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 趟佯历史长廊 :上海博物馆 (9) 中国古代雕塑馆

王景和兄弟造佛石像,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
王景和兄弟造佛石像,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
李世延母冯氏等造佛像石碑,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
李世延母冯氏等造佛像石碑,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
迦叶木雕头像 唐 迦叶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这尊木雕迦叶像虽然由于经历了千年沧桑而出现了开裂剥落的迹象,却更显出了木雕艺术特有的质朴美。它那宽广的前额、紧皱的眉宇、慈善的目光、含笑的嘴角,俨然一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形貌。整个造型凝重朴素,富有生气。
迦叶木雕头像 唐
迦叶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这尊木雕迦叶像虽然由于经历了千年沧桑而出现了开裂剥落的迹象,却更显出了木雕艺术特有的质朴美。它那宽广的前额、紧皱的眉宇、慈善的目光、含笑的嘴角,俨然一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形貌。整个造型凝重朴素,富有生气。
迦叶木雕头像 唐 迦叶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这尊木雕迦叶像虽然由于经历了千年沧桑而出现了开裂剥落的迹象,却更显出了木雕艺术特有的质朴美。它那宽广的前额、紧皱的眉宇、慈善的目光、含笑的嘴角,俨然一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形貌。整个造型凝重朴素,富有生气。
迦叶木雕头像 唐
迦叶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这尊木雕迦叶像虽然由于经历了千年沧桑而出现了开裂剥落的迹象,却更显出了木雕艺术特有的质朴美。它那宽广的前额、紧皱的眉宇、慈善的目光、含笑的嘴角,俨然一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形貌。整个造型凝重朴素,富有生气。

 

老君石像 唐(公元618-907)
老君石像 唐(公元618-907)
阿弥陀佛三尊铜像 隋 该像为四脚长方形底座,上承一佛二菩萨、二供养人、二狮子。主尊佛像结跏趺坐於莲台上,袈裟右袒,手势作说法姿态,座下为束腰形仰覆莲座。菩萨面佛而立,左尊持宝珠,右尊拈宝花,皆高髻宝冠,面相丰腴,低眉垂首,神态静穆闲适。供养人为一男一女。女供养人披帛恭立,一手捧物;男供养人合掌当胸,表情谦恭。狮子张口吐舌,作踞蹲状。作品主体突出,布局疏密有致,大小相间,富有变化之趣。每尊造型均很精巧,透雕的头光和莲座纹饰更有玲珑剔透之美,为隋代金铜像中的上乘之作。
阿弥陀佛三尊铜像 隋
该像为四脚长方形底座,上承一佛二菩萨、二供养人、二狮子。主尊佛像结跏趺坐於莲台上,袈裟右袒,手势作说法姿态,座下为束腰形仰覆莲座。菩萨面佛而立,左尊持宝珠,右尊拈宝花,皆高髻宝冠,面相丰腴,低眉垂首,神态静穆闲适。供养人为一男一女。女供养人披帛恭立,一手捧物;男供养人合掌当胸,表情谦恭。狮子张口吐舌,作踞蹲状。作品主体突出,布局疏密有致,大小相间,富有变化之趣。每尊造型均很精巧,透雕的头光和莲座纹饰更有玲珑剔透之美,为隋代金铜像中的上乘之作。
天王石像 唐 体态浑厚,力度非凡,尽显唐造像之风范。
天王石像 唐
体态浑厚,力度非凡,尽显唐造像之风范。
天王石像 唐 体态浑厚,力度非凡,尽显唐造像之风范。
天王石像 唐 体态浑厚,力度非凡,尽显唐造像之风范。
天王石像 唐 体态浑厚,力度非凡,尽显唐造像之风范。
天王石像 唐
体态浑厚,力度非凡,尽显唐造像之风范。
天王石像 唐
天王石像 唐
天王石像 唐
天王石像 唐
天王石像 唐
天王石像 唐
天王石像 唐
天王石像 唐
佛石像 北齐北齐(公元550-577年)故宫博物院借展
佛石像 北齐北齐(公元550-577年)故宫博物院借展北齐佛石坐像,主尊佛面带微笑,圆形肉髻,桃形头光。上衣通覆两肩,自身体右侧横过腹部,搭于左肘,衣纹双线阴刻,中衣结带而出;佛右手应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结跏趺坐,袈裟覆盖腿部,下摆半悬座前;菩提树背屏只剩下右侧粗壮的树干及盘绕的龙身;造像凹形底基座的雕刻极为讲究,中间为精美博山炉,炉上有二化生童子,炉下两傍为狮子托护;狮子上部各雕刻二供养人跪拜,最右侧为合掌施礼的菩萨和手持金刚杵的力士,由此可以想象左侧相对而立的菩萨和力士像。在河北曲阳出土的基座以博山炉为中心的造像中,此件造像的基座最为精湛。
佛石像 北齐
佛石像 北齐

