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生:明式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常用硬木木材

胡德生
胡德生 男,1949年生于北京。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同年入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家具的保管与研究。自1984年起,先后著有古典家具专业论文和文章30余篇,出版多部专著。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授。

明式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

我国“艺术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可考和有形象可证的已有三千多年。随着人们起居形式的变化和历代匠师们的逐步改进,到明代时,已发展为集高度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实用性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但为国人所珍视,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它象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明代,家具艺术已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不但在制作上较前代有很大提高,同时在使用上也有很严的要求。这是促使家具事业向科学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总结和综合历代匠师们的经验和智慧,并加以发明创造,形成了高度艺术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形成的时代背景大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宋代家具事业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椅、凳、墩、箱、柜、衣架、巾架、盆架、屏风、镜台、凭几、懒架等。还出现了专用的家具,如对弈的棋桌、弹琴的琴桌、进食的宴桌等。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仅桌子一项已有正方、长方、长条、圆桌、半圆桌,还有较矮的炕桌、炕案;凳子有方、长方、月牙等形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

宋代还发明了燕几,曾轰动一时。当时的士宦大家贵族为装饰居室,竞相制造。燕几由七件组成,有一定的比例规格。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变化多端,符合上层社会的使用要求。

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有不少变化,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茶钟脚、收分等各种装饰部件。但和明式家具相比,还较差些。宋代,我国已基本完成起居方式的转变,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在宋代著名画家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市肆小店中,无不摆放各式家具,其中以方桌、条凳最为普遍。而士宦大家贵族和有名望的人家才有资格置备交椅。在宫廷中,统治阶级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批高档家具。如:宋代帝后使用的各式椅子,从形象看用料都较粗壮,装饰也很华丽,但仍不能算是完美家具。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子和椅子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作品,体现出宋代家具艺术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对宋代家具的评价是“没有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出现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换言之,明式家具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去粗取精,高度提炼,使家具事业进入了科学化阶段。

明初手工艺的繁荣

明代初期手工艺的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初,手工业工人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改善。明朝政府把手工业工人分为轮班和住作两种,轮班匠和住作匠除去规定时间内为国家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与元代一部分工匠被终年拘留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劳作的情况有着显著不同。所有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也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明初官营手工业如采铁铸铜、造船、烧瓷、织染、军器、火药的制作以及特种手工艺和土木建筑在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的水平。南京的龙江造船厂、北京的军器局、宝源局、遵化铁厂、苏州织染局、饶州的御窑厂所设的工场都有细致分工。其它如绫、罗、纱、绸、明彩缎、雕漆、细木器等消费品的制造,更是数不胜数。

明代前期,从事手工业的艺人较前代有所增多,技艺亦高前代一筹。家具艺术在明代初期至中期也有很大发展。尽管匠师们没有在器物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流传至今的大批家具珍品记录了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光辉业绩。他们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是当然的艺术家。

明代,总结各种工艺技术经验的专门书籍逐渐增多。明代黄成所编著的《髹饰录》一书,全面论述了漆工艺的历史及工艺、分类和特点等。这些工艺在明代漆家具上都有所体现,是一部研究工作漆工史的重要著作,直到现在仍有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木器家具方面的专著当推《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此书为明代万历年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司正午荣汇编,分建筑和家具两部分,其中对家具作了详尽的分类。如: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台架类、屏座类等。第一类中又分别叙述不同形式,如床榻类中有大床、禅床、凉床、藤床等;桌案类有一字桌、案桌、摺桌、圆桌、琴桌、棋桌、方桌等。其它如选材、卯榫结构、家具尺寸、装饰花纹及线脚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记述。《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是建筑的营造法式和家具制造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对明代家具的发展和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海外贸易带来大批优质木材

明代前期,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手工业的繁荣,加上当时罗盘针的发明与使用、造船技术的提高、气象的观测、地图的绘制及航路的勘探,给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代海外贸易主要是日本、吕宋、南洋各国和东南亚各国。中国与日本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很频繁,至今在日本正仓院还珍藏着我国的唐代家具实物。明代初期,中国和日本政府间还订有条约,规定日本向中国十年一贡。这种朝贡,实际上是一种勘合贸易。其中的倭漆家具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甚至中国漆有仿制日本器物者。

