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和田羊脂玉/汉白玉 嵌金 金包玉观音佛造像

和田羊脂玉 包金玉观音

Description

和田羊脂玉 包金玉观音

参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就是「智慧」,除了具有知識(智慧)之外,還要有判斷是非、化解疑惑、斷除煩惱、通達真理(慧)的能力。
人和物遇上時間空間皆是虛相
菩薩:追求覺悟的人
佛:已經覺悟的人
波羅蜜多,簡稱「波羅蜜」,字面一般解釋成「度到成佛免輪迴那一岸(彼岸)」,而我們會輪迴的人世稱「此岸」。

「般若波羅密多」兩個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想要度到不輪迴的對岸之智慧」,這是字譯,意譯就是「要當菩薩的智慧」。心經就是心法,也就是基本該有的心態跟條件。簡單來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就是想當菩薩、想要成佛的心法祕笈。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當菩薩的智慧心法」,或「想要成佛的心法祕笈」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全文白話文註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行菩薩智慧之道時,將「色、受、想、行、識」都拋開,一切皆空,不被自己的主觀意意識左右,才能成為菩薩,助眾生脫離一切的痛苦跟災難。

  • 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
  •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積極實踐自己的智慧 到達無煩惱境界
  • 照見五蘊皆空:領悟到物質與精神本質是空的
  • 度一切苦惡:脫離一切痛苦和煩惱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舍利子(當時提問觀世音菩薩的佛陀弟子),身處空界的菩薩在三界十方世界進行救度,包含人類所處的有形體色界要做的事情跟無形體的空界環境都是一樣的。不管有無形無形,都一視同仁,沒有不同。
「宇宙十方世界眾生的外在形體及環境只是假象,本性在如來藏(空無形體的靈)。由如來藏之本性才能看到眾生的真實樣貌」。

  • 舍利子:玄奘大師的印度音譯,舍利:印度的一種鳥,眼神銳利,故名「舍利」。
  • 色不異空:一切所接觸物質感官現象最後皆成空
  • 空不異色:物質最後皆成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表面的「色相」是不存在的。從「色相」身上所衍生的感受、想法、行為、意念對菩薩來說,都一樣是以如來藏的處境為考量,依據正道標準進行度化,如此才能看到真實的樣貌作為判斷進行拯救、度化。
(例如:遭受劫難時,若是因果報應或是以磨難來鍛鍊修行,菩薩就不會伸手救援。)

  • 色即是空:一切萬物皆成空
  • 空即是色:空即是物的本質
  •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感受、思考、行動、體認,最後全部皆是空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舍利子,是所有的正法、法則雖不具有形體樣貌、卻真實存在著。菩薩以正法施行度化。沒有貪嗔痴引發意念生起,就不需要用正法消滅惡念、沒有貪嗔痴等污穢意識及行為,就不需要去清淨、沒有任何慾望增加的念頭產生惡行就不需要去減除。

  •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諸法即是萬物,沒有長久不變,所以一切成空
  • 不生不滅:沒有永恆的生命,也沒有永遠的消失毀滅
  • 不垢不淨:追求覺悟的人不執著,那是因為沒有絕對骯髒、也沒有絕對乾淨
  • 不增不減:沒有絕對增加,也沒有絕對的減少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菩薩以「正法」救助宇宙眾生,是不會受到任何外在形體、物質、環境因素的干擾,也不會有外在因素引發的感受、想法、行為、自我意識等五蘊的困擾而失去準則。

  • 是故空中無色:因此在「空」的狀態中沒有固定不變的物質
  • 無受想行識:沒有感受、思考、行動、體認 , 沒有「本質」是固定不變的。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智慧清明,自然不受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念六根干擾,而從六根所得的顏色形體視覺、聲音聽覺、香臭嗅覺、各種味道味覺,身體神經的觸覺,還有意念產生的想法等六塵,都不會影響認知判斷。