 

千佛石碑(北周) 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岁月的风沙虽然已将它消蚀得残缺不全,但四周满刻的千佛小龛,依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整个石碑布局严密,排列规整,正背中央凿刻释迦与弥勒佛,生动地表现出“贤劫千佛”的庄严之景。
千佛石碑(北周)
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岁月的风沙虽然已将它消蚀得残缺不全,但四周满刻的千佛小龛,依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整个石碑布局严密,排列规整,正背中央凿刻释迦与弥勒佛,生动地表现出“贤劫千佛”的庄严之景。
千佛石碑(北周) 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岁月的风沙虽然已将它消蚀得残缺不全,但四周满刻的千佛小龛,依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整个石碑布局严密,排列规整,正背中央凿刻释迦与弥勒佛,生动地表现出“贤劫千佛”的庄严之景。
千佛石碑(北周)
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岁月的风沙虽然已将它消蚀得残缺不全,但四周满刻的千佛小龛,依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整个石碑布局严密,排列规整,正背中央凿刻释迦与弥勒佛,生动地表现出“贤劫千佛”的庄严之景。
千佛石碑(北周) 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岁月的风沙虽然已将它消蚀得残缺不全,但四周满刻的千佛小龛,依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整个石碑布局严密,排列规整,正背中央凿刻释迦与弥勒佛,生动地表现出“贤劫千佛”的庄严之景。
千佛石碑(北周)
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岁月的风沙虽然已将它消蚀得残缺不全,但四周满刻的千佛小龛,依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整个石碑布局严密,排列规整,正背中央凿刻释迦与弥勒佛,生动地表现出“贤劫千佛”的庄严之景。
佛石像(北齐) 佛陀的端庄肃穆,胁侍的虔诚宁静,以及众多供养人像的整齐排列,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神圣的佛国气氛。作品雕刻精美,刀法娴熟细腻,布局对称,人物形态富于变化。
佛石像(北齐)
佛陀的端庄肃穆,胁侍的虔诚宁静,以及众多供养人像的整齐排列,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神圣的佛国气氛。作品雕刻精美,刀法娴熟细腻,布局对称,人物形态富于变化。
米勒佛石像 西魏大统九年西魏大统九年弥勒佛石立像,是故宫博物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征集的传世品。弥勒立佛面相饱满,发髻光素,上身着露胸通肩式外衣,内露中衣打结,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两边的弟子、缘觉和菩萨,立于双龙所吐的莲花座上;在舟形大背光上,佛的圆形头光以莲瓣纹和莲花纹装饰;头光外饰火焰纹,顶部为双龙护塔,下刻六个飞天。在佛教造像中,宝塔为弥勒佛或弥勒菩萨的标志。西魏朝延续时间短暂,留存的佛教传世品相应稀少,此件造像雕刻繁复、精致,是难得一见的西魏石刻佛教造像精品。
米勒佛石像 西魏大统九年西魏大统九年弥勒佛石立像,是故宫博物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征集的传世品。弥勒立佛面相饱满,发髻光素,上身着露胸通肩式外衣,内露中衣打结,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两边的弟子、缘觉和菩萨,立于双龙所吐的莲花座上;在舟形大背光上,佛的圆形头光以莲瓣纹和莲花纹装饰;头光外饰火焰纹,顶部为双龙护塔,下刻六个飞天。在佛教造像中,宝塔为弥勒佛或弥勒菩萨的标志。西魏朝延续时间短暂,留存的佛教传世品相应稀少,此件造像雕刻繁复、精致,是难得一见的西魏石刻佛教造像精品。
佛石像 东魏
佛石像 东魏

 

释迦佛石像(北齐) 北齐造像身材修长而优美,衣著轻柔线条简洁,谧宁凝思的情态成为当时典型的风格。 释迦佛面相丰润,稍稍内收的唇角,蕴含着亲切的笑意。圆肩宽胸,衣裙刻画洗练流畅。背光的雕饰富丽精美,疏朗的火焰纹和繁密的植物纹相结合,极富装饰之美。
释迦佛石像(北齐)
北齐造像身材修长而优美,衣著轻柔线条简洁,谧宁凝思的情态成为当时典型的风格。 释迦佛面相丰润,稍稍内收的唇角,蕴含着亲切的笑意。圆肩宽胸,衣裙刻画洗练流畅。背光的雕饰富丽精美,疏朗的火焰纹和繁密的植物纹相结合,极富装饰之美。
佛石像 东魏
佛石像 东魏
北魏 佛石像
北魏 佛石像
石狮 唐(公元618-907)
石狮 唐(公元618-907)
石狮 唐(公元618-907)
石狮 唐(公元618-907)

石狮 唐(公元618-907)石狮 唐(公元618-907)

观世音菩萨石像 隋
观世音菩萨石像 隋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