明朝与南洋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南洋各国盛产金银珠宝、各种香料以及珍贵木材。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统治阶级过起奢侈的生活,这些进口的器物与材料正合他们的需要。永乐至宣德时期,为了宣扬国威,特派三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进行贸易交往。其规模之大,航线之远,时间之长,往返之频繁,是世界航海史上所罕见。从1405年(永乐三年)到1443年(宣德八年),郑和先后七次出海远航,时间持续二十八年,所历三十七国。最南到爪哇,最北到波斯湾和红海的默伽,最东到台湾,最西到非洲东崖。所率船队有大船六十二艘,每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共载两万七千五百余人。船上带有我国行销的青花瓷器、印花布、丝、色绢、缎匹、雨伞、米谷、草席、鼓板、牙箱等四十余种货物。而贸易采购回国的主要有香料、椰子、锡沙、淡金、宝石和各类优质木材。

郑和七次下西洋密切了中国同各国的关系,此后,各国亦相继派使臣赴中国朝贡(即勘合贸易),所带货物中时有相当数量的木料。通过这些国家定期或不定期的贸易往来,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明代家具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的材质优良。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住宅园林对明代家具的影响

明代前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高速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城市建设也得到很大发展。官府和官僚地主、富商大贾竞相建造豪华的府第、园林和住宅,以满足他们的享受。这些园林、住宅,装修精丽,当时有不少文人、画家直接参与设计和建造。且规模庞大,有的甚至多至千余间。明朝政府不得不制定严格的住宅等级制度加以限制。规定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不许在宅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馆,开池塘。“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达官、富商和大地主不遵守这些规定。

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官僚地主为了显示其富豪,役使大批奴仆,加上宾客来往之多,都需要大量房屋和活动场所,需要有不同用途的使用建筑和观赏建筑,并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配备大批的与其适应的家具。这种趋势,必然对家具事业的发展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常用硬木木材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一时期传统家具的突出特点是采用较为贵重的优质木材做成。这些优质木材各具不同的色彩和纹理,用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多利用木质本身的自然色彩,很少雕刻花纹。家具的边角处多刻出线条,既增加了美观效果,又不破坏木质纹理的自然特点。偶有雕刻花纹,也只是局部点缀而已,而且都刻得浮浅、简单,尤其在花梨、紫檀、铁梨和鸂鶒木等硬质材料家具上,更是如此。

明清家具所采用的材料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材质坚硬,木性稳定。用这样的材料可以制作出复杂的榫卯,还可以刻出各式各样的装饰线条和花纹。

中国传统家具所用木材大体有以下几种: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铁梨木、红木、楠木、影木、乌木、黄杨木、椐木等。

1.紫檀

紫檀雕荷花纹宝座
紫檀雕荷花纹宝座,通高109cm,宽98cm,纵78cm。宝座取材厚重,木质精美,宝座上的荷花、叶、梗、藕颇类元明时期雕漆花卉器物上的雕刻手法,在传世的明代家具中仅此一件。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我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

紫檀为常绿亚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

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始于东汉末期,晋·崔豹《古今注》有记载。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很快将国内檀木采光,随后即派官吏赴南洋采办,此后遂成定例,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所采办的木料并非都为现用,很多存储备用。这种采办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因此,南洋群岛所产佳木几乎被采取殆尽,其中尤以紫檀木为最。凡可以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载而去。查世界产紫檀之地,主要为南洋群岛,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产紫檀木的绝大部分都汇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为明代所采,虽然清代也曾由南洋采办过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节屈不直,这是由于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界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人士重视紫檀的程度较我国尤甚,原因是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紫檀决无大木,仅可做小巧器物。据传拿破伦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希有。及至西方人来北京后,见到种种紫檀大器,才知紫檀之精英尽聚于北京。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西方的紫檀器物基本都是从中国运去的。由于运输困难,收买时一般不买成器,仅收买柜门、箱面等有花纹者,运回之后,装安木框,以为陈列之用。

紫檀木分新、老两种。老者色紫,新者色红,都有不规则的蟹爪纹。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颜色呈犀牛角色,它的年轮纹大多是绞丝状的,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紫檀木鬃眼细密,木质坚重。鉴别新老紫檀的方法,新紫檀用水浸泡后掉色,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在新紫檀上打颜色不掉,老紫檀打上颜色一擦就掉。

与紫檀同类的木料还有檀香,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其叶为长卯形,叶尖无花瓣,萼裂为四片,实为核果。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二种。多用作香料,或制成扇骨、箱匣等小器。木质不如紫檀木。《博物要览》和《诸蕃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诸国,今岭南等处亦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檀香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诸蕃志》卷下说:“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紫者谓之紫檀”。