  • 無眼身鼻舌身意:視覺、聽覺、味覺、觸覺隨時都在改變
  • 無色身香味觸法:感情、聽覺、味覺、觸覺,沒有永遠的存在。 身體一切的感覺,每天都在改變,變得遲鈍、或是靈敏,每天都不一樣。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睛所見,沒有永遠不變的,所有一切都在變,沒有六根的誤導,自然從眼界一直到意識界產生的六根、六塵及延伸的六識,合計十八界的干擾就不會存在。

  • 無眼界: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沒有固定不變的。
  • 乃至無意識界:你所能體會感覺到的,隨時都有可能改變。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看透真理智慧,就不會無知愚蠢陷入困擾,也因通達智慧,不斷學習,所以智慧永無止盡、不會消失。因有智慧判斷脫離輪迴,所以十二因緣一直到最後的「老死」就都不再出現,也因如來藏永存、靈魂不滅,不會因反覆輪迴不斷發生「老死」無窮無盡。

  • 無無明:人不會因為無知而陷入輪迴,只有「故意」才會造成輪迴,明=智慧 故無明=無知
  • 亦無無明盡: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輪迴」
  •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領悟了前面的道理,就沒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存在,沒有生、老、病、死的痛苦 也沒有「輪迴」的痛苦了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沒了貪嗔癡三毒所引發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的苦,就不用為了消滅這些苦去學佛求解脫滅苦之道。
不花時間只求消滅自身痛苦的知識,也不會心存冀望自我有任何所得,拋棄執念。當心裡沒有私心在替自己圖謀任何所得之故,自然可以成就利他度人為眾生而覺悟之菩薩果位。

  • 無苦集滅道:沒有生、老、病、死輪迴之苦就不苦了
  • 無智亦無得:達到最高的智慧,不驕傲自喜,也不執著
  • 亦無所得故:達到覺悟是因為不執著的原故
  • 菩堤薩埵:潛心修行的人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如果有當菩薩的心態,去修行六度波羅蜜求得到彼岸的智慧,心中就不會有任何自我的牽掛跟障礙,沒有了任何的牽掛及障礙,就不會有其他的不相干來阻撓自己修行。才能真正遠離只想到自己怕輪迴之苦求解脫,卻不真心關懷眾生他人死活,而達到真正脫離輪迴之苦、讓自己如來藏處於安樂、圓滿、寂靜不再輪迴的境界。

  • 依般若般若蜜多故:可以修得正果 是因為依照遵循佛法原故, 佛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 心無罣礙:心中沒有煩惱
  • 心無罣礙故:由於心中沒有煩惱的原故
  • 無有恐怖:心無畏懼
  • 遠離顛倒夢想:心中沒有不合理的行為 遠離執著
  • 究竟涅槃:完全解脫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管是過去、現在成佛、還是未來即將成佛的眾菩薩,都是依照這些修行菩薩道的方法求得智慧,得到至高無上的正等正覺。

  • 三世諸佛:過去、現在、未來完全覺悟
  • 依般若般若蜜多故:完全覺悟是因為依照佛法修行的原故
  •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至高無上 三藐:正確 三菩提:正覺(至高無上的正信正覺)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追求成為菩薩的智慧,就是成為神位的秘訣、是讓自己智慧清明的秘訣、是至高無上、無以倫比的秘訣。現在開始修行學習心態改變,就能先從化解所有痛苦開始,這是真實存在,不是虛偽的假。

  • 故知般若般若蜜多故:無煩惱是因為知道佛法正道的原故,只有佛法正道才能到達目的
  • 是大神咒:是有極大神力的咒語
  • 是大明咒:是引領至光明境地的咒語
  • 是無上咒:是至高無上的咒語
  • 是無等等咒:是無可比擬的咒語
  • 能除一切苦:能解脫一切的痛苦
  • 真實不虛:真實而不虛假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修行菩薩道的心法口訣,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快揭開面紗看透四聖諦的真貌、快拋棄四聖諦帶來的困擾。要看透揭去四聖諦帶來的牽絆,透徹了解四聖諦,進而拋開,這樣才能真正開悟成道。

