彩。炉下部绘折枝莲花,彩色浅淡,近于成化;而上部绘八卦纹,属道教图案,反映出嘉靖时期的纹饰特征.

首都博物馆 明 成化青花卧足碗

明 成化青花卧足碗
明 成化青花卧足碗

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艺术特征。

首都博物馆 明万历 五彩人物故事图盘

 明万历 五彩人物故事图盘
明万历 五彩人物故事图盘

图盘描绘了仙人渡江情景,周围绘松树,盘壁画灵芝、“寿”字,表现吉祥、长寿寓意。

首都博物馆 元 羊脂玉凌霄花饰

元 羊脂玉凌霄花饰
元 羊脂玉凌霄花饰

玉质温润洁白。四朵凌霄花,花萼相连,两朵昂首向上,两朵垂头向下,花瓣皆作品字形如意云头状,花瓣外有三两条粗细不均的阴刻线,由花萼向上延伸,典型的元代风格 ,两侧有三对穿孔,可作佩饰。其玉料之佳,玉器之大,为元代玉器罕见。

首都博物馆 宋 青玉卧鹿

宋 青玉卧鹿
宋 青玉卧鹿

宋代动物玉器中一件精妙佳作,用和阗青玉立雕而成。
鹿作跪卧状,抬首前视,角呈灵芝状,双耳贴于角下,圆眼尖嘴短颈,四肢纤细,收于腹下。上下各有三对穿孔,可作配饰。

首都博物馆 明万历 五彩花鸟纹洗

明万历 五彩花鸟纹洗
明万历 五彩花鸟纹洗

折沿,圆唇,曲腹,平底。内彩绘雉鸡、牡丹。内壁饰缠枝宝相花,外壁饰勾枝花和四块卐字锦地纹。外底有“大明万历年制”双圈青花款。

首都博物馆 明万历嘉靖 陆子冈 青白玉夔凤纹樽

明万历嘉靖 陆子冈 夔凤纹和螭虎纹玉樽
明万历嘉靖 陆子冈 夔凤纹和螭虎纹玉樽

新疆和阗玉,明万历嘉靖年间碾玉妙手陆子冈经典玉器之一。此玉樽盖上立雕卧狮、卧虎辟邪,樽的外壁,刻有夔凤纹和螭虎纹,樽柄上有一象鼻钮。

《咏水仙簪》徐渭:
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火杜兰香。
昆吾锋尽终难以,愁煞苏州陆子冈。

传说陆子冈刻玉用“锟铻刀”,操刀之技秘不示人,今已失传。

陆子冈治玉与唐伯虎仕女图并为明代吴地风雅的代表。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则说:“吴中绝技,陆子冈之制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镶嵌,赵良弼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陆子冈琢玉必留名款,这个青白玉夔凤纹樽,“子刚”款小篆阳文刻在樽柄处。

首都博物馆 白玉盘

白玉盘
白玉盘

首都博物馆 清 羊脂玉云纹鸡心佩

清 羊脂玉云纹鸡心佩
清 羊脂玉云纹鸡心佩

玉鸡心佩是汉代常见的一种饰物。清代玉鸡心佩多仿汉代制品。此玉佩为镂空碾琢流云纹,两面纹饰相同,琢刻线条纤细、繁密、秀丽,抛光极好。鸡心佩出现于汉代,清宫中,佩玉很多都摹仿了汉代风格,有的竟与汉代的鸡心佩极为相似。此玉佩便是一例。这件玉佩饰玉料为羊脂玉,两面有相同的花纹用浮雕和镂雕等技法雕刻出层次分明的流云纹,线条纤细、繁密,代表了清初仿古玉器的成就。

首都博物馆 清 瑞兽镇

清 瑞兽镇
清 瑞兽镇

首都博物馆 明 白玉云龙纹笔

明 白玉云龙纹笔
明 白玉云龙纹笔

首都博物馆 明 青白玉“鹤寿有馀”龙柄壶

明 青白玉“鹤寿有馀”龙柄壶
明 青白玉“鹤寿有馀”龙柄壶

由于当时饮茶、饮酒之风盛行,所以带把的玉壶日益增多,壶面常饰有吉祥图案。此玉壶盖上立雕鸳鸯为钮,以排列整齐的短阴刻线呈示羽毛,壶的肩部浮雕兽面,单阴刻六只飞鹤,腹部四尾鲤鱼在浪花中浮游,壶底雕琢小涡纹为足。壶直流,镂空螭龙作柄。壶上纹饰分别谐“禄寿”、“鲤鱼跃龙门”、“官升三级”的吉祥寓意。琢刻精致,是明代早期玉作的典型作品。

首都博物馆 清 白玉玉印

清 白玉玉印
清 白玉玉印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