据《中国树木分类学》介绍:“紫檀属豆科中的一种,约有十五种,多产于热带。其中有两种亦产于我国,一为紫檀,一为蔷薇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说:“美国施赫弗曾对紫檀作过调查,认为中国从印度支那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从目前国内现存的紫檀器物看,至少有一部分是蔷薇木。其它紫檀料是否属同一树种,还有待于植物学家作进一步的鉴定。

紫檀木树种虽多,但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紫檀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如果雕花过多,掩盖了木质本身的纹理与色彩,就如画蛇添足了。

2.花梨木

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我国广东、广西有此树种,但数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进口。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吕化、陵水”。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做高级家具”。书中还指出,海南檀木木质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说:“花梨为山梨木之总称,凡非接本之梨木,其木质均极坚硬而色红,惟丝纹极粗”。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明《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做茶酒盏”。侯宽昭的《广州植物志》介绍了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为海南岛特产,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从以上记载可知,所谓花梨木品种当在两种以上,而黄花梨即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所介绍的“海南檀”。

黄花梨
黄花梨

还有一种与花梨木相似的木种,名“麝香木”。据《渚番志》载:“麝香木出占城、真腊,树老仆湮没于土而腐。以熟脱者为上。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则气劲而恶,是为下品。泉人多以为器用,如花梨木之类”。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称黄花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较考究的家具多为老花梨木制成。新花梨木色赤黄,纹理色彩较老花梨稍差。

花梨木的这些特点,在制作器物时多被匠师们加以利用和发挥,一般采用通体光素,不加雕饰,从而突出了木质本身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文静、柔和的感受。

3.鸡翅木

鸡翅木又作“鸂鶒木”,或“杞梓木”,其木质纹理酷似鸡的翅膀,故名。我国广东、海南岛出产这种木材。屈大均《广东新语》把鸡翅木称为“海南文木”。其中讲到有的白质黑章,有的色分黄紫,斜锯木纹呈细花云。子为红豆,可作首饰,因之兼有“相思木”之名,还有以其“实”呼为“红豆木”者。唐代诗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之句即指此。据《格古要论》介绍:“鸡翅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西番作骆驼鼻中绞子,不染肥腻。常见有做刀靶,不见其大者”。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一色的鸡翅木条案和成堂的扶手椅。如果说鸡翅木较紫檀、花梨更为奇缺,倒是事实,若说鸡翅木无大料,显然不妥。显系《格古要论》的作者未见过鸡翅木大料,才作出如此结论。

据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介绍:“鸡翅木属红豆属,计约40种,在我国生长有26种”。可见现今保存的传世鸡翅木家具也并非同一树种。鸡翅木也有新老之分,如何加以辨别,根据北京家具界老师傅们的经验,新者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浑浊不清,僵直呆板,木丝容易翘裂起茬。老者肌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相间的蟹爪形花纹,细看酷似鸡翅。尤其是纵坏面,木纹纤细浮动,变化无穷,自然形成各种山水、风景图案。由于鸡翅木较花梨、紫檀等木质纹理又独具特色,匠师们在制作家具时需反复衡量每一块木料,尽可能把纹理整洁和色彩优美的部分用在表面上。优美的造型加以色彩艳丽的木纹,则能使家具增添浓厚的艺术韵味。

4.铁梨木  

《格古要论》写作“铁力木”。《广西通志》谓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产于我国广东,木性坚硬而沉重,呈紫黑色。《南越笔记》载:“铁力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梨山中人以为薪,至吴楚间则重价购之”。在硬木树种中,铁梨木是最高大的一种。因其料大,所以用之制大件家具较多。常见的明代翘头案面,往往长约3至4米,宽约60、70厘米,厚约14、15厘米,竟是一块整料做成。为减少器物的重量,在案面里侧挖出4至5厘米深的沟槽。铁梨木材质坚重,色泽纹理与鸡翅木相差无几,不仔细看很难分辨。有些鸡翅木家具的个别构件就用铁梨木伪充。凡用铁梨木制作的各式家具都极为经久耐用。

铁梨木,又叫愈疮木,是一种优良木材,因其“硬度大”而得名,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80%被用于造船,各国均视为稀有的重要木材资源。