故說般若般若蜜多咒:所以用咒語讚嘆無上的智慧
即說咒曰:就開始念出咒語
揭諦 揭諦 :去吧 去吧
波羅揭諦:波羅是梵文意思是到達彼岸、超越
波羅僧揭諦:用諸多法門修行到達彼岸
菩提 薩婆訶:悟道 圓滿完成

参考:苏富比
Chinese Art
01 六月 2015 • 香港
拍品 852
清十八 / 十九世紀 痕都斯坦式白玉嵌寶饕餮紋蓋盒

清十八 / 十九世紀 痕都斯坦式白玉嵌寶饕餮紋蓋盒
清十八 / 十九世紀 痕都斯坦式白玉嵌寶饕餮紋蓋盒

估價 40,000 – 60,000 HKD
已售出 375,000 HKD

描述
jade
8 公分,3 1/8 英寸
of globular form, supported on a slightly recessed foot, with a domed cover and bud finial, finely inlaid around the exterior with gilt-bronze filigree forming taotie masks, interspersed with alternating pink, blue and red hardstones beads, the smoothly polished jade of pale celadon-green colour

参考:佳士得
11 12月 2019 | 現場拍賣 17719
亞洲藝術
拍品 132
IMPORTANTE STATUE DE BOUDDHA SHAKYAMUNI EN JADE CELADON PALE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CHINE, DYNASTIE QING, XVIIEME-XVIIIEME SIECLE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成交價 EUR 430,000
估價 EUR 40,000 – EUR 60,000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來源:英國重要私人舊藏 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0日,拍品700號
CHINE, DYNASTIE QING, XVIIEME-XVIIIEME SIECLE

細節
清十七/十八世紀 青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來源:英國重要私人舊藏
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0日,拍品700號
Hauteur: 29,5 cm. (11 5/8 in.), socle

來源
Previously from an important English private collection.
Christie’s Hong Kong, 300 Years of Jade, 30 October 2000, lot 700.

拍品專文
AN IMPORTANT PALE CELADON JADE FIGURE OF SEATED BUDDHA SHAKYAMUNI
CHINA, QING DYNASTY, 17TH-18TH CENTURY

拍品專文
Buddhism flourish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was encouraged by the devotion of the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 emperors and their successors. As a result of its popularity, the production of Buddhist statuary, ritual objects, vessels and other implements became widespread, and a variety of materials were employed in their manufacture. While jade was amongst these materials, such a large figure (29.5 cm.) depicting Buddha Shakyamuni appear to be very rare.
See a slightly smaller white jade Buddha (23.5 cm.) with very similar features to the present example from the Stephen Junkunc, III collection sold at Christie’s New York, 26 March 2010, lot 1104. See a smaller (13.6 cm.), white jade seated Buddha, dated to the mid-Qing dynasty,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illustrated by Yang Boda in Chinese Jades Throughout the Ages, vol. 12, Hong Kong, 1997, no. 103. Compare, also, a larger (21 cm.) seated white jade figure of Pindola, formerly in the Nott Collection, illustrated in Chinese Jades in the Stanley Charles Nott Collection, West Palm Beach, 1942, pl. XII, where it is dated to the Jiaqing period. A small jade Amitayus (7.7 cm. high), is illustrated in Monarchy and Its Buddhist Way, Tibetan-Buddhist Ritual Implement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wan, 1999, no. 29. The National Museum figure is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placement within a turquoise inlaid stupa which accounts for its smaller size. A celadon jade figure of Sakyamuni, holding a small stupa is illustrated in Treasures from Snow Mountains, Gems of Tibetan Cultural Relics, Shanghai Museum, 2001, no. 37.

参考:佳士得
22 3月 2012 | 現場拍賣 2553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I)
拍品 1803
A PALE GREENISH-GREY JADE FIGURE OF BUDDHA
PROPERTY FROM A PRIVATE NEW YORK COLLECTION
清十八/十九世紀 灰青玉佛坐像
18TH/19TH CENTURY

清十八/十九世紀 灰青玉佛坐像
清十八/十九世紀 灰青玉佛坐像

成交價 USD 242,500
估價 USD 15,000 – USD 25,000

來源
Acquired prior to 1971.