铁梨木别称铁力木、铁木等。是硬木类木材当中的一个品种。其木质最为坚硬,是云南和广西特有的珍贵阔叶树种,木材珍贵,材质优良,木材有光泽,结构均匀,纹理交错密致,强度大、耐磨损、抗腐、抗虫蛀,耐久性强。铁力木属于金丝桃科铁力木属,常绿乔木,高30米,树干端直,树冠塔形,铁梨木是常绿大乔木,质硬重,树干通直,气势雄伟,是珍贵热带用材树种,无特殊气味。

铁梨木细分可分为两种 :

4.1 粗丝铁梨木

粗丝铁梨木
粗丝铁梨木

粗丝铁梨木是家具主要用材,色深棕,有时使用过狠会呈现黑色。粗丝铁梨木常常皲裂,但裂纹一般很浅,长度也不会超过20厘米。棕眼随木材截断方向不同忽长忽短,有时还呈绞丝状,并分布随意不匀。整体看铁梨木、木纹通畅,经常呈现行云流水般的纹理,甚至纹饰美丽近乎鸡翅木,但它与鸡翅木有本质上的不同,即鸡翅木体轻,铁梨木体重;鸡翅木棕眼平滑无碍,铁梨木棕眼丝丝入肉。知道这些,应该说辨认铁梨木不成问题粗丝铁力占绝大多数,也是我国最早用于制作家具的硬木.最迟在明代。两广等地已大量用作家具用材,用于建筑则更早。现存建于宋朝大中祥符元年,重修于元大德元年的广东德庆学宫里四柱不顶中的大铁力柱就是明证。

4.2 细丝铁梨木

细丝铁梨木相对较少。一般细丝铁梨木与粗丝铁梨木的比例是十比一。用细丝铁梨木制做的家具式样纤秀一些,造型也年轻,故可以推测细丝铁梨木使用较迟。细丝铁梨木的纹理有时类似鸡翅木,细观则可分清。使用得过久过狠,包浆好的铁梨木家具猛一看很像红木,但仍禁不住仔细观察,所以铁梨木的认定不存在难题,稍加学习,即可辨识。

在传统硬木家具中,除紫檀、花梨外,红木、楠木、影木亦占有极大的比重。

5.红木

红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各岛,叶长椭圆形而尖,花五瓣,色白,微赭。年轮纹都是直丝状,鬃眼比紫檀大,颜色近似枣红色。

《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介绍红木说:“凡木之红色者均可谓之为红木。惟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

在硬木当中,红木的木质仅次于紫檀,但红木产量大,得之易,所以世人视红木不如紫檀贵重。由于红木产量多,所以用红木制器物多取其最精美的部分,疵劣不材的决不使用。因此,红木制作的家具仍不失为上等家具。

6.楠木

楠木产自我国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为常绿乔木,高十余丈,叶为长椭圆形。《博物要览》记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向明视之,灼烁可爱。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水楠色清而木质甚松,如水杨之类,惟可做桌凳之类”。

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

《格物总论》还有“石楠”一名:“石楠叶如枇杷,有小刺,凌冬不凋,春生白花,秋结细红实。人多移植庭宇间,阴翳可爱,不透日气。”

传世的楠木家具,则如《博物要览》中所说,多用水楠制成。明代宫殿及重要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因此明代采办楠木的官吏络绎于途。清代以此举太奢,劳民伤财,始改用满洲黄松。故今日北京之古建筑,楠木与黄松参半。世俗以楠木美观,多有于杂木之外包一层楠木者,至用于器物者,楠木最占少数,原因是其外观不如硬木华丽。

7.瘿木

瘿木亦称影木,“影木”之名系指木质纹理特征,并不专指一种木材。据现在北京匠师们所讲,有楠木影(或作瘿)、桦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博物要览》介绍花梨木产品时提到:“亦有花纹成山水人物鸟兽者,名花梨影木焉”。我国辽东、山西、四川等地均有生产。《博物要览》卷十云:“影木产西川溪涧,树身及枝叶如楠。年历久远者,可合抱,木理多节,缩蹙成山水人物鸟兽之纹”。书中还提到《博物要览》作者谷应泰,曾于重庆余子安家中见一瘿木桌面,长一丈一尺,阔二尺七寸,厚二寸许。满面胡花,花中结小细葡萄纹及茎叶之状,名“满架葡萄”。

瘿木
瘿木

《新增格古要论》中有骰柏楠一条云:“骰柏楠木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价高。四川亦难得,又谓骰子柏楠。今俗云斗柏楠”。按《博物要览》所说瘿(影)木产地、树身、枝叶及纹理特征与骰柏楠木相符,估计两者为同一树种。

影木的取材,据《新增格古要论》骰柏楠条和《博物要览》影木出产品第条介绍,似乎取自树干,把其木纹形态描绘为“满架葡萄”。而《新增格古要论》“满面葡萄”条中记载:“近岁产部员外叙州府何史训送桌面是满面葡萄尤妙。其纹脉无间处云是老树千年根也”。我们现在还时常听到老师傅们把这种影木称为桦木根、楠木根等。可知影木大多取自树木的根部,取自树干部位者当为少数。

取自树干部位的多取树之瘿瘤,为树木生病所致,故数量稀少。瘿木又可分南瘿、北瘿,南方多枫树瘿,北方多榆木瘿。南瘿多蟠屈秀特,北瘿则大而多。

这里所说的影木和瘿木,取材部位不同,树种也不一样,但它们的纹理特征却大体一致,制成器物后很难区分,以致人们往往把影木和瘿木混称,有的通称影木,有的通称瘿木。由于影木比其它材料更为难得,所以大都用作面料,四周以其它硬木镶边,世人所见影木家具,大致如此。

8.榆木

榆木亦称“白榆”,广布性树种,产于我国的平原地区,纹理直,花纹较大,结构稍粗,棕眼显著,质地较软,归为柴木或叫软木类。易于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张家口一带和山东境内黄河两岸的为最佳。山西、山东、河北、京津等地民间家具以此木为主。

9.黄杨木

黄杨木为常绿灌木,枝丛而叶繁,叶初生似槐牙而青厚,不花不实,四季长青。我国南北方均常见。据传每年只长一寸,不溢分毫,遇闰年反缩一寸。《博物要览》提到曾有人作过测试,并非缩减,只是不长罢了。

黄杨木木质坚致,因其难长,故无大料。普通多用于制作木梳和刻印之用。用于家具或器物上多作镶嵌花纹用,未见有整件的黄杨木大件器物。

黄杨木色彩艳丽如蛋黄,故宫博物院藏有紫檀木边座嵌黄杨木云龙屏风,黑紫色的云纹与蛋黄色的龙身互为映衬,异常美观。采伐黄杨木有极严的讲究。《酉阳杂俎》云:“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

10.椐木

椐木,也写作“榉木”或“椇木”。产于我国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称此木为南榆。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明清传统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这类椐木家具多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椐木属榆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树皮坚硬,灰褐色,有粗皱纹及小突起,其老木树皮似鳞片而剥落。叶互生,为广披针形,或长卯形而尖,有锯齿,叶质稍薄。春日开淡黄绿色的小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后结小果实,稍呈三角形。此木材质坚致,纹理美观,可供建筑及器物用材。

按《中国树木分类学》载:“榉木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树,别名“榉榆”或“大叶榆”。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有的榉木有天然美丽的大花纹,色彩酷似花梨木。

明代初期,海上交通空前发展,沟通了中国与南亚各国及大洋洲的联系。郑和七次下西洋,更密切了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彼此间贸易往来频繁。南洋各国是优质木材的重要产地,出口货物中木料占很大比重,这些木料正适合中国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南洋各国对中国的出口货物以木材和香料为主。

大批优质木材从南洋源源运到中国,但对地广人多的中国来说,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员赴南洋采伐。此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这些官员和私商赴南洋各地采办木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经过这种掠夺性的采伐,到明代末期,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材已基本被采伐殆尽。这些木材大部分存储在皇家仓库,一部分屯积在私商手里。

直到清代中期,皇家还从私商手里收购紫檀木。如《清官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为备用成造活计看得外边有紫檀木三千余斤,每斤价银二钱一分,请欲买下,以备陆续应用等语,启怡亲王回明内大臣海望,准其买用,钦此。”又如《宫中进单》载:“乾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长芦盐政官著进:紫檀木一百根,长一丈至一丈四、五尺不等。”“乾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长芦盐政官著进:紫檀木一百根,长一丈至一丈三尺不等。”

清代中期以后,由于紫檀木的紧缺,清政府中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无论哪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如数买下,上交皇宫或各地皇家工厂。清代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屯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至此,紫檀木的来源完全断绝。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