狀況報告
There are two russet veins in the stone, which may or may not be original, and the one that goes through the right knee appears to have some kind of filler. There are two small holes drilled in the base for attachment. Nicely carved and has an attractive polish.

拍品專文
Buddhism flourish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was encouraged by the devotion of the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 emperors and their successors. As a result of its popularity, the production of Buddhist statuary, ritual objects, vessels and other implements became widespread, and a variety of materials was employed in their manufacture. See a much smaller (13.6 cm.), white jade seated Buddha, dated to the mid-Qing dynasty,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illustrated by Yang Boda in Chinese Jades Throughout the Ages, Hong Kong, 1997, no. 103.

参考: 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
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韫古·龙泉青瓷及古董珍玩
LOT号: 0238 18世纪 汉白玉释迦摩尼佛像(尼泊尔风格)

 0238 18世纪 汉白玉释迦摩尼佛像(尼泊尔风格)
0238 18世纪 汉白玉释迦摩尼佛像(尼泊尔风格)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高73.5cm
作品分类 玉石器>摆件
创作年代 18世纪
估价 RMB  90,000-150,000
成交价 未提供
专场 韫古·龙泉青瓷及古董珍玩
拍卖时间 2020-01-01
拍卖公司 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
佛陀以整块汉白玉圆雕而成,肉髻,双耳垂肩,双目笃定前视,结跏趺坐,左手横放于双脚上,掌心向上,施定印;右手下垂于膝前,掌心向内,施触地印,又称“降魔印”。佛像前额,袈裟上铜饰带上镶嵌各类玉石宝物。此造像,形制硕大,玉石质地细腻,佛像刻划精细传神,应为寺庙供奉。

参考: 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
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符瑞·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LOT号: 0084 清 乾隆 青玉佛造像

0084 清 乾隆 青玉佛造像
0084 清 乾隆 青玉佛造像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高29.5cm
作品分类 玉石器>摆件
创作年代 清 乾隆
估价 RMB  950,000-1,200,000
成交价 未提供
专场 符瑞·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拍卖时间 2020-01-01
拍卖公司 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已开通官网
拍卖会 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

佛像面相方圆,汉式佛衣着装,带披肩,端身迭伽坐于仰覆莲花宝座上,面腴丰满安详,开相庄严肃穆,高肉髻,脸微颌,身躯饱满。玉佛为中原地区十分崇信的阿弥陀佛造像。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双腿结跏趺坐,双手做禅定印,面目端庄沉穆,以示其阿弥陀佛的身份。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此件造像为整块青白玉圆雕而成,玉质密实细润,色泽均匀,雕刻各个部位落点得体,线条婉转流畅。乾隆皇帝推崇佛教,故宫设有中正殿念经处作为皇帝造办佛像的专设机构。乾隆时期宫廷所造佛像,与当时的社会风貌颇为一致,用材贵重,工艺精美。本作品佛像玉质上乘,制作精良,装饰华丽,当为宫廷造办处恭制。

参考: 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
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
LOT号: 0228 清乾隆 白玉雕释迦牟尼佛像

清乾隆 白玉雕释迦牟尼佛像
清乾隆 白玉雕释迦牟尼佛像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高20.3cm
作品分类 玉石器>摆件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RMB  1,3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955,000HKD  2,410,604USD  293,250EUR  215,050
专场 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12-10-31
拍卖公司 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已开通官网
拍卖会 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

白玉质,细腻清润,纯洁无瑕。圆雕释迦牟尼像,佛祖头顶肉髻,螺发整齐,面容丰颐,双耳垂肩,低眉含目,庄重和蔼。身着僧裙,肩披法衣,全跏趺坐于木质莲花宝座之上,施禅定印,宁静肃穆。佛衣背面巧雕留皮,金红如霞,愈添宝气。整件打磨精整不见刀痕,造像于坚实温润的质感和庄严的气氛中富有变化,衣纹如水,亲近宜人,这与佛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宗旨相吻合,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置于家中,祥瑞宁静。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